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為了科學的解釋蒙頂山陰面的圖案和眾多謎團的形成原因,我們組建了一支包括專家學者和地質愛好者的考察隊伍,在嚮導帶領和科學儀器的幫助下,徒步深入了那副圖案的內部。對於圖案中爭議最大的兩個部分——人像的頭冠部位和嘴部,我們通過數次考察,分析出了各自的形成原因。而關於蒙頂山另外兩大傳説中的自然之謎──古井和麒麟石碑的秘密也被依次解開。 |
| |
麒麟與人像 |
主持人: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走近科學。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各個風景區。某個山峰或者某塊石頭像某種造型的例子很常見。但象這張衛星照片上這麼生動的造型恐怕不多見。更何況這個圖案覆蓋了幾乎整個四川蒙頂山的陰面。而上面最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應該是這些一條條的好像是漫畫人物頭髮的東西和這個人形的五官。那這個圖案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蒙頂山帶給我們的謎團並不僅限于這副奇特的圖形,山上那口傳説中打開井蓋就能下雨的古井,那座一年四季永遠半濕半幹的麒麟石碑同樣困擾著我們,不過也許就在今天,這些秘密就將被一一揭開。
由於那天找到嚮導謝老伯的時候天色已晚,謝老伯説,走到我們要去的地方需要8個小時,我們決定今天一早開始徒步考察,地質專家能找到支持他觀點的證據嗎?
因為是清早,整個蒙頂山都瀰漫著霧氣,我們首先到達了昨天來過的那個觀察點,昨天由於匆忙,沒有定位這裡的經緯度,我們通過GPS定位然後和衛星地圖上神秘圖象的經緯度對比後發現,我們有些驚訝的發現這個觀察點所在的位置其實並不是我們原先認為的人像臉部下方,而應該是圖象的腰部。大家分析後認為,這應該是由於我們在這裡幾乎是水平的視角,所以只能看到圖形的一小部分,在視覺上整個圖形被壓縮了
記者:看著真是不像,有3千米,直線距離3千米。
我們決定今天的目標是上到頭髮前的那坐小山包上,那是圖象範圍內視野最高的地方。
記者:謝老伯。
謝老伯:哎。
記者:在哪兒呢?
謝老伯:在上面呢。
| |
人像 |
原來,熱心的謝老伯一大早就爬到八仙宮後的小山包上去幫我們觀察設計今天的考察路線了。謝老伯獨自看守這座小廟已經20年了,看到我們來了,他把用來募捐修廟的功德箱幫到自己搭建的守廟小屋裏保管好後,帶著我們匆匆上路了。
在八仙宮後面的樹林裏有一條小路,聽謝老伯説,這裡本沒有路,這條小路是他為了能與後山的村莊連通,方便購買生活用品花了好幾年時間自己修出來的,在茂密的原始森林裏,小路若隱若現,如果沒有謝老伯帶路,肯定會迷失方向。而多雨的天氣也讓路上長滿了非常濕滑的青苔,走起來必須萬分小心,看來,今天的考察比我們設想的還要艱難。我們能夠順利的到達圖形的頭冠附近嗎?
由於這次的行程太過漫長,跨越了好幾個鄉鎮,走了兩個小時後,我們已經從山脊上下到了後山的中部位置的,在這裡,謝老伯幫我們找到了熟悉山腰以下部分的另一位嚮導。
謝老伯:鄧家山,他就是鄧家山人,他帶領你們,我就先走了,再見。
找到了更合適的嚮導,和我們告別後的謝老伯奔跑著上山了,雖然八仙宮平時基本沒有人來,這位盡忠職守的守廟人還是惦記著他的職責。
我們要去的頭髮下的那座小山包就位於王老伯所在的村子鄧家山。本以為就快要到了,但王老伯説,要走過去至少還需要四個小時。儘管之前我們多次設想過走到這張神秘圖形內部將會看到的情形,但真實的情況還是顯得太過平凡。跟隨王老伯又走了一個小時後,我們在途中進行了一次GPS定位,在這個時候,我們才意識到:現在所走的山間小路,甚至包括之前大約半個小時所途經的溝壑,就已經是圖形線條的組成部分了,雖然已經走在了這張圖上,但雙目所及之處,和在南方任何一座山上看到的感覺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
