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訪談實錄]幕後英雄——航天材料科學家走進北航

CCTV.com  2007年12月04日 20:59  來源:CCTV.co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魏志敏致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魏志敏致辭 

中央電視臺科技專題部的副主任王曉斌致辭

中央電視臺科技專題部的副主任王曉斌致辭

主持人:《科技人生》欄目製片人馮其器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楊陽 

主持人:《科技人生》欄目製片人馮其器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楊陽 

    11月30日14:00,科技人生航天材料科學家姚桐斌的故事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過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讓更多的青年了解這些科學家在專業領域做出的貢獻以及他們精彩的人生故事和報國之志。

    中央電視臺《科技人生》欄目以打造科技創新的文化品牌為目標,啟動“科技之星”計劃,作為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的媒體行動,邀請科學家走進著名的高校和中學,到青少年中去,讓他們近距離感受科學家的魅力人生,感受科技創新的神奇,加強欄目與青少年的溝通互動,營造崇敬“科技之星”的社會氛圍。

    主持人《科技人生》製片人馮其器、北航學生楊陽開場白介紹嘉賓。到場嘉賓有航天材料及研究所的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領導、中央電視臺社教中心科技專題部副主任王曉斌等。

    主持人:下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魏志敏致辭:

    尊敬的厲書記,航天材料及研究所的各位專家,傳媒界的各位朋友,老師、同學們大家好,十七大勝利閉幕之際,在嫦娥一號為國人帶來了驚喜的時候,北航師生非常榮幸了解到航天材料研究所的各位專家作客北航,在此我謹代表北航師生向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是航天材料工藝技術研究中心,國防工業骨幹科研單位,自1957年12月3日成立至今已有50個年頭,從東方紅一號、載人航天、嫦娥一號,他們為航空航天事業做出重大的貢獻,眾所週知北航是中國航天事業人才的搖籃,是國家重點建設的211和985院校,是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術優勢的綜合性開放式大學,為國防航天各個領域培養出十萬餘名各類高級人才,航天領域有很多的北航校友。北航與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保持了友好的聯絡,一大批材料家用他們嚴謹的科學態度,撐起中國民族千年飛天夢,更引領著北航學子敢為人先的精神奔跑在時代的前列。剛剛結束的第十屆挑戰杯,連續十屆,屆屆都獲得了優秀杯,北航的綜合實力和學生的科技創新水平得到了全國各界的認可,我校也榮獲了2009年全國第11屆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挑戰賽的承辦權,崇高的事業予以偉大得失精神,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夠利用這次活動的機會,從各位專家的故事中吸取精神財富,獲得新的啟示,從而更加鑒定自己的報效祖國,服務航天,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在此代表北航師生向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感謝!

    主持人:下面是中央電視臺科技專題部的副主任王曉斌致辭:

    王曉斌:各位尊敬的前輩、各位領導、各位北航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很遺憾沒有高考的時候考入北航,按照今天下午的活動議程,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的情況,首先我們今天《科技人生》欄目在北航的科技之星計劃的第三期在這裡舉行,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受中央電視臺社教中心領導的委託,代表我們頻道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活動的有關背景,大家知道,在中央電視臺第十頻道是我們中央電視臺的科教頻道,它已經形成了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三大品牌,科教頻道圍繞服務社會和大眾的理念,六年的播出,極大的集文化教育之大成,通過電視影像的方式給廣大的觀眾提供了文化視覺、科學教育方方面面的大餐,圍繞著頻道開播與發展,這些年來科教頻道已經産生了像《探索發現》、《走近科學》、《百家講壇》、《科技之光》等等一系列知名的欄目,《科技人生》欄目的宗旨,探尋科技創新的神氣,感受充滿激情的人生,圍繞國內的大家、中國智者這樣一個主題來展開,每個星期晚上十點十分播出,還有兩次重播,這個欄目開播時間不長,但是通過這個欄目的開播,我們把建國初期開始,一大批對我們國家的建設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大科學家展示給觀眾。比如《錢學森》講述了他曲折的人生經歷,還有對航天事業的巨大貢獻,還有圍繞著兩彈一星的功勳,有的健在,有的已經逝去了,但是從他們人生故事的背後,相信大家一定能夠體味到,科學家給我們提供一個值得探究的,乃至於作為一個人一生所追求的就是為國奉獻的這樣至高無上的精神。與此同時,在欄目開播之後又推出了科技之星計劃,就是把欄目的宣傳活動與網絡這樣的多媒體的形式,包括手機電視跟觀眾共同見面,此時此刻正在進行網絡直播,使很多網民能看到今天下午的現場。總而言之,科教頻道新辦的科技人生欄目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而且12月10號還將推出一個大型的節目,諾貝爾獎自然科學獎的頒獎奉獻給觀眾,長達五個小時的時間裏,給大家貢獻科學之夜,它的宗旨是反映國家科技自主創新的精神。謝謝!

