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人文探索子網 > 民俗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習俗的力量“鄭孔門前不掉頭”

 

CCTV.com  2008年02月05日 09:07  來源:光明日報  

  袁枚多次談到習俗的力量。比如,在《答戴敬延進士論時文》中,他説:習俗對於人的影響大極了!秦孝公廢除井田制度,百姓怨恨。王莽恢復井田制度,百姓也怨恨。趙武靈王改用胡人服式,百姓不服從;北魏孝文帝禁用胡人服式,百姓也不服從。這些都是習俗囿人的結果。

  由於深諳習俗囿人之弊,所以,當他的弟子黃生放棄長期以來的詩文寫作,轉而致力於考據時,袁枚特意寫了《再答黃生》一文,一針見血地指出:黃生並非內心真愛好考據,只是因為受到風氣的影響,羨慕高雅博大的虛名,故匆匆忙忙地想做個考據家。我想,黃生讀了此文,一定是大受震動。

  乾嘉年間,考據這門學問,確實如風起雲涌般盛行一時。其原因有三:一是乾隆皇帝反對讀書人以天下治亂為己任。本來,以天下為己任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可乾隆皇帝卻説:士大夫以天下治亂為己任,把皇帝放到哪兒去?“此尤大不可也”。於是乾嘉學人都趨於訓詁考訂一途,以古書為精神上的逃避之地。二是清初文字獄盛行的影響所致。康熙年間的莊廷、戴名世案,雍正、乾隆年間的查嗣庭、呂留良、徐述夔等案,造成大批學者文人慘遭迫害或屠殺。讀書人人人自危,不敢發表史論,以免觸犯時諱;不敢多寫詩文,怕招來橫禍。惟有考據較為安全。三是《四庫全書》館的設置。這一歷史性的重大文化工程,説明漢學已經取得勝利,擅長考據的,往往名利雙收。在這種學術格局中,不少人趨之若鶩,遂成風氣。

  乾嘉考據學風盛行,能不受其牢籠者極少。據我所知,有兩位應該特別加以表彰。一位是浙東學派的史學大師章學誠。他説“時人以補苴襞績見長,考訂名物為務,小學音畫為名”,但他自己卻獨立於風氣之外,大量撰寫綜合性的史論,必欲成一家之言。何以要為舉世所不為呢?無非因為自己在綜合性的史論方面,確有心得。章學誠注重的是保持精神追求的獨立性。另一位特立獨行的當數袁枚。他有一首《遣興》小詩,頭一句便是“鄭孔門前不掉頭”。鄭,指鄭玄;孔,指孔安國。鄭、孔都是著名的漢學大師,而袁枚對他們卻不屑一顧。在誌怪小説《麒麟喊冤》中,袁枚更對鄭玄大加諷刺。該故事説鄭玄署理“文明殿”功曹期間,生造《禮記》注疏,編了一套刻板荒謬的古禮法,諸如“天子冕旒必用玉二百八十八片”,“祭天地必服大裘”,“郊天必剝麟之皮蒙鼓,方可奏樂”等等,以致“天子之頭幾乎壓死”,“郊天一回,必殺一麒麟”,最後,皇帝被惹怒了,禁毀《禮記》注疏,並撤了鄭玄“文明殿”功曹之職。故事的宗旨顯然是諷刺漢學的迂闊妄誕,不近人情。而《再答黃生》這封信,還對考據學家的委瑣給予了嘲笑。袁枚借用支遁的話,挖苦他們頭戴臟帽,身著粗布單衣,挾著一部《左傳》,可憐兮兮地跟在鄭玄車後,不過是一副臭皮囊。在舉世崇拜漢學的風氣中,敢説這話是需要膽識的。

  袁枚的《再答黃生》,除了表現出過人的膽識外,那種設身處地為黃生著想的深厚的人情味也令人感動。他提醒黃生:做考據,沒有書籍不行。可你是貧窮的書生,不可能把天下的書籍都買來,偶然得到幾種,肯定是極普通的版本;即使借到一些,也如同俗語説的“販老鼠賣青蛙,絕對成不了大戶人家”。這是説理,但蘊含其中的師生之情,卻如醇酒一般濃郁,以至讓後人讀了仍不勝感懷。

(作者陳文新單位: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責編:戴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