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大型人文科考活動系列報道⑤
出發,向謎底挺進!
歲月悠悠 古城依稀
路線:停留滎經
嚴道古城城墻遺址 |
滎經風光 |
2004年,滎經縣何君尊楗閣刻石的發現,為南方絲路的存在找到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文字記載。11月21日上午,科考隊來到了位於滎經縣城西14公里的馮家村,考察了多年來一直隱藏在榮河南岸陡峭山壁上的摩崖石刻。
滎經縣博物館副館長黃強介紹説,何君尊楗閣刻石的發現是十分偶然的。因為古棧道的被棄用,被鐫刻在峭壁上的刻石多年來一直不為人知。2004年,因為下游修建水電站抬高了水位,一位游泳者無意間發現了刻石。巧的是這位游泳者正好有一位喜歡書法的教師朋友,當他告訴他的教師朋友他的發現時,那位教師讓他説説上面所刻的字。令游泳者異常吃驚的是,他剛剛説了開頭幾個字,喜歡書法的老師就一口氣將接下來的內容全部背誦了出來。原來,何君尊楗閣刻石早在宋代就有了文字記載和拓片流傳,千百年來一直被視為體現書法藝術由篆向隸演變的名帖,喜歡書法的老師正好對此帖內容熟悉,於是馬上報告了文物部門。確定南方絲綢之路走向的重要文獻就這樣被發現了。
刻石高65厘米,上寬73厘米,下寬76厘米,共52字。從刻石的內容,不難看出當初這條棧道在商貿上的重要性。
下午,科考隊來到了嚴道古城遺址。歲月的侵蝕和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學大寨運動已經讓古城幾乎蕩然無存,曾經的東城墻變成了基耕道,只在東北的一角留下了一段長約百米的城墻。城墻都用黃泥夯實,雖然歷經歲月兩千多年的侵蝕,但依舊保留了古城依稀的痕跡。陪同考察的黃館長介紹説,嚴道古城由主城和子城兩部分構成,東西約800米,南北約900米。這樣的規模,在秦漢時期無疑是一個大城市了,可見其當初的繁華和在邊境貿易上的重要性。
滎經古棧道 |
在古城遺址四週,曾經發現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尤以巴蜀印章和巴蜀兵器的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它們為考察巴蜀文化向南的影響留下了證據。黃館長介紹説,滎經出土的巴蜀印章,不僅形狀多樣,而且數量比四川其它地方發現的數量總和還大。在考古界,巴蜀印章至今依舊是一個謎團,考古學家曾對巴蜀印章做出過不同的解讀,認為它是作為合法經營的憑證或者通關證明。記者問黃館長他本人對巴蜀印章的解讀,黃館長説,他認為巴蜀印章是一種用於軍事聯絡的密碼。因為它們出土時,都是和兵器在一起的。
離開古城遺址,科考隊又考察了位於滎經縣寶峰鄉的漢代鄧通鑄錢遺址。
對很多科考隊員來説,這一天意外的收穫是,見證了滎經黑陶這門流傳了兩千多年的傳統工藝完整的製作生産過程。如果不是因為還有接下來二十多天的旅途顛簸,估計很多人都會帶上一個黑陶砂鍋回家的。(本報記者 石鳴 孫一鑫 報道)
特別提醒:22日,科考隊將翻越泥巴山,穿越大渡河,抵達西昌進行考察。
(照片説明:殘留的滎經嚴道古城遺址城墻。)
責編:武林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