    主持人:下面是主題發言及現場互動時間首先有請航天密封阻尼材料專家王曼霞,她演講的題目是《懷念姚桐斌》。

    各位領導、專家、同學們,下午好,今天在這裡和大家一起懷念姚桐斌,我感到特別的高興,因為我是最早這些人裏面能夠和姚桐斌在一起生活的人,我58年7月14號從莫斯科回到北京,在火車站上把我送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姚桐斌同志當時是這個所的所長,當時叫獨立七室的主任,剛才我在片子裏看到姚桐斌告訴我説他是從德國和英國留學回來的,可是他總是穿這一套藍色的軍便服,他跟大家一起勞動和生活,一點看不出他是歐洲的些紳士,非常樸實,姚桐斌已經走了很久了,他對我們所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想,剛才在片子裏已經把他的功績做了一些描述,作為我跟了他那麼長時間,接了他的事業領導的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向前發展的一個過程,我想跟大家還要説一説我對姚桐斌同志認為的他在航天事業裏面的貢獻,在説這個問題之前,我想介紹一點姚桐斌的一些生活上的細節,姚桐斌這個人非常的平易近人,我想舉幾個例子大家就能體會到,我們住在南苑,當時有341路公共汽車把我們帶到永定門裏,我們出差都是坐公共汽車到市裏辦事,可是他是有汽車的,他每次從城裏辦事做小車回去的時候,他一定要經過永定門裏的341路公共汽車站,他要看看有沒有我們所人,他要帶回去,除了這個以外,我們可以看到,姚桐斌跟我們在一起,他並不是很內向,他是一個很活潑的人,我們開聯歡會他給我們唱歌,我們去勞動,當時去挖團結湖,他告訴我你多帶點饅頭,否則會餓的,沒有一點外國留學生回來的那樣的一種架子,這是我講的很小的小的例子,而且,他在西班牙、在歐洲拍過很多幻燈片,常常請我們到他家裏看那些幻燈片,跟我們非常友善相處,從剛才的片子裏大家就可以看到,那麼多人因為沒有房子結婚,沒有地方去住,把自己的房子騰出來給大家住,給大家用。可想,作為一個當時的專家能夠這麼做的人有多少個呢?

    下面我想簡單的説一説,我對姚桐斌認識。他在航天事業,在我們材料工藝方面所做的一些卓越貢獻,大家知道,我58年來的時候,我們所就是一台顯微鏡,大家看到了,真是什麼都沒有,我從莫斯科回來,聽説要搬家,我們從長辛店搬到南苑,我想作為科研所這麼多設備怎麼搬啊,一個車皮就搬走了,怎麼這麼簡單呢,後來我知道,是桌子板凳加一台顯微鏡,我們就要在這樣一個基礎上,來開展我們祖國的火箭事業的材料工藝研究工作,我們搬到了南苑,過去袁世凱練兵的那些兵營裏面,我們住的都是大通鋪,一排一排睡的,頭都向外,腳都向裏,我們沒有什麼暖氣,有爐子,大家忙的沒時間生,冬天我們帶著帽子睡覺,否則太冷,我們洗臉盆裏的水會結冰,就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在姚桐斌同志的帶領下,在中央的政策指引下我們就開始了研究工作,所以姚桐斌的最大一個貢獻就是他奠定了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的基礎,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一,他為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設置的專業做了規定,大家知道,火箭用的材料上千種,新材料有幾百種,這樣一個為航天情報服務的材料工藝研究所,他要設置多少專業?什麼專業?我們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不知道火箭是什麼,姚桐斌也不知道,但是他能夠從對火箭型號的了解,再從資料裏面看,能夠提出來我們所要設置金屬材料研究室,非金屬材料研究室,表面處理研究室,焊接研究室和性能測試研究室,這是我們航天材料工藝研究所的雛形,在裏麵包括上百種的專業,金屬裏面有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各種金屬,非金屬就更多了,塑料、橡膠、油漆、油料、涂層等等,防熱等等,還有焊接,大家知道焊接絕對是離不了的,發動機裏那麼需要。還有很重要的就是性能測試,大家知道,航天材料裏面有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防熱和隔熱,熱度可以達到三千度,幾千度攝氏度,要創造一個條件來測試這些性能,否則怎麼上天去考驗呢?這就是性能測試的重要,所以姚桐斌一大貢獻就是為我們奠定了這個雛形。

