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徜徉于黑紅世界

CCTV.com  2007年09月14日 10:39  來源:CCTV.com  

    王洪震

    因為出了幾本漢字頭的書,近年來又癡迷于漢畫拓片,所以常常有朋友問我,你為什麼對漢文化情有獨鍾?

    對那位老鄉的崇敬自不待言。畢竟,自從出了個漢劉邦,創了個大漢朝,唱了曲大風歌,小小沛縣才為文人雅士騷人墨客心神嚮往,偉人毛澤東才説“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中國文人的完美典型蘇東坡才盛讚“古之英主,無出漢高。”

    作為一個漢皇故里的文化人,我堅定不移地認為,在古國中華,最值得龍的子孫感到驕傲感到自豪的王朝就是大漢和盛唐,如果説盛唐文化更多地融合了外來文化的因素,那麼大漢文化則代表著中華本土文化的標高。

    遠去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今天的我們將如何追尋先民遠去的腳步?一個最簡捷的通道就是走近漢畫像石的世界。

    漢畫像石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産中的瑰寶,是漢代大多沒有留下名字的民間藝人雕刻在墓室、棺槨、墓祠、墓闕上的以石為地、以刀代筆的石刻藝術品。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狀況、風土民情、典章制度、宗教信仰等,不僅是精美的古代石刻藝術品,也是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資料。因為石頭珍稀貴重不便攜帶,拓片就應運而生。拓片就是把金石器物上的圖像文字印在紙上。因是從原物上直接拓印下來,所以原物的大小長短、粗細深淺、花紋的陰陽明暗都能表現得自然逼真。拓片根據所使用的材料可以分為墨拓和朱(硃砂)拓,所展現的黑紅世界別具金石韻味,能夠吸引觀眾強烈的審美意趣和收藏慾望。常常有這樣一種情況,有些金石器物上的圖像文字已經漶漫不清,用收藏的行話講叫做“品像”不好,但做出拓片卻能夠體現原物所沒有或不夠明顯的繪畫特色。畫像磚石拓片製作過程中必有的捶拓工藝,使畫像拓片成為珍貴的藝術品。由於拓片捶拓年代及捶拓者不同,一些拓片本身就具有極高文物價值。如果再加上名人收藏題跋,甚至會超過原物價值,如果原磚石已毀,那麼這張拓片就更是彌足珍貴。所以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和收藏家之間常以拓片饋贈、交換。

    魯迅早在北京時已經注意搜輯漢拓,他盛讚“唯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他希望漢畫像能給現代中國美術提供借鑒,希望漢畫像中所涌動的奔放和自信能注入國人的靈魂。沒能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收藏的南陽漢畫像編輯出版,是這位文化巨人終生的憾事。

    一代文豪郭沫若見到漢畫玄武的拓片即為之震驚不已,他吟咏道:“二物同心劇相愛,糾繆不懈二千年。”竟以為大可以與米開朗基羅及羅丹的雕塑媲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參觀南陽漢畫館之後感嘆説:“我真想跪倒在漢代先民的面前。”

    歷史學家翦伯讚則指出“在中國歷史上,也再沒有一個時代比漢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當時現實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來。”又説“這些石刻畫像,假如把它們有系統的搜輯起來,幾乎可以成為一部繡像漢代史”。

    十多年前,在朋友的慫恿下,我一腳踏進了漢畫世界,世紀之交,參加《中國作家》筆會,我的責任編輯張倩老師,一再鼓勵,從此,踏破鐵鞋,八方蒐求,收藏,欣賞,樂此不疲,如癡如狂。傾家蕩産,在所不惜。我所收藏的漢畫拓片,大多出自以漢皇故里的徐州為中心,150公里為半徑的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區,又稱淮海地區,涵蓋了漢畫像石産地的大部,足以反映漢畫思想與藝術的概貌。我堅信那句古代的俗諺,“中國禮失,求之於野”,所以我的收藏方向以民間為主,很多是首次問世。

