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兩彈一星”奠定中國大國地位

CCTV.com  2007年10月18日 14:15  來源:環球時報   

  什麼是“兩彈一星”?很多人都以為是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其實它是指核彈(原子彈、氫彈)、導彈和人造衛星。

  中國為什麼要搞“兩彈一星”?這還要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講起,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就籠罩在核威脅的陰影下。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深深地意識到,中國不能沒有自己的核武器。當時的中國科學極為落後,工業體系尚未建立,沒有一位中國科學家見過原子彈,只有錢學森等少數幾位科學家上個世紀40年代曾在美國搞過導彈研究工作。

  中國原子彈爆炸震驚世界

  1959年7月,周恩來總理向第二機械工業部(核工業部)傳達了中央的決策:“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鄧稼先被任命為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探索和設計工作。人們難以想象,科學家們是在饑餓的狀態下完成這些浩繁工作的,他們工作到半夜卻只能衝杯醬油喝,或到樓下摘些槐花、榆錢補充飯食。

  終於,經過多次論證後,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羅布泊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像一股強烈的衝擊波迅速傳遍了全世界。反應最強烈的是美國政府。在中國宣佈首次核子試驗成功後不到3小時,美國總統約翰遜就急急忙忙在全國電視廣播中發表聲明,強調“不應過高估計這次爆炸的軍事意義”。儘管美國政界儘量縮小中國原子彈爆炸造成的影響,但是參加過美國“曼哈頓”工程的核物理學家給予了公允的評價,認為中國的核武器技術比官方最先估計的要先進得多。法國宣傳部長佩雷菲特也指出:“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將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

  西方大國的核競賽從此也愈演愈烈,法國加快了研製氫彈的進程。毛澤東主席指出,為了打破核壟斷,必須趕在法國之前研製出我國的氫彈。1965年元月,周總理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下達任務:把氫彈的理論研究放在首位。於是,鄧稼先、于敏等一批科學家又開始了氫彈的艱苦研究。1967年6月17日,我國的氫彈試驗爆炸成功。從製成原子彈到製成氫彈並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蘇聯4年,英國4年零7個月,法國8年零6個月,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

  導彈核武器試驗在中國本土進行

  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于導彈的研製。中國導彈專家梁思禮院士回憶説,那時搞導彈相當於在一張白紙上作畫,除了院長錢學森,其他人從來沒有見過導彈是什麼東西。隨後,中蘇關繫緊張,蘇聯在1960年單方面撕毀了合同,撤走了專家,這對剛剛起步的中國導彈事業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靠著一股堅定的信念,中國科學家們在當年成功試射了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在隨後的1964年6月,中國又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自行研製的導彈。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美英蘇等國嘲笑中國是“有彈無槍”,空有核武器而沒有運載工具,為此中國科學家們又加緊進行兩彈(原子彈、導彈)結合工作,由於當時的條件限制,導彈核武器試驗只能在中國本土進行。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西方媒體驚呼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

  伴隨著中國導彈的迅速發展,中國又把目標瞄準了人造衛星。早在1958年5月,毛澤東主席就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然而國內對人造衛星幾乎一無所知。很難想象,以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閔桂榮為首的中國衛星研製者竟是從參觀天文館入手,開始了他們建築天梯的科研工作。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令外國同行吃驚的是,中國的第一顆衛星水平竟是如此之高,重達173公斤,超過先前美、蘇、日、法4個衛星的總和。西方媒體驚呼:“中國當之無愧地加入了空間俱樂部,中國已經擁有了原子彈和氫彈,必須把這次衛星的成功看作是宣佈能把洲際導彈發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公告。”可以説,正是“兩彈一星”打破了核大國對中國的核訛詐,保護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責編:常穎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