山谷右前方一處奇特的地貌吸引了謝強和劉民生的注意力,在那裏,整個山體像是被切去了一塊,眾多大塊的岩石半懸在空中。這是一處山體崩塌後留下的遺跡,而這個天然的剖面,為我們提供了進距離觀察山體內部構成的機會。
四川地質工程勘察院劉民生:主要是侏羅紀,白堊紀形成的沙礫岩地層,沙礫岩在力學方面它是硬度偏軟一些的地層,這樣有水,容易泡水,在浸泡後被改造,在被水動力改造後的地貌應該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主持人:由於蒙頂山主要是容易被流水侵蝕的沙礫岩地層,所以地質專家假設,那些圖案上看起來像是頭髮的褶皺,應該是長年的雨水沖刷形成的衝溝。這麼一大片很深的衝溝呈現一種輻射狀的排列,理論上,在它的下面應該有一條河流,由這些衝溝流下來的雨水匯集而成。
看來,能否找到那條河流,將是揭開頭髮部位奇特地形成因的關鍵所在。又走了約兩個小時後,我們來到一處地勢平緩的地方,前方就是我們計劃中要到達的目的地——圖形中頭部前方的那座小山包,一個制高的觀測點,我們決定稍作消息。大家紛紛拿出了地圖比對現在的方位,然而,得出的結果讓我們吃驚不小,現在所在的這個位置正是衛星地圖上圖形的嘴部,一個僅次於頭髮的關鍵部位。
劉民生:我們現場考察發現,圖形所謂的嘴部附近,地表有小規模的滑塌痕跡/在山區,滑坡具備一定的條件,比如説具備一個斜坡地帶,前緣懸空,在降水的作用下,沿山坡向下滑動,形成滑坡,我們現場考察也發現有一些點具備這個條件,前端隆起,中部凹陷,後面有滑坡鼻。
| |
專家現場勘察 |
在神秘圖形上看起來栩栩如生的嘴部,現實中確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滑坡地帶。這個現狀讓謝強不願意接受,他和地質專家反復比對,希望能夠得出否定的結論,但是按照GPS顯示的經緯度和地圖的走向,這處滑坡地帶確實就是人像圖形上的嘴部,謝強仔細比對著滑坡的輪廓,最終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謝強:無論衛星圖片怎麼看,和現實生活是不一樣的,你看個局部,它證實了這個現象,但同時也有點遺憾,因為我們太近距離了,身在其中,反而不知其細節。
帶著遺憾我們告別了這個地方,尋找能夠登上這坐山包的小路,有些失落的謝強一直走在隊伍的後面。按照地圖推斷,我們馬上就要接近頭髮部位的腳下了,只要繞著現在這條路轉到小山包的另一側後,視線就會變得開闊,大家的心情又一次被調動起來了。
前方不遠,就是整個圖形科學解釋上最大的難點。這是我們離它們距離最近的一次的觀察,在近處看來,遠沒有遠看那麼有衝擊力,而當地的村民對於這個特殊的地貌還有一個有趣的形容。
村民:十八羅漢拜觀音的傳説。
在山腳下,我們看到了一棵至少上千年的紅豆樹,在北緯30度這條神奇的緯度線上,這顆古老的神木見證著千百年來的愛情宣言,青年男女們用紅布條寫下自己的美好願望,然後挂在象徵愛情的紅豆樹上。紅豆樹的意外出現讓我們一天的疲乏一掃而空,大家決定用最後的體力衝上那座小山包,去仔細看看那些頭髮的全貌。
正所謂望山跑死馬,在下午五點的時候,我們終於到達了頭部中間的這座小山包。由於對穿越時間的估計不足,我們沒有準備任何食物,從清早出發到現在,一整天的長途跋涉讓每個人都已經筋疲力盡。
然而,中途休息的時候,那位當地村民的一番話,更讓我們涼到了心底。
村民:上面什麼都看不到,都是原始森林。
但是他説,如果繞道雅安城區,有一條寬敞的碎石路可以直接通到褶皺的下邊,天色已晚,我們決定暫時返回賓館休息。明天休整一天后,再來考察這一整個神秘圖像最大的疑點部分。
利用這一天的時間,我們決定做一個實驗。為了驗證麒麟石碑的半幹半濕是不是由於周圍樹木的遮擋,從受被雨水淋到的程度不同造成的,在得到管理人員的同意後,我們決定做一個實驗,人工往石碑上盡可能均勻的潑水,看看等水乾燥後,是否還會出現這種神奇的現象。
在石碑附近,我們意外地遇到了一位正在休整道路的石匠,他會不會知道陰陽石麒麟的秘密呢?
