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佤山木鼓》第一集:銀礦軼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2日 09:58 來源:CCTV.com

   

 解説: 雲南省西南部與緬甸接壤的崇山峻嶺中,有一段是我國30多萬佤族人民主要聚居的地方。為此,人們也就習慣把這裡的山稱為佤山。

    在佤山的每個村寨裏,都會有這種形制獨特的鼓,這就是佤山木鼓。

    解説: 1933年10月的一天,位於佤山深處的班洪總管胡玉山,收到班老王送來的“樹葉信”:英軍七百餘馱精良裝備和五百多人,由緬甸經中緬邊境朝班老方向而來。

    同期:胡德全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文管所所長

    我爺爺收到了那個班老王送來的那個樹葉信。因為我們也沒有文字,樹葉就是告急了。有一股英軍從臘戍果敢那邊過來,馱著精良裝備,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就來到了班老。那麼我爺爺就激怒了,他也就做好了那樣的準備,敲響了木鼓。

    同期:黃 堯 雲南省作家協會主席

    木鼓在佤族的整個信念裏頭認為是一個與神靈對話的一個重要的器具,需要和神對話,那就要必須敲響木鼓。隨著歷史的發展,木鼓從最早的在軍事上也有很大的用途。01:57比如木鼓根據鼓點的不同,可以用來召喚自己部族的人民迅速的結合起來,以抵禦外來的侵略,通常木鼓也有娛樂的這種功能。比如佤族在祭祀的時候,或者在祭會的時候,也敲響木鼓。

    解説: 這天,佤山木鼓發出的是有外敵進入的不安信號。

    同期:鐘成學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文體局原局長

   

 敲響木鼓,那就是動員全部落的人起來進行抵抗。木鼓的聲音很響的,特別是晚上好像是雷響一樣,你近處好象不感覺,你幾座山外你聽到木鼓聲響,哦,那裏出事了,木鼓聲很深沉,傳得很遠。

    同期:張岩松 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人大原主任

    

木鼓一響,整個寨子,整個部落就聽著了,小孩子婦女就躲起來,男的都拿刀槍出來對敵人。

    解説: 然而,這次英方沒有採取軍事行動,而是派人送來了一千多銀元和緬幣、毛呢、藥品、毯子等禮品,目的是要求開採佤山銀礦。那麼,這大英帝國飄洋過海前來爭奪的佤山銀礦,是什麼時候發現、又是怎麼發現的呢?

    同期:段世琳 雲南省臨滄市市誌辦公室編審

   

 根據傳説還有史料的記載就是説,有佤族的兩個獵人叫達鐵、達太去下扣子捕獵動物,下扣子以後他們去收網,沒有下著野獸。

    同期:肖子生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政協常委

   

 一次下不著二次下不著,第三次去看的時候呢,那個扣子、那個壓木,壓木一翻開就有一點東西就伸出來,筍子一樣伸出來,這樣伸進來,達鐵達太這兩個人就生氣,刀子拿出來就砍了

    同期:段世琳 雲南省臨滄市市誌辦公室編審

    砍刀就砍在扣子上,一砍就閃出亮光,就閃出光來。他倆個就很奇怪,很奇怪了,就注意把那個草扒開一看,扒開一看。

    同期:肖子生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政協常委

    就把這個東西礦筍嘛就帶回來,帶回到家也不曉得是什麼東西,反亞正是一塊石頭有反光。就丟到那,也不當做一個事情,一丟丟在棉花籃裏,當時我們種棉花,就把它丟在棉花籃裏邊。

    解説: 時逢清兵入關定都北京。明朝流亡的親王為抵抗清軍,先後在南方建立了五個小朝廷,史稱南明朝廷,永歷政權就是其中的一個。而這與佤山有什麼關聯呢?

    同期:吳寶璋 雲南近代史研究會會長

   

 那麼這個永歷政權最初是在肇慶開始成立,以後它到了兩廣地區、貴州、最後到了雲南。是5個小王朝當中是最長的一個王朝。

    同期:謝本書 雲南民族大學教授

    

當時吳三桂率兵進攻雲南這個時候雲南的南明王朝已經在昆明建立了,他的手下有幾個大將其中就有李定國。

    解説: 吳三桂自迎清兵入關攻佔北京後,又帶領清兵追剿南明的小朝廷。永歷政權在昆明建都之後,吳三桂就帶領清兵直指雲南。消息傳來,永歷政權的君臣幾經商議,無奈之下由滇西方向逃到了緬甸。