    我收藏的近千種漢畫像石拓片,內容豐富多彩,我把這些拓片分為四類。

    一是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如迎來送往、車騎出行、迎賓拜謁、庖廚宴飲、樂舞雜技、鐘鳴鼎食、六博對弈、馳逐狩獵、射禦比武、飛劍跳丸、馴象弄蛇、魚龍漫衍、吞刀吐火、捕魚田獵、亭臺樓閣、門卒侍衛等。 二是垂教後世的歷史故事。反映歷史人物故事的內容有周公輔成王、齊桓公釋衛、荊軻刺秦王、聶政刺俠累、晉靈公欲殺趙盾、蒼頡造字、泗水撈鼎、孔子見老子、二桃殺三士等。這些內容往往刻在祠堂裏,作為對家族後人道德教育的教科書。三是雄奇瑰麗的神仙世界。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相交)四神,有傳説的摶士造人,煉石補天,創造天、地、人的始祖女媧,有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搗藥、神獸守鼎、西王母與東王公、有隨車出行的九頭人面獸--開明獸,也有三足烏、九尾狐、靈芝、麒麟、天神羽人、奇禽異獸等。為了死後能夠得道升仙,充滿想象力的先民把龍、虎、鹿等神奇動物作為升仙的騎乘工具。四是各具特色的漢畫專題。

    2004年五月第五屆劉邦文化節期間,我在歌風臺推出了大型漢畫收藏展。展覽期間,北京書畫屆泰斗老甲藝術館館長賈浩義先生、中央美院教授陳開民、著名畫家蔣志鑫一行十余人,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中美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學術顧問,中國哲學與宗教論壇主編鄭學禮先生、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副主任張秀成教授,省政協考察組都給予了很高評價,要求我們儘快出書,把展覽辦到北京去,辦到全國去,推向全世界。他們表示願意提供展覽、出版、報紙、電視宣傳等便利。

    在我的收藏過程中,鼎力相助者有之,側目而視者有之,別有用心説三道四者有之。我無暇旁顧。

    我的一位朋友參觀過我的畫展後,為我撰寫過一篇題為《石頭的舞蹈》的短文,他説;“如此規模集中的展示漢畫確是洪震先生的膽略和氣魄。洪震首先是一個作家,然後才是一位藏家,他用作家的敏感去發現漢畫的美,用藏家的目光去審視漢畫的美,用學者的執著去研究漢畫的美。”我以為深得我心。

    2005年3月3日,央視民俗頻道發佈了我的大型漢畫專題《石頭的史詩——走近漢畫像石》。國家級大型精品期刊《中國書畫博覽》創刊號、《中國民族》英文版第二期發表我的大型漢畫專題,《文明》、《中外文化交流》、《舞蹈》《尋根》也將在近期陸續推出重頭稿,由北京一家文化公司拍攝的電視文化專題片和光盤等已經完成前期拍攝,正在進行後期製作。2005年6月,應邀在浙江湖州師範學院作了題為《漢家追魂——徜徉于漢畫世界》學術報告,並被該院正式聘為古籍所兼職研究員,專門從事漢畫研究。2005年10月1日,為了進一步以文會友以畫會友,我在徐州兩漢文化景區創辦了漢畫大觀園。

    在漢畫的收藏和研究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漢畫像石是漢代的百科全書,在漢畫像石面前,任何一本漢代的斷代史專門史都會感到缺憾。大而言之弘揚漢文化,小而言之自己極目騁懷,該做的事情我做了,並且繼續做下去。我的目標是讓漢畫走向世界,讓漢家的歌謠傳遍天下。

     王洪震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韓書畫家聯誼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會員/湖州師範學院兼職教授

地址: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楚王陵漢街6   漢畫大觀園  

電話:0516- 82124917

手機:13645219057   13814428918

郵箱:wanghongzhen9989@163.com

淘寶店舖:http://shop33976352.taobao.com

責編:郭翠瀟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