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尼眾學院的生活

CCTV.com  2007年11月27日 09:23  來源:  
  [內容速覽]大雄寶殿內香煙繚繞,燈燭輝煌,師父們手持引磬、魚槌、鉿子,鐺子等法器,組成了一隻梵唱樂隊,齊聲誦唱楞嚴經咒。早課是修行者每天必修的功課,這是佛教寺廟的老規矩。她們唱誦的經文很久以來幾乎是固定不變的。有的是梵文有的是漢語,看來不經過千錘百煉,是很難熟練掌握如此冗長的經文的。就在這整齊的唱誦中,尼眾學院新的一天開始了。

  這些紅色的古樸建築,在這片山巒間顯得十分突出。在這些建築中生活着更加讓人關注的比丘尼。

  比丘尼們在這裡究竟過着怎樣的生活?神秘的生活背後又隱藏着怎樣的喜怒哀樂?


  凌晨3點半鐘,當很多人還在睡夢中,這裡的打板聲已經敲醒了沉睡的山巒。

  自從大金山有了寺廟以來,鐘聲就開始在山間回蕩。

  金山寺是江西的名剎古寺,除了它的古老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這裡的修行者,她們是清一色的尼眾。

  寺廟裏的每一個儀規都是有講究的,據師父們説,很多大自然的聲音都會在鐘聲和鼓聲中有所表達。

  仔細聆聽這鼓聲就是對風雨雷電的模擬,而且表達了對風調雨順、世界和平的祈福與祝願。

  急促的鼓聲結束後,師父們按順序走進大殿。

  大雄寶殿內香煙繚繞,燈燭輝煌,師父們手持引磬、魚槌、鉿子,鐺子等法器,組成了一隻梵唱樂隊,齊聲誦唱楞嚴經咒。早課是修行者每天必修的功課,這是佛教寺廟的老規矩。她們唱誦的經文很久以來幾乎是固定不變的。有的是梵文有的是漢語,看來不經過千錘百煉,是很難熟練掌握如此冗長的經文的。就在這整齊的唱誦中,尼眾學院新的一天開始了。

  雖然我們聽不懂她們唱頌的內容,但是從師父們莊嚴的表情裏,我們似乎能感知她們對信仰的虔誠。

  每次上殿師父們都是統一着裝,那麼尼眾師父們在不同場合穿着的衣服會有什麼講究嗎?


  訪談 江西省尼眾佛學院 頓悟法師

  我們出家一定要那個就是出門一定要穿這個(大褂),這個比較莊嚴一點。我們那天就是上殿搭的那個海青衣。那個海青衣是漢朝的服裝,因為我們佛教是漢明帝時候傳過來的。那個時候人就是穿得這種衣服,一直流傳到現在。這倆個是表示那個戒刀,就是出家人就是寧可舍生命也不能破自己的戒。這是表法的,就是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是我們寧可把生命舍去也要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戒體。這個鞋子呢叫羅漢鞋,這叫羅漢鞋,這六個孔代表六度(佈施)持戒、精進、忍辱、般若,般若也就是智慧,就是一共還有禪定,就是表示六度,就是菩薩修的六度萬行。   衣袍是僧人們的正裝,一般正式的場合才會穿着。

  早課完畢後,緊接着是簡短的靜坐,靜坐後師父們整齊地從禪堂走向齋堂,原來早齋的時間到了。

  寺廟的分工非常細緻,負責做飯的師父會準時將飯做好。這裡的早飯很簡單就 以粥和麵食為主。

  早上,尼眾學院的學僧們一般要上三節佛教基礎課。這些初級班的學僧正在朗誦的就是佛教經典金剛經。

  尼眾學院目前設基礎班、初級班和中級班,學制各三年,類似於普通教育的小學、初中和高中。

  學僧們在這裡不僅要學習佛教知識,也要補習像語文、歷史、英語等文化課,畢竟有很多的佛教經典並不是一般人能看得懂的。


  尼眾學院從1994年開始招生到現在已經是第五屆畢業生了,從辦學之初這裡就採用了極其規範化的管理。這與教務長頓成法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頓成師父是個大學本科畢業生,善於接受新鮮事物。電腦課的開設是與她的一個經歷是分不開的。

  江西省尼眾佛學院教育長 頓成法師:

  我記得有一次我到廣州了,去地鐵裏坐,全是那個電腦控制的。好久沒到了廣州,一看不會控制了,就不知道怎麼樣買票了,所以我感觸很深。後來呢,回來以後就有這個想法,當時我們佛學院有這個條件的話呢,準備讓我們佛學院的學生也學習電腦。

  頓成師父説,佛教的教育也是要與時俱進的,否則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也是很麻煩的事情。

  面對電腦這种先進的信息通訊載體,許多同學都表現出了一種異常的欣喜與好奇。

  看來雖然她們是已經出家的僧人,但同樣懷有對新生事物的好奇與渴望。

  看到這裡許多人也許會問,這些年輕的尼眾既然同樣渴望新知,那麼她們為什麼會選擇出家?難道她們真的有什麼不同尋常的經歷或者是什麼難言之隱嗎?

  江西省尼眾佛學院班主任 悟祥法師

  世間人看我們出家人,就認為我們是逃避現實,在世界上受到了種種的打擊,沒有出路了,然後着急找一個避風港來躲避起來,是逃避的而不是積極向上的。其實呢,等你自己真正的走入佛教以後,走入了我們出家人當中,你就會發現,事實不是這樣的。

  我們暫且不去深究每一位尼眾出家的原因以及她們豐富的內心世界,但是在這裡看的一些細節似乎能告訴我們她們的那份清凈以及對生活固有的那份熱愛。   

  上午11點鐘,是寺廟裏吃午飯時間,僧人們把吃飯叫過堂,是非常準時的。

  每次中午過堂前,尼眾們都會集體唱誦,這種儀式是每一個佛教寺院必須要遵守的,她們用這種儀式來表達對佛陀、對眾生、對信徒們佈施供養的感恩,並祈願人人都能得到溫飽。

  今年87歲的印空法師是尼眾學院的長老,由於最近身體不好,已經很少參加中午的過堂了。但是印空法師説我們的到來,讓她感到非常高興,她硬是堅持着主持了中午的過堂。

  佛教吃飯的地方叫齋堂,又叫“五觀堂”。“五觀”的大體意思是佛門學道者在進食時,不可以有不清凈的貪取心,而是應該懷着惜福和感恩的心來接受這種給予。

  引領大眾唱念的師父手執引磬,引磬是提醒大眾用齋時專心而沒有妄想,時刻心存五觀。

  佛門講究食不言寢不語,對於這些清規戒律這裡的師父們早就習以為常了。

  尼眾學院的午餐相對早飯要豐富一些,有些青菜還是來自她們自己的菜園。

  即“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反省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做了多少事。也想想這些食物的得來不易。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可以承受這些供食。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要防止心念起三種過失:對上等食不因其美味起貪著心;對中等食不起癡心;對下等食不因不好吃而起嗔恨心。食物皆是眾緣和合而成,故不應過度執著。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應將食物視為滋養四大假合肉身之藥,不起貪著之心。

  “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為了滋身修行,成就道業,所以食此食,借假修真。   一上午尼眾們的生活緊張而有規律,午飯後,她們會有怎樣的安排?在這裡我們還會有什麼新奇的發現嗎?

  中午,簡單的休息後,一陣鈴聲響起,初級班的學僧們被招集到了教室,看來下午的學習即將開始了。她們下午安排的是什麼課程,難道還是那些佛教經典嗎?

1/2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