        同期:吳寶璋 雲南近代史研究會會長

    李定國在永歷皇帝逃到緬甸境內以後,他率部就在中緬邊境進行活動,繼續抗清。那麼當時為了解決軍響的問題,因為下邊還有大批的部隊,所以當時他為這個事情也很頭疼。

    解説: 就在這時,那個佤族獵人的妻子出現在李定國駐軍的孟定街上,把棉花連同竹筐以交換的形式、以物易物變賣了。

    同期:段世琳 雲南省臨滄市市誌辦公室編審

    買棉花的回到了他們住的地方以後就把棉花翻開一看,下面這個東西很重,發現下面就有礦石。

    同期:吳寶璋 雲南近代史研究會會長

    那麼就被收購的人發現了,他們懂這個東西,那些商人那些做生意的,他們知道這個是銀礦,於是又根據這個線索就追根溯源就追到這一家,最後帶他們到山上一看,到那個地方就找到這就是銀礦所在。

    解説: 正為軍餉問題著急的李定國得到這個息消後,便去找當地的傣族和佤族頭人協商,最後搭成一個協議。

    同期:吳寶璋 雲南近代史研究會會長

    班洪地區他們提供地皮,這個地方有礦要開採;傣族他們就提供糧食後勤給支持;李定國這個起義軍他們就出人力,還有技術。因為他們很多是中原地方來的,他有這個方面的知識。這樣實際上就是多數的漢族和佤族、傣族進行了聯合。在他們開採的時候,這個佤族就敲響了木鼓。

    解説: 永歷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58年,被佤族先民視為通天神器的佤山木鼓敲響了。佤山進入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各民族聯合開發礦産的歷史從此開始。

    同期:田學明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政協原副主任

    

這個寨子是班老鄉的一個寨子叫營盤,為什麼叫營盤呢,李定國安營紮寨的地方。他選擇就是佔的地勢高,可以能攻能守;還有離這個茂隆銀礦不遠不近,有戰勢他就可以出兵。

    解説: 南明軍隊開發銀礦的消息,刺激了駐守昆明的吳三桂,他一是擔心李定國的威脅會越來越大,二是憂慮永歷帝的存在會遺患無窮。於是,他加緊發兵,想儘早絕除後患。

    同期:謝本書 雲南民族大學教授

    後來因為緬甸內部發生了變故,在吳三桂的壓迫之後,緬甸就把永歷王朝送回雲南了,被迫送回雲南。吳三桂抓住了永歷皇帝以後,就把他殺死在現在昆明青雲街附近的一個廟宇裏面,所以永歷皇帝死在這個地方,後來這裡就改為逼死坡,就是今天青雲街上段那個地方。那麼永歷皇帝一死,明朝的歷史就全部結束了,那麼完全就是清朝的軌道。

    解説: 改朝換代的事情,對佤山的臣民來説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銀礦的開發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佤山銀礦最初稱為大礦和大礦井,後來根據傣語和佤語相拼為茂隆,整個礦區改稱茂隆銀礦,但冶煉水平很低。直到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一個叫吳尚賢的人到了這裡,銀礦才開始興旺起來。

    同期:馬 娟 雲南省臨滄市文管所所長

   

 這件銀飾品是雲南石屏吳尚賢到滄源班紅開礦的時候,贈與佤族頭人的一件禮物,這件器物造型比較別致,它是葫蘆形狀,這件實物用途主要是用在盛水裝酒,或者是擺設。這件實物是一件很難得的工藝品,它為研究臨滄的冶金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同期:王有明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政協原副主任

   

 傳説銀子産量最多的時期,當然因為當地的農業非常落後,糧食産量很少很少,所以那個時候,大米相當精貴,為了換來大米來吃了,同等的交換,銀子大米同等,以重量相等交換,一碗銀子就是一碗大米這樣換的。

    同期:吳寶璋 雲南近代史研究會會長

    於是在當地就流傳了那麼一首民謠吧。這個民謠他説,佤山有寶,佤人不知曉,來了漢人吳尚賢,銀子花不了。

    解説: 當時茂隆銀礦每年向清朝政府交一萬一千多兩的進貢。

    同期:吳寶璋 雲南近代史研究會會長

    後來當時的清政府對班洪、班老地方這個開礦集聚了那麼多人他們感覺到有問題,第一這個資源就像這樣子就開發出來了,老百姓就所有了,朝廷認為這些東西都是大清王朝的財富;第二個你集聚了那麼多人,稍有不適的時候,可能會變成一個造反的潛在的力量。

