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朱玉 萬一)劉先林院士的動作明顯比他人慢了一下。
如果不是旁邊的人示意他,劉先林甚至沒有反應過來——給他獻花的人已經在他面前站了兩三秒。
按照一般報告會的程序,主持者在介紹過報告團成員後,就會有人走上臺為報告團成員獻花。
劉先林正是在接受獻花時,不太為台下聽眾察覺地愣了一下。
曾經採訪過他的記者們在台下偷笑:劉院士走神了,是不是又在紙片上劃他的構思呢?
劉先林院士是中國自己培養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他幾十年來致力於攝影測量和航測儀器的研究,結束了先進測繪儀器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讓中國測繪這個行業,從傳統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轉變,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因為有了劉先林,中國航空測繪水平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但劉先林怎麼會在這個時候走神呢?他與各級領導坐在主席臺上,台下有800名聽眾,聽眾們正準備聆聽的,是宣傳劉先林院士自己事跡的報告會。而報告會舉行的地點,正是曾舉辦過許多場先進事跡報告會的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小禮堂鮮花環繞,迎接著這個測繪行業的領軍人物到來。
這個地點,也基本可以稱得上是歷次事跡報告會的最高規格。一般的典型人物,都會在這時打起十足精神;而一些較為質樸的典型人物,甚至還會在這個時候緊張得滿臉是汗,手心冰涼。
可是,只有劉先林,是可能會在這個場合走神的。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時過去也擔任過行政職務,劉先林免不了也有些事務性的工作。他多位同事都曾告訴記者,參加會議,只要劉先林不發言或發過言,他總是拿著個小紙片劃來劃去,許多關於科學發明的奇思妙想,就在麥克風的伴音下,躍然紙上。
了解劉先林的人説,否則,劉院士擠不出那麼多的時間。劉先林的JX—3解析測圖儀榮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他&&數字化測繪技術集成及産業化研究,其成果在我國測繪行業從模擬到數字的轉變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再次為劉先林贏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今年,劉先林又拿出了讓科技界震驚的成果。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測繪界只獲得過兩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都盡入劉先林一人袋中。
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如果不是抓緊點滴時間,是不可能再在科研中再有建樹的。況且讓很多人一生奮鬥的院士頭銜,劉先林早在1994年就已獲得。
不循常規,不拘一格,不善言辭,不修邊幅,這是劉先林幾個同樣也是古稀之年的同行送給他的話,這四個“不”,被身邊的人認為生動形象地説明了他的性格,也得到了劉先林本人的認可。
既然是性格中的東西,就會時時處處有所表現——哪怕在自己的事跡報告會上。劉先林時常脫開報告稿,對台下宣講著他如何在幾十年的時間裏,把國外測繪精密儀器在中國一統天下的局面,變成國産航空測繪精密儀器佔據了中國95%的市場;講他如何讓外國賣航測儀器的老闆,因産品失去競爭力,從而從賣儀器的變成收藏古玩的;還聽他講,劉先林出國不會是為了引進,而只能是為講學、培訓和推銷中國人的成果……
劉先林其實並不太喜歡宣傳他個人,但是一聽説對他的宣傳可以讓社會了解中國測繪界,他同意了。
來到報告會上的劉先林,顯然是經過修飾的。他穿上了平日不太穿的西裝襯衫,打了領帶,但褲子卻皺巴巴地露出了平時的本來面目。
國家測繪局的有關人士感嘆,劉院士太專一了,心無旁騖,不為衣服這樣的小事分神,所以,他才能做出那麼大的成就。
以往的很多報告會,都是哭聲、掌聲和笑聲摻雜。劉先林院士的事跡報告會,掌聲熱烈,聽眾們坐在台下,望著臺上那個一頭白髮的老人,肅然起敬。
責編:常穎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