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教育局嚴禁學生上街過聖誕的消息披露後,網上的討論分為兩方。就支持方言,大多是從文化角度著眼。有人認為國人熱衷過聖誕反映了中國在文化上日益西化的趨勢。有人認為該教育局做得好,國家有關部門就應行使職責,對青少年進行正確引導。一言以蔽之,聖誕是需要抵抗的,包括使用行政權力,因為要警惕聖誕之類的西方文化對中國的文化侵略。其實,中國的聖誕不過是商家的運作和青少年的狂歡,反對聖誕的人卻上綱上線,讀出了侵略之類的文化內涵,可謂獨具慧眼。其中暴露出的文化心態,是把東西方的文化處於敵對狀態了。
文化是和自然應對的一個概念,凡是人為的都可以説是文化的。文化從來就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和人敵對的。可是,有的人卻要用文化來製造彼此敵對,“文化侵略”的説法即屬此類。我不知道這個詞的發明者是誰,但我讀胡適時發現上世紀20年代就有人用它反對西方文化了。
侵略一般是武化,攻城略地,殺人奪命。可是,文化特別是像聖誕節這類的世俗性文化,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同於己,怎麼就成侵略了呢?別説聖誕過了是春節,就是春節消失了,都成聖誕了,又怎麼樣呢?山河變色,還是民不聊生?較之春節甚濃的農業文明色彩,聖誕在年輕人的感覺中更多些現代氣息,不同的人可以各取所需。一個社會,生活方式越多越好,而不是相反。同樣,作為生活方式的文化,也是多元比一元好。
拒絕聖誕之類的西方文化,好像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文化傳統,或保持傳統文化的純潔性。可是傳統文化中儒家也有“有容乃大”之説,要説繼承傳統,首先要繼承的就是傳統中曾經有過的這種文化精神。可是,今天反聖誕節、反麥當勞、反星巴克的文化論者,以拒絕他文化的方式來捍衛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如果以他們提倡的方式來延續,恐怕只會越來越萎縮。
文化就像一個胃,如果健康的話,各種食物來者不拒,都能消化,並轉化為自己身體所需要的各種養分。這張胃如果這也不能吃,那也不適應,那是胃本身出了毛病,在泛胃酸呢。此人的身體狀況當然也可想而知。為了胃好,就需要讓它能夠接納自己原先不適應的各種食物,而不是只讓它吃偏食。同樣,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優勢,對他文化最好的辦法不是拒絕而是寬容。寬容就是多元。一個能容納異己的文化肯定是健康的、豐富的;並且他文化最終是化到你的文化裏而非相反。日本就是一個例子。這個島國不憚于照搬西方文化,可是日本文化再西化還是日本文化而不是西方文化,就像西方再容納東方文化,它也是西方文化一樣。文化本來就是這麼化來化去的。你化我,我化你,結果是雙方都擁有了兩種文化。如果文化彼此不能化,那不僅是文化的悲哀,更是人的悲哀。
“文化侵略”之説可以休矣。文化是真正的和平使者,不用刀槍,也沒有硝煙。“文化侵略”這種似是而非的説法,本身就帶有當年冷戰色彩。今天,我們要做的與其是警惕所謂的文化侵略,不如警惕自己這種與人為敵的心理畸形。
責編:戴昕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