    解説: 於是,嘉慶五年(1800年),清政府下令封閉了茂隆銀廠。然而,大清王朝的舉措雖然停止了佤山銀礦的開發,卻無法消除西方殖民者對銀礦佔有的慾望。

    所以1933年的樹葉信已經不是第一次告急,早在19世紀中葉英國就準備入侵這裡了。

    同期:吳寶璋 雲南近代史研究會會長

    英國人在佔領了緬甸之後,他就把目標放在了雲南。一是把這個地方作為他一個戰略的目標,第二個他們很明確的一個目的就是要奪取掠奪雲南的豐富的礦産。

    同期:段世琳 雲南省臨滄市市誌辦公室編審

    

因為他們發現我們雲南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很重要。他們要想打通從緬甸到揚子江,就是長江的一條交通大道,把西南地區變為他的勢力範圍。

    同期:謝本書 雲南民族大學教授

    英國入侵緬甸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從1824年到1885年這麼幾十年間,先後三次入侵緬甸,最後在1885年吞併了緬甸,英國佔領緬甸以後,接著他就把矛頭指向了和緬甸交界的雲南。而且它把雲南看作是入侵中國的後門,它一方面為入侵中國開闢道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掠奪佤山的銀礦。

    解説: 當時,英國派了一支所謂的探險隊,開始來這裡進行遊歷和勘測,準備搞清楚雲南邊境一帶的礦産資源,為首的就是馬嘉裏。氣焰囂張的馬嘉裏,開槍打死中國邊民之後激起眾怒,在邊民的還擊中被打死,因此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馬嘉裏事件”。

    同期:吳寶璋 雲南近代史研究會會長

    馬嘉裏事件以後,英國政府脅迫清政府簽訂了《煙臺條約》,煙臺條約使得英國人堂而皇之的取得了可以在雲南遊歷勘察這樣一個權利,這樣就達到了他們的一個目的。另外一方面,他們就挑起了所謂的共同勘定國界這樣一個活動,實際上就是要把歷史屬於我們中國的領土給它掠奪,然後把邊界向中國的內地推進。

    同期:謝本書 雲南民族大學教授

    

到了1886年,又過了10年就是光緒12年,又在英國的被迫之下又簽訂的《中英緬甸條約》,這個緬甸條約就明確提到了英國探礦可以進入雲南進行採礦,這個採礦既包括當時的班洪地區,也包括騰衝地區的片馬,因為班洪地區銀礦比較豐富,就引起了英國的注意。

    解説: 實際上,在茂隆銀礦對面的緬甸境內,英國殖民者已經掠奪性地採掘了20多年,然後又把觸角伸向了我國佤山的茂隆銀礦。在遭到佤山民眾的強烈抵制後,英國殖民者準備使用武力,在邊境不斷製造事端。1900年2月9日在猛董街上,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同期:段世琳 雲南省臨滄市市誌辦公室編審

    有三個(英國)武裝勘察隊員去盟東趕街。看到佤族賣的那個黃果,他們吃過以後還想吃,拿了以後不給錢。旁邊有一個佤族夥子就去拉口袋,在拉的當中英國的頭目叫列頓,他的部下有一個拿槍把那個佤族夥子就打死掉了。

    同期:胡德全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文管所所長

   

 就激怒了周邊的佤族群眾了,就把這幾個英軍圍起來,殺了兩個。有一個就跑回去了,去就告訴他們的頭目,後來英軍領著大隊人馬來到了永和,這就把永和寨燒了。

    同期:李有清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人大原主任

    燒了以後就引起了老百姓憤怒。越搞越深了,從這次事件就是點燃了佤族對英國的憤怒。

    解説: 佤山響起了憤怒木鼓聲。在鼓聲中,十一部落的佤族和傣族民眾迅速聚集起來。

    同期:段世琳 雲南省臨滄市市誌辦公室編審

    3000多人就把英國軍隊圍起打,圍著打了以後,英國軍隊斯歌德帶領著軍隊看著是打不過這些民族武裝了,就想辦法找到雲南巡撫的官員求援。並且對清政府官員施加軍事壓力,那麼雲南當局就派地方武裝來鎮壓,佤族武裝、傣族民族武裝才撤掉。

    解説: 這就是歷史上所説的“黃果事件”,因為衝突中英軍火燒了永和村,所以也稱“永和事件”。

    “黃果事件”發生時,正值八國聯軍攻打北京之際。聯軍佔領北京後,英國借機迫使清廷到佤山勘測國界。得知消息,佤山各部落隨即申明:“阿佤山是中國領土,沒有勘界之必要。”班洪王胡玉山知照十一部落準備聯合抵抗,派武裝人員駐守山口,扼要拒敵,使中英第一次會勘邊界未果。之後,英方轉入經濟滲透。

