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首頁 > 人文探索子網 > 民俗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北大教授高丙中:在現代條件下發展民族傳統節日

 

CCTV.com  2008年02月13日 09:45  來源:文匯報  

  國家文化部辦公廳于1月30日下發《關於利用民族傳統節日開展富有特色文化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級文化行政部門緊緊圍繞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民族傳統節日的不同主題,組織節日期間的各項文化活動。近日,記者電話聯絡返鄉途中的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高丙中,請他結合《通知》談談發展民族傳統節日的意義和路徑。

  民族傳統節日屬認同文化

  文匯報:您是春運期間大遷徙隊伍中的一員,所有奔波只衝著回家過個團圓年。今年的雪災天氣使不少旅客的回家路走得特別艱難,有境外媒體對中國人在惡劣自然條件下依然保有的回家念頭表示不解。您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高丙中:文化有認同文化和消費文化之分。前者如除夕守歲、闔家團聚,這種文化被我們的內心認同,成為內心的表達;後者如時尚,尤其是好萊塢大片,往往要花錢享受,但用完了,就過去了。對消費文化,多一項少一項,我們總能夠平靜對待;但對於認同文化,一旦面臨被剝奪的威脅,我們就會內心不安,表現在行動上就是更加拼力的維護。這也是雪災天氣下人們依然返鄉心切的原因。

  文匯報:從您剛剛對文化的分類來看,民族傳統節日屬於認同文化。她們為什麼會深植內心,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呢?

  高丙中: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極其多樣的習俗的代表,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思想精華。她們的設置依據是陰曆,體現了對太陽與月亮、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的尊重,表達了陰陽平衡、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的哲學思想,欣賞柔美的美學取向和追求團圓的倫理觀念。這種美好的情感不僅生長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也是一個國家凝聚力和自信心的體現。

  民族傳統節日當下受關照

  文匯報:既然民族傳統節日所體現的美好情感生長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那她自然就會受到善待和保護,可為什麼我們還是看到了她的式微,比如“年味沒有過去那麼濃了”。

  高丙中:這和我們民族曾經受到帝國主義勢力傷害的歷史有關。這樣的傷害容易讓我們以激憤對外,以激進對內,産生奮鬥的壓力的同時也産生著自我傷害的破壞力,破壞力直指傳統。這也就有了“打倒孔家店”和“破四舊”。在1967年至1979年之間,春節的假期被取消。不過,好在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我們漸漸能夠以健康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傳統,通過找回自己來找回信心。善待民族傳統節日的命題也終於從學術層面進入政治議程。

  文匯報:從設立“文化遺産日”,到出臺節假日調整新方案,再到文化部辦公廳下發《關於利用民族傳統節日開展富有特色文化活動的通知》,我們可以看到民族傳統節日在當下所受到的關照。

  高丙中:也許,我們不一定能夠把民族傳統節日申報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但她們完全可以打造成當代中國的重大節日,成為我們善待自己傳統、激發民族精神的代表作。就像《通知》裏所説,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民族傳統節日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對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著重要意義。

  民族傳統節日體現時代性

  文匯報:《通知》要求不斷創新,豐富民族傳統節日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突出地方性,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推動我國民族傳統節日的保護與傳承。民族傳統節日如何體現時代性呢?

  高丙中:今天仍然存在於現實生活之中的民族傳統節日應該被理解為“具有傳統屬性的現代節日”。自覺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僅會把她們當作“傳統”加以尊重,還會積極地把它們放置在現代的條件下加以發展。而事實上,她們也完全可以借助現代物質條件、在新的舞臺上獲得新的發展。

  舉個最簡單的日子,以前過元宵燈節,燈的光源是蠟燭,現在則可以輔以現代的聲、光、電手段,這就是時代性。在現代世界,一個民族要顯示文化自信,標榜自己所鍾情的特定的體育運動項目是一個途徑。這種特色運動項目要在本國有歷史傳統,有普及性的群眾基礎,最好有比較好的對抗性和觀賞性。國人相信只有本國人玩得最地道,別國的人跟風也好,冷漠不解也好,都不能左右國人的信心和熱情。賽龍舟是中國的一個較優的選擇。賽龍舟是集體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民俗心理的依託,所謂“不賽不發”。它是一種對抗性的體育運動,也是一種傳統和藝術的展示。這項運動如果能夠在端午節日文化的烘托下發展起來,反過來帶動端午習俗的全面復興,我們自然就保護了一項無可爭議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傑作。

責編:戴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