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他們把“嫦娥”送入太空

 

CCTV.com  2008年02月15日 10: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內容速覽]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再到嫦娥一號,他們屢建奇功,被稱為勇攀航天飛控高峰的“青春勁旅”。

  這是一支平均年齡只有29.5歲的年輕隊伍。

  從載人航天工程到月球探測工程,他們在浩瀚的天宇留下了一道道絢麗的軌跡。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再到嫦娥一號,他們屢建奇功,被稱為勇攀航天飛控高峰的“青春勁旅”。

  他們,就是來自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軌道室的年輕的航天專家。2007年12月,該室被國家人事部、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中國科學院聯合表彰為“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突出貢獻單位”。是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把嫦娥一號送入了太空。

  僅用不到3年的時間,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中國航天發射的時針指向一個驚心動魄的瞬間: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大涼山峽谷一聲驚天動地的轟鳴,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托舉著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直衝雲霄,踏上漫漫的奔月旅程。

  同一時刻,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後側的計算機終端機房,軌道室的科技人員正全神貫注地進行衛星遙測數據和軌道數據處理,密切監視著星箭聯合體的飛行狀態。

  伴隨著大屏幕上不斷跳躍的飛行參數,大廳裏不時響起洪亮的報告聲:一、二級火箭分離成功!整流罩脫落!火箭二、三級分離!星箭分離,衛星入軌!

  3分鐘後,軌道室唐歌實、陳明就準確報出了精確的衛星入軌參數。隨後,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宣佈:嫦娥一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既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飛行控制中心,承擔著指揮調度、飛行控制、數據處理和信息交換等任務,是載人航天測控任務的“神經中樞”,是航天員的“生命通道”,同時也是我國繞月探測工程的飛行控制中心,承擔著飛控決策、軌道控制、數據分析處理、應急控制以及衛星環月飛行後長期管理等任務,是嫦娥一號衛星的“領航人”。衛星升空400秒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衛星實施全程指揮控制。軌道室擔負著首次繞月探測工程的軌道計算、軌道控制、任務規劃以及各階段軌道和姿態實時監視計算等關鍵任務。

  人類探月史上共進行了123次探月活動,成功率僅49%。面對困難和挑戰,他們沒有退卻,而是知難而上。2004年3月,軌道室剛剛領受嫦娥一號任務時,他們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難題。嫦娥一號衛星是我國航天史上第一個繞月飛行器,重點在測量控制,難點也在測量控制。衛星8次變軌中,有兩次控制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逆行,一旦錯過時機,或控制稍有偏差,衛星就將偏離軌道,直接導致整個任務的失敗。

  軌道控制技術是繞月探測的核心與關鍵。如果衛星發射準確入軌,控制不準確,將會導致整個任務的失敗。為了實現奔月軌道的全程優化軌道控制策略,軌道室的年輕人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無數個不眠之夜,無數次軟體調試,無數次方案討論,軌道室這群年輕人好似在煙波浩淼的大海中行船,戰險風,破惡浪。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他們自主研製完成了嫦娥一號軌道確定、軌道控制、計劃生成和動力學倣真等測控應用軟體,包括60多個進程,4300多個模塊,35萬餘行源程序,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突破了繞月探測的高精度定軌技術、地月轉移軌道及環月軌道的高精度軌道機動控制技術、應急軌道控制技術、全程實時姿態計算和測控狀態監視技術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成功解決了“遠距離測控、高精度測量”等重大技術難題,首次實現了國內航天網、天文測控網和歐空局測控網的無縫銜接,把我國航天測控技術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

  他們為“嫦娥”節省了190多公斤燃料,使衛星延長壽命兩年

  深秋的一天,北京航天城飛控大廳。

  某國一位航天女專家走進明亮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飛控大廳。當她提出的一個又一個技術問題,都得到了軌道室控制專家唐歌實滿意的答覆時,她笑了。她的微笑中充滿了對這個年輕的中國同行的欣賞。

  航天無小事,成功係毫發。軌道室的年輕人對每一個細節的處理,對每一個流程的細摳硬磨,到了近乎苛求的地步。在平時的聯調、合練和測試中,他們有時為了小數點後6位數和零點幾毫米的差別,爭得面紅耳赤,而又各不相讓。

  2007年10月26日,在嫦娥一號第1次近地點變軌成功後,唐歌實在對前幾次衛星實際測定軌道與目標軌道的分析比較中發現,軌控相關刻度系數與實際軌控參數存在千分之二的誤差,經過比對,確認此誤差屬於正常範圍之內,不會對衛星産生多少影響。但這位曾經參加過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軌道控制專家依然不願放過,他對這個小小的誤差參數抓住不放,並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最終核實了這個誤差是系統性的,可以通過參數調整進行修正。

  在任務飛控會上,他拿出了詳實的修正方案,並得到各系統專家的認可。正是對這個千分之二的誤差,嫦娥一號衛星的軌道控制精度提高了兩個數量級,最終將衛星軌道誤差控制在百米量級內。也正是因為這次精確控制,原計劃進行的3次中途修正,只用1次便達到了軌控效果,為衛星節省了190多公斤燃料,而這些燃料可以使衛星延長壽命兩年。

  軌道計算、控制參數體現著飛控精度。在嫦娥一號衛星入軌時,軌道室的年輕人僅用3分鐘時間就確定了衛星入軌根數,比計劃時間縮短了7分鐘,且軌道精度優於千分之一,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他們在嫦娥一號衛星入軌到環月的飛行過程中,綜合利用各類測量數據計算軌道120余次,軌道控制精度達到萬分之三,大大優於設計要求。通過12天的飛行,到達月球時間與預期時間僅相差20秒,最終順利實現成功繞月飛行。

  平均年齡僅29.5歲,八成都是“70後”

  與飛船和衛星相伴的這群年輕人,最欣賞的就是飛船和衛星劃出的飛行軌跡。而他們的人生,一如那絢麗的軌跡,永遠追尋著不同的美麗的弧線。

  無論是在執行載人航天工程還是月球探測工程中,軌道室的這群年輕人都秉承了老一輩航天人“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

  就在執行嫦娥一號衛星任務前3天,負責軌道控制計劃的軌道室副主任劉成軍敏銳地發現,目前設計的測站計劃實施流程,在特殊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兩個測站實施計劃發生衝突。極端情況下,將會導致兩個測控站加載同一個點頻上的載波,會導致衛星上的某個元器件燒燬的嚴重隱患。在他的帶領下,經過認真細緻地討論,最終修改了測控站計劃實施流程,杜絕了隱患。

  生命因為信念而生機勃勃。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軌道室的這群年輕人捨棄了太多太多。他們顧不上家中幼小的孩子,無法照顧生病的老人,夫妻同在一棟大樓上班,每天卻是匆匆見面又匆匆分手。他們或許不是合格的父母、孝順的兒女、稱職的丈夫和妻子。但在征服太空的進程中,他們是最優秀的航天人!

責編:常穎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