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模型首次公開亮相

 

CCTV.com  2007年10月17日 15:03  來源:新華網  

  

  

  ■“嫦娥工程”首次展出。

  

  

  ■“嫦娥工程”首次展出。

  中國“繞月工程”部分實物在瀋陽展出

  新華網瀋陽9月4日電(記者楊成軍 姜敏)在4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上,中國“繞月工程”部分實物正式向社會公眾展出。

  記者在展出現場看到,眾多參觀者聚集在一個直徑約10米的圓形沙盤周圍,這個沙盤是一個模擬月球表面的模型。在沙盤中央矗立的是中國用於“繞月工程”的衛星模型。而在沙盤外圍則展示了“繞月工程”的部分實物:“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播放曲目光盤、“光學成像系統”和“激光高度計”。

  據介紹,月球探測工程作為重大專項和重點科技工程列入了中國中長期發展規劃。工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繞月探測、月面著陸與月面巡視勘察、採樣返回,簡稱“繞”、“落”、“回”。“嫦娥一號”衛星以“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平臺為基礎,由衛星平臺和科學探測儀器組成,運載火箭採用成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

  國家航天局日前對外透露,目前,一期“繞”月探測工程的首顆月球衛星“嫦娥一號”已通過評審出廠,二期“落”月探測也已通過論證。

  相關報道

  "嫦娥一號"擇機發射 4隻"千里眼"實時監測

  據法制晚報報道,“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計劃于近期擇機發射。日前,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學術年會在太原舉行,國防科工委科技質量司司長吳偉仁作出上述表示。

  “嫦娥一號”衛星所傳回的月球照片也將對外公佈。

  如何在地球接收月球照片?記者對負責接收“嫦娥一號”回傳數據和圖片的雲南天文臺進行了探訪。除雲南天文臺外,還有三家天文臺一起進行接收。

  探秘地面站

  4隻“千里眼”監測“嫦娥一號”

  雲南天文臺位於昆明市東郊鳳凰山上,在綠意盎然的松柏掩映之下,一座白色的“大鍋”拔地而起。這就是中國大型射電望遠鏡的接收器,是接收“嫦娥一號”發回圖片、數據的天線。天線的外觀由兩部分構成:“大鍋”和支架,有點像家用太陽能接收器,不過它的身軀要龐大得多,重量達到400多噸,高48米。

  在“嫦娥工程”中,共有4台射電望遠鏡對“嫦娥一號”進行精確定位和觀測。這4隻“千里眼”分別位於國家天文台北京密雲地面站、雲南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和烏魯木齊天文臺。

  這4台大天線,將共同組成VLBI網,對繞月探測衛星進行聯合精確定位。

  中國科學家稱VLBI網叫做“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簡單地説,就是把幾臺射電望遠鏡聯合起來,達到一架超大型望遠鏡的觀測效果,可以對探月衛星的運行、工作情況等進行不間斷地跟蹤、監測。

  “嫦娥一號”所獲取的數據將源源不斷地以無線電波的方式傳送回地球,此時,中國四個觀測站形成的“甚長基線陣”,將這些無線電波接收,然後集中發送到北京總部,經過科學家解碼,還原成圖片和數據,以此作為認識月球的依據。

  探秘演習

  成功跟蹤歐洲繞月衛星

  昆明地面站于2005年8月中旬破土動工。今年5月,嫦娥工程四大地面站進行了一次“實彈聯合演習”。

  汪敏研究員此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測試所跟蹤的是歐洲航天局的一顆在軌繞月衛星。經過歐洲航天局允許,中國對這顆每4小時繞月球一圈的衛星進行了5天的試跟蹤觀測。

  5天中,北京和昆明的大型射電望遠鏡以及位於上海和烏魯木齊的中型射電望遠鏡組成強大的干涉網,實現了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對繞月衛星和太空中的其他目標進行跟蹤觀測。

責編:戴昕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