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人文探索子網 > 民俗 > 正文

新觀念 舊傳統 傳統社火的“突圍”之旅(圖)

 

CCTV.com  2008年01月28日 14:14  來源:蘭州新聞網  

  有專家認為,文化的陣地不為高尚所佔領,便會被低俗所侵佔。現今農村的群眾性體育、文藝活動幾近絕跡,農村傳統春節喜聞樂見的“社火”等活動也日漸衰落,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傳統文化活動本身形式內容的落後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還是我們的管理者要在引導農民精神文化發展需求和振興農村傳統文化方面多下工夫,讓包括社火在內的農村文化真正實現“突圍”。

  當城裏人上網、進影院、參加社區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時,農村卻出現了精神生活“沙漠化”的現象,不少人通過賭博、封建迷信活動等尋找另類“精神寄託”。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農村思想文化這塊陣地不能丟。

  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去與另類“精神寄託”爭奪農村思想文化陣地,雖是一場艱苦的爭奪戰,但這是我們的責任。

  

  

  1、中國老百姓的“感恩節”

  中國傳統的新春佳節將至,一些民俗專家説,春節是與中國古代天文、氣候、農事以及民間信仰結合的産物,人們在歲末年初把一年的收穫奉獻于祖先靈前或神的祭壇前,是對大自然和祖先的一次集中答謝。因此,有人這樣説:春節是中國老百姓的“感恩節”。

  鬧社火是西北民眾過春節的傳統習俗,一般都在風調雨順的年景舉行,豐收的農民藉以表達喜悅之情。

  春節期間,蘭州街頭的社火表演別具特色。一般是從農曆正月初十前後開始,由各區縣組織的農民社火隊匯集市中心,依次排成不同形狀的隊形,沿主街道邊行邊舞,敲鑼打鼓,熱鬧壯觀。當行至東方紅廣場時,多圍成圖形,為遊人和市民表演。社火表演可持續到元宵節前後。

  蘭州社火隊表演內容豐富多彩,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蹺隊,他們穿戲裝、持刀槍,扮成戲劇人物,腳踩四尺多高的木蹺,伴著鑼鼓點邊走邊舞。鐵芯子也是別出心裁,以巧取勝。他們把眉清目秀、體態輕盈的小孩裝扮成戲劇角色,組成一折折戲文。綁在鐵芯子高處的孩童隨著載運的車輛緩慢前行。最壯觀的是太平鼓隊。鼓手們隨著社長大旗的號令,有節奏地擂鼓騰躍,鼓聲令人振奮不已。獅子舞主要是看武士用繡球逗引獅子時的幾路乾淨利落的拳腳功夫。蘭州春節社火還有跑旱船、獨輪車、竹馬子、大頭羅漢戲柳翠等節目。隊伍往往以“風婆娘”開路,這是跟“雨師”相應的“風姨”的形象,在神話裏是司興風降雨的神,其形狀類似彩旦,奇醜無比,耳垂吊著紅辣椒,一手搖扇,一手拿著寫有“風調雨順”的菱形膏藥旗子,用誇張、滑稽的大幅度動作扭來扭去,令人捧腹,表現了人們企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和願望。

  2、“我們會讓蘭州太平鼓走得更遠”

  記者採訪中所看到的不僅是農村傳統社火“沒落”的一幕。其實近年來蘭州一些農村地方的傳統社火在市場的調理下已經開始了自己的“突圍”之旅。

  在蘭州,這種成功“突圍”的傳統社火以皋蘭西岔鎮鏵尖村的太平鼓為代表。

  1990年北京亞運會期間,一支來自皋蘭的農民太平鼓隊在首都一亮相就博得了“滿堂彩”。18年時間過去了,皋蘭縣西岔鎮鏵尖村的農民太平鼓隊從南到北,成為掘得農村社火第一桶金的幸運兒。

  1月20日下午,記者去鏵尖村採訪的時候,村裏的社火隊正在緊張地排練。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鏵尖村又組織起了一支80人的女子太平鼓隊。一個不大的村莊,男人們在北邊打鼓,女人們在南邊打鼓,鼓聲如潮。“男子鼓隊在年前要上北京去表演,已經預訂了十幾場演出,等回來已經過完十五了。”村黨支部書記楊欽凱告訴記者,近年來鏵尖村的太平鼓隊幾乎每年春節期間都要出去商調演出,但村上的社火不能停,經過村委會討論,今年組成女子太平鼓隊,在春節期間將去縣城參加社火匯演。

  多少年來,人們習慣上很難把農民、文化、市場這些詞彙連在一起去考慮。但記者在與這個村支書交流的過程中,不時會聽到諸如“奧運經濟”、“産業化發展”、“市場潛力”等新名詞。在鏵尖村人們的眼中,傳統社火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年節助興活動,更多的是一種提高農民收入、加快村鎮經濟發展的致富法寶了。記者了解到,從1990年以後的18年時間裏,近百人組成的鏵尖村太平鼓隊每年僅參加商調性演出活動,就為這個村帶來幾十萬元的收益。

  “可以這樣説,正是因為太平鼓的紅火才給鏵尖村帶來了今天的好日子。”在和記者告別的時候,村支書楊欽凱説2008年鏵尖太平鼓隊將有機會在今年的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上亮相。

  “我們會讓蘭州太平鼓走得更遠。”楊欽凱説這些話的時候,眼前100多人組成的太平鼓方陣正在緊張地騰挪閃跳。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