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大型人文科考活動系列報道⑥
出發,向謎底挺進!
在西昌尋找南絲路的歷史足跡
金杖 |
金杖 |
路線:西昌
11月23日上午,科考隊兵分兩路,一隊去西昌舊城和安寧河,探尋南絲路被歲月掩蓋的歷史足跡;一隊去涼山州博物館考察文物,尋找古老的三星堆文明和巴蜀文化對南絲路沿道的影響。
因為城市建設等原因,西昌古城現在只剩下了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大通門及其子門和邊門等少數遺址。清晨的陽光照耀在古老的城墻和重檐鬥拱的城樓上,繁忙的行人、車輛穿梭于城門間,仿佛再現著南絲路上這座重要城池的輝煌景象。在大通門一側的邊門下,記者經在城門洞內賣草藥的當地人的指引,找到了半扇古老的城門。城門已經破舊不堪,但依舊能讓人從中看出它昔日的模樣。科考隊採訪了多位從大通門經過的行人,令人遺憾的是,他們對西昌在南絲路上的地位大多不清楚。
離開西昌老城後,科考隊來到了西昌市西鄉鄉臨河村考察安寧河。安寧河發源於菩薩崗,總長三百多公里,在牦牛山脈和螺髻山脈間一路南行,沿途形成了一連串大小不一的沖積平原,因而自古就是南來北往的上佳通道。作為南絲路上的重要通道,安寧河幾千年來既見證了無數往來于南絲路的商家旅客,也見證了無數次民族大遷徙。在臨河村,記者看到河右岸新建起了很多兩層樓,一位正在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老鄉告訴記者,這些樓房都是因修建電站而移民到此的新移民修建的。從交談中可以看出,他們對眼下的生活充滿了樂觀。
去博物館的隊員也有令人興奮的發現。涼山州博物館藏有大量出土于涼山州的青銅器和陶器,這些青銅器和陶器形態多樣,折射出涼山地區的遠古文明在文化上所受到的多種外來影響。在大量的青銅器中,一件出土于鹽源的青銅杖引起了科考隊的注意。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來看,杖作為一種神權或王權的代表和象徵,其使用傳統極有可能是從三星堆開始的。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便是一個佐證。鹽源出土的這件青銅杖,年代約在戰國至西漢時期,時間上比三星堆文明晚很多,科考隊推測,它極有可能是受到了三星堆文化的影響。
下午,全體科考隊員參觀了涼山州奴隸社會博物館。參觀由一位叫楊春的老彝人解説,老人的講解生動形象,深深地吸引了科考隊員。彝族文字是一種古老的文字,在介紹彝族文字時,楊春説,三星堆文物上的一些刻畫符號,和彝族畢摩經書上的一些文字符號幾乎一樣。三星堆的刻畫符號是否受到了古老彝文的影響呢?科考隊對此充滿了興趣。(本報記者 石鳴 孫一鑫 報道)
特別提醒:24日,科考隊將抵達德昌考察大石墓。
責編:武林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