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考察王暉石棺遺址:有翼神獸,令人興奮的發現

CCTV.com  2007年11月21日 10:31  來源:  

    “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大型人文科考活動系列報道③

     出發,向謎底挺進!

    有翼神獸,令人興奮的發現

    路線:蘆山—寶興

青銅神壇

    19日早晨,蘆山縣城飄起了霏霏細雨,科考隊在細雨中到達了樊敏墓闕遺址,探尋樊敏墓和蘆山縣其它地方出土的東漢石刻與三星堆文物在文化上的聯絡。

    蘆山縣位於雅安西邊,為古“青衣羌國”所在地。樊敏墓闕遺址位於蘆山縣石馬壩青衣江畔,現已被辟為蘆山縣東漢石刻館。樊敏為東漢蜀郡屬國青衣縣(即今蘆山縣)人,歷任青衣羌國國丞、巴郡太守等職,並曾晉為司徒(未就職),位列三公,其墓頗具氣勢。墓闕遺址現比較完整地保留有墓基、墓碑、半扇漢闕和三隻曾站立在墓地神道兩旁的石獸,以及幾隻在蘆山縣其它地方出土的石獸,其精美的造型讓人不難想象出漢代文化的大氣。令人興奮的是,考察隊在石獸中發現了一隻有翼石獸,這和三星堆出土的帶翼青銅蛇等文物在造型觀念上可説是一脈相承。據陪同講解的蘆山縣博物館館長郭鳳武介紹,這只發現於蘆山縣石羊上村的石獸名叫獬豸,為瑞獸之一。在墓葬遺址發現瑞獸比較常見,但發現有翼的神獸,卻並不多見,所以它在造型特徵上的這種與眾不同,也可以説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三星堆文明沿南方絲路産生的歷時性影響。

王暉石棺旁帶翼的神獸

    在隨後考察的王暉石棺遺址,考察隊又有了更多的驚喜。王暉為東漢人,其石棺製作精緻、保留完好,對研究漢代葬制習俗、石刻藝術等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王暉石棺的四週,分別刻有朱雀、青龍、玄武、白虎,但與其它墓葬石刻不同,王暉石棺上的玄武、青龍和白虎都是有翼的。作為一座漢墓,王暉石棺的四靈觀念是漢代特有的,但是其給神獸加上羽翼以強化其神性的觀念,則是與三星堆文明遙相呼應的。這個發現,也為佐證三星堆文明在南絲路沿道的影響提供了參考。

    在蘆山縣博物館,郭館長向科考隊展示了多件新近出土的文物,尤其是其中一件青銅跪坐人像,讓科考隊驚嘆不已。

青銅神壇路線圖

    既然來到了古“青衣羌國”舊地,自然不能錯過青衣羌的慶壇儀式。慶壇是一種古老的祭祀儀式,在形式上類似於漢文化地區的“跳端公”。慶壇一般在春節的正月十五、三月十八(菜花節)和八月十五舉行,為了讓科考隊對青衣羌的慶壇儀式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當地有關部門特意為科考隊組織了一場表演。表演慶壇儀式的是幾位老人,壇師(類似於端公)是一位叫朱培軍的82歲老人,他也是目前整個蘆山地區惟一的一位壇師。在以前,慶壇儀式只由男人表演,解放後才改為男女混演——這其中也有後繼乏人的原因。青衣羌的慶壇分為五穀壇、子孫壇等幾類,老人們為科考隊表演了五穀壇。完整的慶壇演出程序有九個步驟,分別是開壇、放兵、出土地、請神、出倮倮、童子請仙娘、出二郎、踩九州、收兵札壇,但因為時間關係,壇師帶領着表演隊只表演了其中的一部分。老人們穿着色彩鮮艷的服裝,戴着面具,表演得極為投入,讓科考隊大飽眼福。

    下午四時,科考隊離開蘆山縣向下一個目的地進發,於晚上八時到達了寶興縣磽蹟藏鄉,在烤全羊的濃香中,盡情感受了藏族鍋莊的歡樂。(本報記者 石鳴 孫一鑫 報道)

    特別提醒:21日,科考隊將抵達滎經考察嚴道古城遺址。

責編:武林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