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張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的招生簡章出現在華北的冀中平原,而此時的冀中平原正飽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殘和蹂躪。日本侵略者為鞏固其佔領區的治安狀況,在該地區以“剿共”為重點,瘋狂地進行掃蕩,攪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抗大從1937年創辦到1945年結束使命,長達8年的時間裏面,培養各類抗日人才10萬多人,從延安一所總校發展到14所分校,5所陸軍中學,1所附中,影響遍及大江南北。 關於抗大,説不盡,道不完--------事多、人多、線索多,可以講述的角度更多。
1941年,一張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的招生簡章出現在華北的冀中平原,而此時的冀中平原正飽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殘和蹂躪。日本侵略者為鞏固其佔領區的治安狀況,在該地區以“剿共”為重點,瘋狂地進行掃蕩,攪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根據中共中央“保存和培養幹部,準備反攻”的指示精神,抗大總校從延安衝破敵人的重重封鎖,前往晉察冀地區辦學,準備在敵後招收一批青年學生。 在這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期,招生簡章雖然貼出來了,可是會有人前來報考嗎?來的又都是什麼樣的人? 央視一套《見證 親歷》8月2日播出,敬請收看
1942年是華北抗日根據地最為艱苦的一年,這一年,日本侵略者不僅侵佔了大部分縣城,還在一些比較大的集鎮也都設立了據點,並且經常出動軍隊四處燒殺掠奪。在敵後堅持辦學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在此情況下,學校不得不經常轉移,既要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另外還要堅持打擊敵人。緊急投入戰鬥,成了抗大學員經常性的任務。 從1943年1月開始,在晉察冀邊區的抗大總校、抗大二分校及其所屬中學分頭出發,穿越敵人的封鎖線,開始向陜北挺進。 等待他們的將是封鎖嚴密的鐵路線、氣候異常寒冷的高山和死傷20多人的代價。 央視一套《見證 親歷》8月3日播出,敬請收看
1943年5月,新組建的抗大七分校在延安短暫學習了兩個月之後,由於胡宗南準備進攻延安,形勢頓時緊張起來。 中共中央考慮到抗大七分校的學員年齡普遍較小,沒有戰鬥經驗,加之延安的糧食供給不足,決定把學校轉移到相對安全的甘肅隴東地區。甘肅隴東是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劉志丹曾經在這裡鬧革命,中央紅軍也是從這裡經過前往陜北。 當年的隴東地區還是原始森林遍佈、未開發的荒原地帶,抗大七 分校的學生們就是要前往這裡,迎接他們的將會是什麼呢? 荒涼、饑餓、開荒,熬過嚴冬就會有豐收的喜悅。 央視一套《見證 親歷》8月4日播出,敬請收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作為抗日後備軍的抗大7分校,連同遍佈在全國各個解放區的抗大分校一起,被宣佈立即準備畢業。日本投降了,抗日戰爭結束了,那抗大怎麼辦?抗大的學員怎麼辦呢? 毛澤東參加了他們于1945年10月25日舉行的畢業典禮。不遠千里來到甘肅隴東,並在這裡學習和生活了三年之久的5000多學員將走向何方? 七分校的女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和生活,已經成長為17、8歲的大姑娘了,追求她們的人很多,她們的愛情和婚姻又是怎樣的? 央視一套《見證 親歷》8月5日播出,敬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