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民俗遊,重拾春節傳統文化遺産

 

CCTV.com  2008年02月13日 09:02  來源:新華網  

  春節旅遊千姿百態。而在今年,民俗遊成為最大的亮點。

  民俗遊成為春節旅遊亮點

  “二三二四,掃塵祭灶。”古人為何掃塵?祭灶有何傳説?具體該怎麼做?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於是,有農村老漢現場展示古人如何掃塵、如何祭灶,旁邊的講解員則把祭灶需要擺放的供品以及跟掃塵祭灶有關的傳説娓娓道來,讓遊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這是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春節期間民俗活動中的一幕。

  據了解,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在春節期間,集中向遊客展示有關除夕和春節的絕大部分習俗、文化,並邀請遊客參與其中,共同分享春節的傳統年味。打年糕、掃塵祭灶、畫糖人、捏面人、皮影戲、踩高蹺、划旱船、扭秧歌……這些歷經千年的春節民俗一一展示在現代都市人面前。

  無獨有偶,春節期間全國眾多旅遊點都推出各種形式的民俗旅遊。在山東淄博,周村古商城舉辦“遊周村古城,過民俗大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包括賞花燈、猜燈謎、戲曲展演、民間雜耍等活動;在安徽乾縣,則推出了可供遊人參與的打食桃、裹粽子、寫春聯、辭歲、扎燈籠、拜祖宗、拜大年等系列民俗活動,還組織地方民間藝人表演極具特色的地方小唱、民間歌舞、民俗婚禮等。

  全國假日旅遊部際協調會議辦公室信息顯示,城市周邊遊開始升溫,城鄉民俗旅遊進入旺勢,各地舉辦的廟會、遊園會等活動有序展開,遊客踴躍參與。

  民俗傳統亟待重拾

  事實上,回歸傳統的“集結號”早已吹響。今年,除夕首次成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也被列為法定節日,這標誌著我們在重拾傳統的行動中又邁進了一步。

  然而,除夕具有什麼樣的文化淵源和內涵,卻讓大多數的年輕人産生了迷茫,這也是我們長久以來傳統民俗丟失的結果。因此,民俗傳統亟待重拾,否則我們就要永遠丟失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

  今年12歲的常亞龍告訴記者,以前過年的時候都是大人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讓幹什麼就不幹,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在看了影視城裏的民俗展示,聽了導遊一路上的講解之後,終於了解到以前所不知道的關於過年的文化傳統。

  鎮北堡西部影城負責人于淑婷説,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主要原因就是我們丟失了太多的古老年俗。此次影視城利用拍攝電影、電視留下的場景,再現各個時代的年俗,目的就是為了讓觀眾感受一個真正的傳統的中國年,了解並傳承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現在人們過年都很‘現代’,少了那麼一點傳統的味道。而來到這裡看到人們耍社火、耍獅子、顛轎、二十三燎桿,特別有過去那種過年的氣氛。”遊客安建軍説。

  促進傳統回歸任重而道遠

  傳統民俗文化代表了一個民族精神的外在風度與文化底色,而民俗文化與旅遊業的結合則為促進傳統民俗的回歸開闢了一條新路。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祁慶富説,中國土地面積大,因而形成了南北各異的春節文化。與此同時,中國又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的春節活動、內容都不一樣,具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旅遊業應該依靠當地的特色民俗,推出民俗遊,對於保護傳統文化大有益處。

  但在個別地方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有的民俗表演充斥著“銅臭”氣,一些地方單純為了經濟利益,炮製假景點、假古跡和假民俗,讓傳統民俗文化蒙塵,這也使得民俗旅遊産品的形象大打折扣。

  祁慶富認為,不能把民俗旅遊辦成表演,傳統民俗不是表演,而是紮根于群眾當中的傳統文化。

  民俗遊重在“參與”。祁慶富建議,各地在讓遊客了解不同地方習俗的同時,也讓他們參與其中,在參與中比較地區間文化的差異,體驗民俗的豐富多彩性、春節的歷史悠久性,從而把好的東西繼承下來。(記者艾福梅)

責編:戴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