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在路上]青銅文化之旅:尋訪大石墓之謎

CCTV.com  2007年11月28日 13:29  來源:  

  “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大型人文科考活動系列報道⑦

  出發,向謎底挺進!

  尋訪大石墓之謎

  路線:西昌→德昌

  1975年,由四川大學、四川省博物館聯合組成的六江考古調查隊在對安寧河流域進行考古調查時,於安寧河谷及其支流的衝擊平原上發現了很多用巨大的石塊構築的墓穴,專家們將其命名為“大石墓”。11月24日,“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科考隊來到德昌,對至今仍留有無數謎團的大石墓進行了考察。

  大石墓是川西南最具特色的古代文化遺産之一,它起源於邛人的大石崇拜,是邛文化的主要代表,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大石墓廣泛地分佈於安寧河流域,其中尤以西昌市和德昌縣為最。與其它墓穴不同,大石墓是二次葬墓穴,其方式是先將屍體放在墓外,待其腐化風乾後再將骨頭放進墓穴。考古發現表明,大石墓並不是祭祀的産物,而是氏族的合葬墓地,其規模有大有小,但都是一個氏族一個墓。石墓雖然有大小之分,卻無尊貴之別,表明邛人在兩千多年前和中原相比,尚處於相對滯後的部落聯盟時期。

  在涼山州博物館副館長唐亮和德昌縣文化局劉局長的帶領下,科考隊首先來到了德昌縣麻栗鄉大壩村。在一塊當地老百姓俗稱為“紅廟堡”的小土坡上,科考隊看見了三座大石墓。石墓用一塊塊重達幾噸的巨石搭建而成,如果不是專家介紹,很難讓人將它同墓穴聯絡在一起。唐亮介紹説,整個安寧河谷共有大石墓232座,全部坐落在安寧河衝擊平原的一級臺地或一級衝坡上,目前經過考古挖掘的只有40座。由於構築大石墓的石塊並不産于石墓周邊地區,所以專家推測它們是來自於螺髻山脈。將重達幾噸的巨石從螺髻山運來,對當時還不會使用馬匹等交通工具的邛人來説,無疑是一項巨大的工程。

  為了推算當時邛人修建大石墓所要耗用的人力、財力和時間,涼山州博物館和德昌縣文化局請來當地人對大石墓的蓋頂過程進行了模擬。模擬是將一塊從大石墓頂部掉落在土坡底部的巨石,用原始的方法重新蓋放在石墓上。據測量,巨石重約三噸,需要移動的距離為25米。18個精壯人力耗費了近兩個小時,卻只將巨石移動了不到半米。由此也不難推算出,兩千多年前的邛人修建一座大石墓所要耗費的人力和時間。

  記者問陪同介紹的劉局長大石墓內主要是什麼,劉局長説,主要是人骨,陪葬品很少,只有數量不多的小型青銅器和陶器,而且其製作工藝也粗糙簡單。有科考隊隊員問,在生産力並不發達的情況下,邛人為什麼要修建如此費事的大石墓呢?劉局長説,這也是考古界和社會學界想要解開的一個謎。

  下午,科考隊又考察了六所鄉和王所鄉幾處規模更大、保留更為完整的大石墓。在六所鄉,科考隊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每處大石墓的墓頭,都有一顆高大的榕樹。唐亮介紹説,這些大榕樹大都幾百年了,它們也是一種大石崇拜的産物。記者了解到,這種大石崇拜還體現在墓頭的朝向上:不管是在河道的岸左還是岸右,大石墓的墓頭都一律向著河流。

  在考察結束時,記者問唐亮,從大石墓發現的青銅、陶器等文物中,是否能找到三星堆文化影響的痕跡?唐館長説,很難在某一件具體的器物上找到這種影響的痕跡。不過,因為安寧河谷是連接南北的重要通道,所以必然存在著邛文化受到不同文化圈影響的現象。從現有的考古發現來看,他們不僅受到了巴蜀文化的影響,還受到了滇文化和鄂爾多斯草原文化等多種文化的影響。(本報記者 石鳴 孫一鑫 報道)

  特別提醒:25日,科考隊將抵達川滇邊境的會理進行考察。

責編:武林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