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人文探索子網 > 民俗 > 正文

福建老泉州記憶裏的“尾牙”

 

CCTV.com  2008年01月17日 16:12  來源:泉州晚報  

  舊憶

  每年農曆十二月十六,閩南一帶的人們稱這一天為“尾牙”。當天,人們會在家中祭祀土地神,商家則會設宴款待員工,通過聚餐去平等共食相同的食物,加強一體感,作為老闆和員工共同努力一段時間的紀念。

  作為一個充滿溫馨感激的活動,這一習俗也在泉州各家庭、商戶間流傳下來。“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

  泉州作為民營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涌現出一大批在國內外市場上響噹噹的民營企業,其創造的民族品牌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各大企業表示,這與廣大企業員工一直以來默默的付出密不可分,“關愛員工”應當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並付諸實際行動。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傳統的“尾牙”活動,意識到“尾牙宴”不僅是一場款待員工的宴會,更是一場推介企業文化,展現企業、員工、合作夥伴互動三贏的盛會。幾年來,泉州企業在創新“尾牙”活動的同時,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業“尾牙”文化。

  由本報發起,聯合泉州市總工會、泉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共同舉辦的泉州市首屆“尾牙”文化節已經啟動。對於“尾牙”文化節的舉辦,企業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活動不僅可以引導人們文明過節,還能豐富企業和員工的生活,融洽企業和員工的關係,將對“建設和諧企業”起到巨大作用。

  “尾牙”文化節以“關愛員工,建設和諧企業”為主題,旨在提倡文明過節,號召全社會關愛員工,構建政府、企業、員工的和諧關係,讓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促進“企業缺工”問題的解決,彰顯泉州的城市形象,服務大泉州社會經濟發展。

  〔尾牙往事〕

  拜土地、做刈包、包潤餅、犒賞員工,閩南一帶家庭、企業裏的“尾牙”活動在今天仍然保持著不變的古老習俗;另一方面,這個於民間流傳多年的風俗,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也在悄然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拜“土地公”期盼來年平安興隆

  閩南人重視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做“頭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做“尾牙”。二月初二是“社日”土地神的紀念日,是一年的第一次“做牙”,被認為是頭牙;十二月十六,則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做牙”,稱為“尾牙”。

  閩南人過“尾牙”特別隆重,這一日過後,也宣告時間就快走向另一個年份了。民俗專家黃炳元先生回憶小時候一家人過尾牙的情景,“當天還沒亮,人們就開始殺雞宰豬、蒸刈包、蒸年糕,忙得不亦樂乎”。由於閩南各個地區風俗並非完全相同,祭拜所用供品也就有所不同,但在這個比較重大的祭祀活動上,傳統供品中一定要有“三牲”和“五果”。

  為什麼要供奉“三牲”和“五果”呢?以前,泉州家家都有養雞養豬的習慣。雞,有象徵家,團圓之意。“雞”和“基”諧音,“建基”就是“建家”。泉州很看重家的意義:魚,象徵年年有餘;豬,和雞一樣象徵家,喻指六畜興旺,人丁興旺、家庭滿眷。另外,由於佛教吃素禁殺生,信佛的人就用麵粉做成“三牲”的模樣來供奉、祭拜。“五果”象徵著金、木、水、火、土,比喻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些供品中,雞和豬是必不可少的。

  當各種食物都準備好後,人們就在土地公神像面前加一張長桌子,把豐盛的貢品擺好。供奉的食物順序也很講究,一般在桌子最前方放一壺酒,並排三個小酒杯,杯子中斟滿酒。接下去是雞、魚、豬“三牲”和“五果”,最後才是其他的食物。

  通常祭拜者都是一家中地位比較高的或年紀比較年長的,在家中有威望的人。祭拜前,祭拜者站在中間,面對土地神鞠躬或磕頭,點一炷香插在神像前,説一些吉利的話語,請土地神享用供品,然後站到一邊。香的燃燒表示土地公在享用貢品,一家人須靜靜站在兩邊,不允許大聲説話和走來走去。尤其不能站在供品的中央,這是大不敬的。

  待香燃燒大半後,祭拜者就再次企求土地爺保祐一家平平安安,生意興隆等等。然後開始燒金紙,放鞭炮。燒的金紙越多越好,鞭炮也是越多越好,越大串越好。一來是各家各戶要祭祀“土地公”,再者商家老闆們也要置辦宴席招待辛苦一年的夥計、學徒。“從前,小孩子們盼望過年就是從尾牙這一段時間開始的”,黃炳元回憶説。

