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産組成部分的武當山遇真宮西宮,因毀於火災,其模樣埋入土中無人知曉。昨天,省考古所研究員孟華平介紹,前不久完成的考古發掘表明,遇真宮西宮建築分早、晚兩期,早期建築開闊富麗,呈現明代皇家道觀景象,正好印證了明代“北修故宮南修武當”的説法。
不久前,省考古所對遇真宮西宮進行了整體發掘,發掘面積達9500余平方米,出土了110多件明、清兩代的珍貴文物,包括錢幣、茶具、硯臺、銅鎏金真武大帝、銅靈官像等。
專家根據層位關係和遺跡、遺物的特徵分析,遇真宮西宮的建築遺跡大體上可分為早、晚兩期。在早期建築中,位於西宮南部的一號院落之規模明顯大於西宮北部的2號院落,這同現存故宮的前後殿建築格局極其類似。根據文獻記載,遇真宮為明成祖敕建的,與故宮為同時期的建築群。這正好映證了“北修故宮南修武當”之説。(記者宋效忠 通訊員方勤 杜傑)
責編: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