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月球表面是什麼樣子?

 

CCTV.com  2007年10月22日 10:39  來源:國家航天局網站  

  月面上山嶺起伏,峰巒密布,沒有水,大氣極其稀薄,大氣密度不到地球海平面大氣密度的一萬億分之一。沒有火山活動,也沒有生命,是一個平靜的世界。已經知道月海有22個,總面積500萬平方公里。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較大的月海有10個:位於東部的是風暴洋、雨海、雲海、濕海和汽海,位於西部的是危海、澄海、靜海、豐富海和酒海。這些月海都為月球內部噴發出來的大量熔岩所充填,某些月海盆地中的環形山,也被噴發的熔岩所覆蓋,形成了規模宏大的暗色熔岩平原。因此,月海盆地的形成以及繼之而來的熔岩噴發,構成了月球演化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

  月球上的隕擊坑通常又稱為環形山,它是月面上最明顯的特徵。環形山(crater),希臘文的意思是“碗”,所以又稱為碗狀凹坑結構。環形山的形成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隕星撞擊的結果,二是火山活動;但是大多數的環形結構均屬於隕星的撞擊結果。1924年,吉福德(A. C. Gifford)曾把月坑同地球上的隕石坑作了比較,證實了月坑是隕星撞擊形成的。因此,隕擊作用是形成現今月球表面形態的主要作用之一。許多大型環形山都具有向四週延伸的輻射狀條紋,並由較高反射率的物質所組成,形成波狀起伏的地形,向外延伸可達數百公里。環形山周圍有濺射出來的物質形成的覆蓋層;濺射的大塊岩石又撞擊月球表面,形成次生隕擊坑。由於反復的隕星撞擊與岩塊濺落,以及月球內部噴出的熔岩大規模氾濫,使得許多隕擊坑模糊不清,或只有隕擊坑中央的尖峰露出覆蓋熔岩的表面。

  從疊加在月海上的隕擊坑的狀況判斷,以及從月球上帶回樣品的放射性年齡測定表明,月海物質大致是與隕擊坑同時期形成的。月海年齡大都在35億年左右,而月陸高地的形成至少在月海熔岩噴發之前10億多年已經存在,因此原始月殼是更為早期形成的,並且是大量熔岩的不斷噴發,月球物質長期圈層分化的結果。研究表明,月球的圈層結構是繼大約46億年前它所經歷的一個漫長的天文演化階段之後,又一個持續了約10億年之久的一個圈層分化過程。月球上大型環形山多以古代和近代天文學者的名字命名,如哥白尼、開普勒、埃拉托塞尼、托勒密、第谷等。月球表面隕擊坑的直徑大的有近百公里,小的不過10厘米,直徑大於1公里的環形山總數多達33000個,佔月球表面積的7~10%,最大的月球坑為直徑235公里。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佈滿了密集的隕擊坑,而月海所佔面積較少,月殼的厚度也比正面厚,最厚處達150公里,正面的月殼厚度為60公里左右。由於月球表面之上缺乏大氣圈和水圈,所以月球早期的熔岩噴發和隕星撞擊形成的月球表面形態特徵能夠得到長期的保存。自1969年以來,宇航員已從月球表面取回數百公斤的月岩樣品,經過對這些月岩樣品的研究分析得出結論,這些月岩曾熔化過,月球表層物質主要是岩漿岩組成。月球的年齡至少已有46億年。

  

  

  月球上山峰的陰影是由於太陽照射形成的

  

  

  朝向地球的月面

  

  

  月海

  

  

  

責編:戴昕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