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種翼展只有25厘米的新翼龍化石在遼寧省西部被發現。科學家稱,與那些翼展達10多米、相當於一架戰鬥機的翼龍相比,新發現的這種翼龍小巧如燕,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翼龍。這是翼龍復原圖。(新華社發)
這是在遼寧西部發現的世界最小的翼龍化石(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吳晶晶 魏運亨)中國和巴西的科學家在中國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一種新的翼龍化石。這件被科學家命名為“隱居森林翼龍”的化石,翼展僅2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樹棲翼龍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周忠和研究員與巴西科學院凱爾勒、坎普斯博士合作研究的論文刊登在12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隱居森林翼龍”的意思是隱藏在森林中的居住者,形象地反映了這種翼龍的樹棲生活方式。森林翼龍的體型嬌小,翼展僅25厘米,相當於一隻燕子或麻雀大小。 “雖然新的翼龍看上去如此弱小,全然看不出空中霸主的風采,但我們認為,它們是那些體型巨大的進步的鳥掌翼龍類的祖先類群。”汪筱林研究員説。
據介紹,被發現的森林翼龍幾乎為一完整的化石骨架,保存完好。它的嘴巴尖長,眼睛很大,嘴裏的牙齒已經完全退化消失,屬於無齒的翼龍。在此之前,科學家僅僅在德國發現過一件比它更小的出生不久的具有牙齒的翼龍化石,翼展約18厘米,科學家認為它是剛剛孵化出來的“嬰幼兒”。
森林翼龍的翼展雖然僅為25厘米,但科學家分析認為它已經成長髮育為一隻能夠展翅飛翔的年輕個體。這一新的翼龍化石因此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無齒的翼龍,也是白堊紀最小的翼龍,比發現于熱河生物群的未孵化的翼龍胚胎(翼展約27厘米)還要小。
科學家通過分支系統學分析顯示,森林翼龍的系統關係更接近於鳥掌翼龍類,鳥掌翼龍類包括了大部分進步的白堊紀翼龍類群,如體型巨大的無齒翼龍以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風神翼龍等。
科學家認為,那些個體龐大的鳥掌翼龍類起源於體形嬌小的、沒有牙齒而且頭部無脊突的小型樹棲翼龍。這些小型翼龍嬌小的個體很容易隱蔽在裸子植物的樹叢中以躲避大型動物的獵殺,它們悄無聲息地飛行于樹木之間以捕捉昆蟲為食,並逐漸進化為白堊紀晚期天空中翱翔的巨無霸。
這件化石發現于遼西葫蘆島市建昌縣要路溝的下白堊統九佛堂組(距今約1.2億年)湖泊沉積的地層中,這裡曾經發現大量魚類、鳥類、帶羽毛恐龍等化石,是熱河生物群的重要化石分佈區。
翼龍是生物演化史上第一個成功飛向藍天的爬行動物,曾經控制中生代天空長達1.6億年之久。自從200多年前發現翼龍化石以來,科學家已經命名了大約150多種的翼龍,但翼龍的起源、飛行起源、生殖和生理特徵等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從2000年至今,汪筱林和周忠和研究員相繼在遼西朝陽、北票、義縣和相鄰的內蒙古寧城等地區發現並研究了大量翼龍化石如熱河翼龍、中國翼龍、朝陽翼龍、飛龍,以及世界上第一枚翼龍蛋與胚胎化石等,從而揭示遼西地區是世界上最豐富和最重要的翼龍化石産地。
“中國翼龍化石的重要發現逐漸揭開了翼龍的神秘面紗,森林翼龍等化石的發現,證明遼西地區在包括鳥掌翼龍類在內的進步翼龍的進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些翼龍類群的起源中心。”汪筱林研究員説。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