  宴請員工體現主雇同甘共苦

  商人和農民在“尾牙”這一天,除了供奉神明,也要招待自家的雇工與僕婢,對於來年是否繼續雇用一個人,也要在本日作最後的決定。今年已經92歲的柯紅柿老人説,尾牙算是慰勞日,又是相送日。

  尾牙宴對地主、老闆家的雇工來説,無異於是鴻門宴。當時的工作狀態不像現在這麼忙碌,有些商家從臘月十六就開始放假。當時的老闆就請夥計、學徒們“吃尾牙”,而在宴席上也是有一些嚴格的規矩。

  名義上通過尾牙宴聚餐,去平等共食相同的食物,老闆和雇工能加強一體的感覺,可以作為大家共同努力一段時間的紀念,並提供實質的慰勞。可在實際上,老闆、夥計和學徒一般都會分桌而坐,吃的菜也並不相同。

  老闆在尾牙宴上會宴請一些老客戶,桌上的菜以雞鴨魚肉為主;夥計和學徒們桌上的菜就差一些,炒熟花生、豆干、蔥蒜、三層肉、鹹菜、筍幹,拌上地瓜粉。不過在從前的雇工們看來,這已經是相當美味的食物了。

  尾牙宴上有一道相同的菜就是雞。要是老闆、地主來年不想繼續雇傭誰,就以雞頭相向。如果要解聘的不止一個“吃頭路”的人,就拿起筷子夾起雞頭分別朝向將被“辭頭路”的雇工。要是老闆不想解聘人的話,就把雞頭對準自己。

  還有比較含蓄的解雇方式。宴席結束後,老闆會給辛苦一年的雇工們發紅包,每個紅包裏的獎金大致相同。可要是哪個人紅包裏的獎金多了,而且在收到紅包時老闆又沒通知他大年初三來上班,那麼這個人的“頭路”就不保了。

  此外,還有一種説法是用魚頭對準欲解聘者,這是依各地風俗的不同而定。至今台灣都流傳著這樣的俗諺“吃尾牙面憂憂,吃頭牙摸嘴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尾牙宴事關工作去留,僱員總是提心吊膽,面帶憂容。可見,尾牙宴在當時雖然是要體現老闆和雇工一年來“同甘共苦”,但還是會令很多“吃頭路”的人感到不安。

  人們把做“尾牙”之後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作為趕工結賬時間。為此,也稱二十二日為“尾期”。“尾期”前可以向各處收湊新舊賬,延後則要等到明年新年以後才收賬了。所以“尾牙”的飯吃完後,就有幾天會很忙。過了“尾期”,即使是身為債主的硬去收賬,也可能會被對方痛罵一場,説不定還會被揍,即使被罵被挨打也不能有絲毫的怨言。

  企業和諧文化悄然替代吃喝文化

  在古老的風俗中,土地神不僅和農業有關,與工商業也有聯絡,成為工商業財神的象徵。現在,很多商鋪在每個月的初二和十六,都會準備供品拜一拜土地公,以求其保祐生意興隆。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這一天,商家會大肆宴請員工,以犒勞大家一年的辛苦。

  像雞頭相向解聘員工的事情已經不存在。為避免員工緊張,現在會將雞頭朝天以免造成誤會。也有類似這種免職的現象,即在尾牙宴上,老闆也會採取溫和的態度,一手端著酒杯,一手拿著紅包,對即將辭退者笑容可親地説些好話。現在的尾牙儼然已成為商家聚餐、開晚會、給員工發獎金的節日。

  這幾年,各商家的尾牙宴搞得有聲有色。在宴席上,為了搞活氣氛,商家各出奇招。有的老闆扮成服務員的角色,為員工端酒端菜;有的老闆拉開嗓子為員工引吭高歌;有的老闆穿奇裝異服為員工獻舞等等。讓在座的員工捧腹大笑。老闆除了親自表演節目外,公司還會舉行抽獎,獎金非常優厚。更有甚者,請歌星明星前來助陣,此風在台灣尤盛。

  商家之所以在尾牙宴上搞各種各樣的活動,除了想進一步增加和員工的溝通交流和對外宣傳外,還存在一種吸引人才的心理。公司尾牙宴搞得有聲有色吸引人的眼球,就會讓人認為這家公司老闆一定很民主,對待員工寬容,管理方面應是人性化的。搞得有聲有色、氣氛活躍既拉近了老闆與員工的距離,避免人才流向其他公司,在無形中又得到了宣傳,有利於吸引人才流向本公司,同時又掙足了面子。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