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被遺忘的古城

CCTV.com  2007年11月27日 10:00  來源:  
  [內容速覽]永年洼常年積水,水質優良,水生物繁多。洼地南高北低,水能自流,陸面平均海拔41米。廣府古城,就座落在永年洼的中心。坦白地説,今天大多數人對廣府古城相當陌生,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然而人們的淡忘,並不意味著廣府城的平庸。相反,這座燕趙大地上歷經千年的古城,曾有過顯赫的地位,書寫過許多動人的篇章。廣府古城,集古城,水城,太極城于一體,既有平遙古城之城,又有白洋淀之水,更有楊式,武式太極拳之風骨,是一座極富傳奇色彩的古城。

  蜿蜒流淌800里的滏陽河,古稱滏水。它發源於河北邯鄲市鼓山南麓的黑龍洞,自古以來就是一條滋養著兩岸生靈的益河。地處滏陽河上遊約80公里的永年洼,是河北省四大洼淀之一,它的面積達4萬6千畝,在河北四大洼淀中,面積居第二。

  永年洼常年積水,水質優良,水生物繁多。洼地南高北低,水能自流,陸面平均海拔41米。廣府古城,就座落在永年洼的中心。

  坦白地説,今天大多數人對廣府古城相當陌生,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然而人們的淡忘,並不意味著廣府城的平庸。相反,這座燕趙大地上歷經千年的古城,曾有過顯赫的地位,書寫過許多動人的篇章。


  廣平府古城(俗稱廣府城)為冀南一帶獨有、華北地區僅存的兩處北方古城之一。其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特厚重的文化積澱。

  廣府古城,集古城,水城,太極城于一體,既有平遙古城之城,又有白洋淀之水,更有楊式,武式太極拳之風骨,是一座極富傳奇色彩的古城。

  在中國現有的一百餘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由於歷代戰亂或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它們中大多數城墻已蕩然無存,而廣府古城的城墻不但頗具規模,巍巍壯觀,而且完好地保存下來。

  有專家曾這樣評價:城墻是技術的、物質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既是中國的、也是人類共有的,它們是歷史最好的見證物。

  河北永年縣廣府古城文化旅遊管委會副主任 郭立山

  廣府古城在唐朝已經初具規模,過去為土城,周長六里二百四十步,元朝增長為九里十三步。到明朝嘉靖二十一年,九縣民工奮戰十三年,修砌了磚城,也就是現在的規模。城墻為正方形,這在我國古城歷史上是少有的。我們的護城河,寬度達到一百四十米,這在古城護城河歷史上也是少有的。

  廣府古城的歷史可以上溯至春秋,當時為曲梁侯國的曲梁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屬於趙國。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分天下16郡,廣府城屬邯鄲郡。西漢景帝時分邯鄲郡置廣平郡。南北朝時稱廣年。隋煬帝楊廣即位後,為避其諱,改廣年縣為永年縣。

  隋朝末年,雄踞北方的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建立的大夏國,于公元619年在廣府城定都。竇建德在城內建萬春宮,設置百官,分治郡縣。並推行了鼓勵農桑,減免賦稅,保境安民的政策,贏得了部下和境內百姓的愛戴。在此期間,大夏國的農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境內社會秩序安定;軍隊亦擴充到了20多萬人。竇建德以永年城為中心的政權在與宇文化及和唐軍逐鹿中原的戰爭中多次取得過重大勝利。

  河北永年縣太極拳協會副會長 胡鳳鳴:

  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在這裡建都。他在東側, 修了一個規模非常宏大的萬春宮。幾經變遷,到了宋代,這個萬春宮就不存在了。後來,在明朝的初年,這個地方就變成了廣平府的府衙所在地。到了1951年的時候,這個廣平府就不存在了。變成了河北省南部最大的學院,現在邯鄲學院的前身,師範學院。現在這二中就在這過去萬春宮的基礎上,修建的規模宏大的一個學府。


  今天竇建德留下的建築,只有這個隱蔽調動軍隊的藏兵洞了。原先它很長,但因為年代久遠,大部分已經坍塌了,我們看到的是保存完好的一小段。

  河北永年縣廣府古城文化旅遊管委會副主任 郭立山

  這就是當年竇建德所建的藏兵洞,當時竇建德與唐軍作戰,唐軍把廣府城當時已經圍住,竇建德為了迷惑唐軍,白天從這個洞口調集部隊,向廣府城開進,晚上從萬春宮從藏兵洞把部隊從這裡調過來。這樣循環的進出,迷惑唐軍,使唐軍搞不清竇建德部隊有多少人。所以説,在當時有“夏王兵點不清”的傳説。

  據《廣平府志》記載:“廣郡古城創自李唐以前,元時始擴而大之,明自成化後迭加增修,規模益具。”即該城始建於唐代以前,舊時為土城,到了元朝侍郎王偉做郡守時,增築擴大,將土城周長增加了三分之一,也就是現在的規模。城為方形,高三丈五尺,寬兩丈五尺,當時建有四個城門:東曰陽和門,西曰保和門,南曰陽明門,北曰貞元門。

  河北永年縣廣府古城文化旅遊管委會副主任 郭立山

  我身後這段夯土古城墻,是元朝修建的。到現在有八百多年的歷史。這個城墻是我們祖先,把土烘乾,用糯米粥和白打灰夯制而成的。這個城墻到現在八百多年以來,古城墻幾次的維修,沒有修過這段,這段城墻依然堅硬如石,比磚城墻還要硬。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對廣府城墻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和加固,增高城垣,建城樓四座角樓四座,鋪舍二十六座,垛口一千七百五十二處,內置二十九條甬道。嘉靖四十三年,知府崔大德為防水患和戰爭,又增修了四座甕城。

  河北永年縣廣府古城文化旅遊管委會副主任 郭立山

  我們剛才看的這塊碑,這是為紀念陳俎修砌此城,修砌廣府城而刻製的。當時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奮戰十三年,把廣府城全部由土城變為磚城。所以説當時的民眾為了紀念陳俎修砌此城。上寫,“大明嘉靖二十一年, 知府陳俎修砌此城。這是碑的內容”。

1/3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