    第二,當時我們白手起家,沒有研究手段,可是馬上就要我們提供材料,怎麼辦,那就組織全國大協作,我們到處在中國的科學院所,一些工業部大的研究所,北京的鋼院、瀋陽金屬所、化工部所屬的化工研究所,還有上海有機科學院的有機化學研究所等等等等,在全國一個大的協作網建立起來了,這是在姚桐斌所長的領導下,當時我們就三四十個剛剛走出大學的學生開始了這項工作,而且當時材料在火箭上是有幾個所謂的攔路虎,一個是焊接料,一個是橡膠件,密封件,他就帶著我們在全國協作下解決了這些問題,保證了設計型號的使用要求,使得火箭能夠上天。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説明,我們航天材料工藝和火箭技術不是一個單位幹成的,而是全國的科學技術力量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今天的嫦娥一號上天等等都説明這個情況,離開了全國人民的大協作,大力的支持,科學技術人員的努力,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三,姚桐斌對我們所的貢獻,對航天事業的貢獻,就是他仔細研究了火箭上的情況,各個材料的要求,提出我們不能只搞大協作,所謂我們當時叫做抓兩頭,一頭是設計使用要求,一頭是外邊的科研單位做出來的材料我們去驗收,這叫抓兩頭,他提出來,跟我們一起研究,還要高帶中間,所謂帶中間就是有一些特殊的材料,而且要求比較高,性能也比較高,比較嚴,而生産量非常小的一些研究工作和設計緊密連在一起的必須在我們所裏自己搞,這就是帶中間。這是姚桐斌所長在的,我們跟他一起認識到的必須做的幾點。這樣的一些工作使得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當前在他這樣一個指導思想的指引下,我們後來的人就一步步的向這方面發揮,現在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不是只是搞研究,而且是研究試製、生産,包括箭上重要的部件生産,我們都可以從所裏提供,這是延伸姚桐斌所長提出來的,和我們後來沿著他指導的方向努力做到的,而這些是在航天,在火箭技術裏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這就是我想講,對姚所長對我們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謂是奠基人,從哪些方面奠的基,而這個基對我們後面有什麼影響。

    第二方面,我想講他奠基在人才培養上,姚所長從來都是非常規整,非常整齊的,他的辦公室裏面什麼東西都是整整齊齊,他的家裏也是整整齊齊,培養我們這些人才也是這樣,我想首先一個,姚所長看清楚了我們是火箭技術研究院裏面的一個材料工藝研究所,跟一般單位的航天材料所的最大不同,我們的服務對像是火箭,因此我們所每個人都要對火箭的性能非常清楚,也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對症火箭的需要去做工作,所以他教我們學習,請設計單位的人給我們講,火箭的要求、火箭的結構,這是他培養人才的一個方面。 他培養人才的第二個方面,就是教我們學習外語,當時蘇聯跟我們已經是決裂了,我們要獲取資料,只能從英美這些西方國家來獲取,我們那裏的大學生有很多是提早三年畢業,因為那時候國家很需要人才,他們英語水平都不太高,我們留俄回來的,俄語很好,英語也很差,所以他親自開班教我們學習英語,先進外國的先進材料,武裝我們的頭腦,啟發我們的思想,讓我們創新,做出更多的貢獻。第三個方面,我就不太多説了,剛才大家在短片已經看到了,就是培養科研作風及把科學研究工作分幾個步驟,第一步查文獻,第二個方案論證,第三步,實驗研究,第四步,誤差分析,最後討論出結果,同時,把我們的研究程序和設計的研究程序加以對照,我們的程序和他們程序之間是什麼匹配,也是姚所長當時培養我們這帶技術骨幹所要求的。在這裡我想補充一點,他到底宣傳預先研究,所謂預先研究,就是我們不能等著設計單位提出一個 新材料我們再去研究,肯定是來不及的,我們要預先了解型號的需要,搞預先研究,做到不是設計部要你做什麼,你做什麼,而是讓設計部能夠點菜,你有一個菜單,你已經做好了,讓他來點用什麼,同時你可以向設計部推薦用什麼樣的材料更好,這些方面都説明,姚所長的用心良苦,在姚所長這樣努力培養人才的前提下,我們一批技術骨幹成長起來,他很遺憾,早年英逝,我們在他的基礎上,我們就開始了向前走。現在我們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已經發展到,我看了一份資料,因為我已經退休,我們從原來的一台生物顯微鏡,現在發展到13.6億的資産,我們從三四十個人發展到現在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上千人綜合性大的研究所,從沒有開展過或者很少開展過先進的複合材料,現在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能夠做國內最大直徑的先進複合材料,用在我們嫦娥一號等等這裡面,這些我想是在姚所長培養的這批技術骨幹,不斷努力帶領全體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的職工,共同團結全國技術力量共同完成的,這是我想給大家介紹的姚桐斌,也想從這裡説到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當前的實力是如何的雄厚,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現在不但能夠研究,能夠試製,而且能夠做一些小批量的生産,而這些小批量的生産都是要求最嚴,性能要求很高的這樣一些部件,甚至於大的箱體等等。我想我就跟大家介紹一些,更多的東西由其他人來講,謝謝大家!

1/2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