石匠:因為山上都比較潮濕,石頭泡的話積水能力比較強,整體是一塊石頭,上面這些是泡的,下面這些也是泡的。
| |
傳説中的古井 |
雖然山上比較潮濕,但在夏日陽光的照射下,兩個小時後,麒麟石碑就已經恢復到了平時的乾燥度。褪去一身水氣後,我們發現它半幹半濕的狀態依然如故。
而劉民生的注意力去集中到了陰陽石麒麟後面的那座牌坊上。他發現在這座牌坊的石雕上,左側的龍是幹的,而右側的風卻是濕的,和前面的陰陽石麒麟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劉民生:這裡的主要石料是沙礫岩,這種岩石的特點就是成分不均質,就是説它不同部位吸水的強弱不一樣。
經專家提醒我們發現,這種同一石塊半幹半濕的狀態在蒙頂山上非常常見,雖然原理説出來很簡單,但利用它設計成這樣的藝術品的工匠構思確實非常巧妙。
這天一早,我們就開車直奔昨天説的那條碎石路,也許就在今天,謎底就會揭曉,一路上,謝強和劉民生都在討論可能的情況,到了現場後,劉民生能找到他想要關鍵證據,那條頭髮下的河流嗎?
劉民生:要是沒有那條河流,解釋起來要複雜,或者説它的神秘性解釋起來難得多。
這裡就是頭髮的腳下,如果不是事先遠處看過全景,在這裡實在看不出來有什麼特別的,也難道當地的村民在這裡生活了多年卻不知道這個神秘圖形。遠看上去一條條分明的褶皺,近處卻幾乎看不來,因為他們之間最近的距離也在一百米以上。
沿著這道山梁的走向,正有一條小河蜿蜒流過,一切都符合劉民生之前的假設。但是水流看上去卻非常平緩,怎麼看上去都不像有那麼巨大的沖刷切割能力。
劉民生:其實地質歷史形成的過程比我們人類生活生存的時間段要長很多,它一般是以百萬年為單位計算,那人類活動的時間也就是幾十年一百年,相對地質年代來説。所以我們看不到它切割的作用,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在洪水季節,或者泥石流,河流的侵蝕切割改造,那就比較明顯了。
但這種説法只是宏觀假設的一種可能性,按照劉民生的推測,這條河流以前的水量應該很急很大。顯然要證實這種推測,地質專家還需要更多的線索。沒過多久,劉民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河中那些不起眼的鵝卵石上,這就是他想要的證據。
劉民生:河流裏那些鵝卵石它成渾圓狀,磨圓的非常好,河流沒有一定的沖刷作用,它是不能把棱角的石頭沖刷成卵石狀的。
結合當地的岩石構造,頭髮形狀是下雨後水流沖刷形成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蒙頂山有這麼多的雨水嗎?
氣象專家:雅安地形非常獨特,它背靠青藏高原,前邊是四川盆地,印度洋來的大量暖濕氣流,進入雅安境內後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擋,被迫爬升,當爬升到約1500米高度的時候,暖濕氣流內的水氣碰並增大,形成雨滴落下,所以雲非常多,雨非常多。
在古蒙井前方300米處,建有一座寺廟,名為蓋天寺,傳説中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當別處都已補全,惟剩雅安一方天空時,女媧精疲力盡,勞累過度墜于雅安地界,因此此地天缺一塊,雨水眾多,為免水災,當地就建了這座蓋天寺,希望能把這個缺口補上。
傳説雖不可信,但雅安雨多卻是事實,唐代詩人杜甫曾在詩中描述過:“地近漏天終歲雨”。而在雅安民間也歷來有“雅無三日晴”的説法。據最新氣象統計,雅安城區一年的雨日多達220天,是全世界年降水日最多的地方,被稱為世界天漏。
而蒙頂山上的雨日更多,一年可達300多天,在這麼巨大的降水量下,形成圖像上的眾多衝溝自然不成問題。同時,既然蒙頂山的降水密度如此之大,古井的呼風喚雨會不會是一種偶然呢?
氣象專家: 雨水落到地面才叫降水,雅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500米,和地面的距離非常近,所以降水很容易到達地面。
蓋天寺海拔1400米,而古井的位置比他略高,約有1430米,接近呀按的最大降水高度,所以下雨的密度更大,看來,古蒙井能夠呼風喚雨的秘密只是在這種世界天漏中的天漏,極端氣象條件下的一種偶然。
蒙頂山的秘密揭開了,我們的下一站將是同在北緯30度附近的安徽某縣大山村,據説該村村民一旦求雨就有求必應,那裏又是怎麼回事呢?
主持人:蒙頂山的眾多謎團終於揭開了。但是我們仍然不得不感嘆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讓這眾多的看起來沒什麼聯絡的偶然因素湊巧碰到了一起,而這也正是大自然的奇妙所在。據專家説,從太空看我們的地球,類似的地形地貌構成的圖案還有不少,只不過沒有蒙頂山的這麼生動逼真罷了。如果您有興趣,不妨自己去衛星圖上看一看,説不定您也能找到一些。感謝收看,下期再見。
責編:走近科學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