    同期:吳寶璋 雲南近代史研究會會長

    那麼他為了摸清茂隆地區的,這一個礦山銀礦的含量怎麼樣,當時的緬甸有限公司還花重金,大概據説是十個英洋一馱銀礦的礦渣這樣來收購,通過化驗之後發現礦渣裏面的銀礦的含量都還比較高。因此他們就垂涎三尺,就決定要把魔瓜伸向茂隆銀礦。

    解説: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 1929年至1933年之間,世界經濟危機加劇了西方殖民主義的擴張,而英軍在緬甸開辦的邦海銀廠的礦藏卻逐漸枯竭。為此,英國殖民者再次想到了阿佤山。

    同期:段世林 雲南省臨滄市市誌辦公室編審

    從1930年開始,英國侵略者就積極的做好侵略阿佤山的準備。他的做法一是千方百計的收買那些頭人,班洪、班老的頭人,收買葫蘆王

    同期:吳寶璋 雲南近代史研究會會長

    那麼當時英國的緬甸有限公司,有一個總工程師叫做伍波藍,這個人由他出面,首先就來到了班洪、班老地區。他們用錢首先收買了當地兩三個部落的頭人,20’40”就決定再來收買班老和班洪的佤族的首領。那麼首先他們收買班老這個時候的佤王叫胡玉堂。

  

  解説: 然而出乎他們的預料,胡玉堂拒絕了英國人送來的所有禮物。

    同期:胡德全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文管所所長

    英軍三次派人來求見我爺爺,要想得到一些事情,收買。但是我爺爺也不同意,英國人就説,你們這些礦已經被中國官方賣給我們了,當時我爺爺就怒了,就説礦是佤山的礦,佤山是中國的,廠在人在,誰也賣不了。

    同期:段世林 雲南省臨滄市市誌辦公室編審

    英國侵略者最後收買班紅班老的頭人遭到嚴辭拒絕以後,他就做了作戰的部署。那麼到1934的春天,就是春節才過。就派了250名的武裝佔領了那個爐房銀礦,佤族部落就派人向他們去發出警告,他們置之不理。

    解説: 收買、恐嚇的手段失敗後。 1934年1月21日,英軍分多路進攻,控制了動混、班孔、班各一帶的險要地段,並構築工事。將火炮、機關槍架設路口,對準一切可能反擊的目標。蓄謀已久的英軍發動了對佤山的軍事入侵,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班洪事件”。

    同期:謝本書 雲南民族大學教授

    在這種情況之下,在1934年初胡玉山就招集了班洪地區17佤王,17個部落的首領開會,開會的結果一致決定以武力反抗英國對班洪地區的入侵,而且發表了著名的《告祖國同胞書》。

  

  解説: 幾經輾轉,多方查找之後,2007年的春節前夕,我們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檔案館,找到了當年佤山十七王《告祖國同胞書》的原件。

    文稿記錄著一段真實的歷史,更銘記了當年佤山同胞不屈的信念。

    “剽牛同集含淚而議,砍指誓決:吾佧佤山雖地瘠民弱,亦有數千方裏之廣,百數十萬戶之眾,據天然之險恃果敢之勇,誓斷頭顱不失守土之責,誓灑熱血不作英殖之奴隸,雖剩一槍一彈一婦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同期:謝本書 雲南民族大學教授

    所以因此我們講告祖國同胞書唱出了近代中國人民的時代的最強音,它是反對外國入侵的宣言,反映了佤山地區各族人們的一種非常迫切的,維護祖國統一,保家衛國,反對外國入侵的這麼一個意識。

    同期:陳枝勇 雲南滄源班洪鄉書記

    當年抗英事件爆發的時候,就是班洪的葫蘆王招集了佤山的17部落,在這集會商議,然後剽牛盟誓、一致對外抗英。這兩棵古樹了在這見證了咱們佤族的愛國壯舉,

    同期:段世林 雲南省臨滄市市誌辦公室編審

    這一次剽牛盟誓人數達到萬人,17部落大小頭人都參加,還有民族武裝參加。

    同期:胡德全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文管所所長

    就在班洪大青樹底下拉了四條牛,剽牛盟誓。要把英國人趕出阿佤山,到滾弄江邊洗刀。

    

                     敲響木鼓
解説: 這年春天,佤山的攀枝花開得隔外火紅,班洪的大青樹下,壯士們再次擂響了佤山木鼓;在無畏的鼓聲中,震驚中外的班洪抗英正式爆發。

責編:徐穎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