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我國已經啟動了載人航天工程,當時要在長二E火箭基礎上發展載人航天用的長二F火箭,但該火箭首次發射什麼載荷引起大家的討論。一些同志提出用有限的資金髮射一顆月球探測衛星,並提出一個簡易的月球探測方案。最後,這個方案未能實現。
主要原因是當時對月球探測尚未提出一個完整的發展規劃,缺乏長期和有深度的科學探測目標,同時,當時國家的經濟環境剛剛好轉,航天基礎還不像今天這樣紮實,當時只能做到簡單的環月飛行,對國家科技發展貢獻有限。
我們深刻體會到,我國月球探測起步晚,但起點要高;既與國際接軌,又緊密結合國情;既重點突破,又持續發展;既有特色,又有創新;真正做到科學有創新,技術有突破,建設好隊伍,成果屬先進。
早在1978年,美國總統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送給中國政府1克月球樣品,中科院就曾組織全國力量對0.5克月球樣品進行了初步研究,同時還利用月球隕石和其他途徑開展了相應研究。1994年之後,我們又開展了一系列深化研究,取得了比較紮實的成果。
從1999年開始,國防科工委組織有關方面系統論證了月球探測科學目標。2001年,中科院通過了對科學目標的評審,並以此科學目標為綱領,開展有效載荷研製。從2000年開始,國防科工委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科學家研究月球探測工程的技術方案,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深化了科學目標及其實施途徑,落實了探月工程的技術方案,建立了全國大協作的工程體系,提出了立足於我國現有能力的繞月探測工程方案。
1994年,“863計劃”專家組通過了歐陽自遠的報告,並且得到了一筆經費。這是中國人花在月球上的第一筆錢。直到2003年底,一份厚厚的正式報告被送進了中南海。2004年1月24日,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上簽字,國家正式批准了“嫦娥一號”計劃的實施方案。
英國廣播公司在10月3日的報道中稱:“儘管中國的太空水平曾落後於他國幾十年,但它現在將進行探月,打算發回月球表面的照片……中國正在進行一場太空秀。” 法新社記者在題為《2020年之後,中國瞄準月球基地》的報道中稱:“由於中國的太空雄心持續增強,於今年完成‘嫦娥一號’探月行動後,2009年,中俄還將對火星展開聯合勘測活動。因此,中國的探月與登月行動,比起印度來應該是走在前面的,甚至可以驕傲地説,它走在亞洲的最前列。”
2004年,國防科工委宣佈,中國的月球探測計劃進入實施階段:3年內,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將開始繞月飛行;6年內,中國的月球車將在月面着陸,展開巡視探測;2020年之前,中國的機器人將把月壤樣品採回地球。
中國月球探測標識
“奔月”路線圖
月球“攝影師”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