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像籃球一樣,在黑暗中跳動,我已經能隱約看見一些佛塔的剪影。我甚至能想像當陽光落在這些佛塔廟宇上,會有怎樣的一種金黃。較大的佛塔,被燈光照著,像路上一盞明燈,燒著寧靜的溫暖。
4000座佛塔和寺廟
到緬甸的理由,很大原因是因為蒲甘古跡。自己並非歷史迷,只是記得曾經看過一張蒲甘的日落照片,那種古典的華麗光澤永遠記得,就因此種下了旅行的種子。曾到此一遊的馬可波羅形容蒲甘是全世界最精緻的景點。到了今天,雖然我們所見的只是當年一小部分的光輝,馬可波羅的形容一點都不過時。
千年前的一個國王信仰了佛教,成就了蒲甘。宗教的力量,總讓人癡狂,而癡狂總能成就美。根據最新的點算,蒲甘共有約4000座佛塔及寺廟,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一些依舊佇立,一些已經坍塌不成形,形成東南亞最具魅力的歷史古跡。
騎腳踏車追日出
付了10美金入門費,巴士停下來的地方叫Nyaung U,有幾間茶店,幫手的都是小孩。Nyaung U是蒲甘外的小鎮,集中了不少便宜的住宿及餐館。下了車,早起的三輪車夫拉著我們不放。跳上一老人的三輪車,根據資料,住宿其實不遠,但是不想讓早起的人失望。努力生活,就是為了希望。
車夫是個黝黑的緬甸人,笑的時候,缺了幾顆牙齒。可能原是當地農民,後來開發旅遊業,才轉行當起人力車夫,有張踏實的表情,或許曾經和土地如此相依相偎過。在旅行過的幾個中南半島國家中,緬甸人給我印象最好,態度十分誠懇,肯幫助遊客,把錢接到手上,也有種手勢,是有禮的民族。
抵達住宿,把行李放下,負責人説,時間還早,應該去看日出。蒲甘的日出,不用置疑,是東南亞最華美的日出,任何人都不應該錯過。
我們騎著腳踏車出發,追逐著日出,天空還是魚肚白,兩岸都是安靜的佛塔,像入定的老僧,在身邊經過。還有吉普車,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日出的舞臺。
1990年之前的蒲甘不是這樣的,佛塔及寺廟之間,是民居聚落。清晨能看見炊煙,媽媽催促著孩子上學;第一道陽光是下田的鬧鐘。緬甸政府的一聲令下,6000名當地居民得馬上離開,遷移到附近的村莊。
什麼力量成就的偉大
看見蒲甘這樣的古跡遺址,還是忍不住要驚嘆,那種心情和看見吳哥窟是一樣的,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和魄力,成就了永遠的偉大。我們今天看見的只是當年的一小部分,皇城及民居都是用木材建造,自然早消失了。歷史也曾記載一國王為了阻止忽必烈的入侵,就拆掉1000多座佛塔以築城墻。20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其實也是盜賊,剝下珍貴而精緻的壁畫,拿走生動的雕像,現在都安放在柏林的博物館裏。1975年的一場大地震,震壞不少廟宇,還好修復工程馬上展開。
抵達旅社推薦的“日出佛塔”,區內有不少佛塔都能攀爬,是看日出和日落的好地方,遊客都願意早起。天空沒有雲,爬上最高處,滿地的佛塔及寺廟,像一盤下了一半的棋局一樣,散落一地,陽光慢慢鍍在這塊多難的土地上,直到每一座佛塔,被陽光點燃起來,遊客才願意收拾起驚嘆,等待同等級動人的日落。蒲甘的一天,就像昨天和明天一樣,尊貴地醒了過來。
蒲甘的歷史
蒲甘王朝建立於849年,到了1044年,阿努律陀國王登基,蒲甘才進入了鼎盛時期。虔誠的國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並進行了多項的建築計劃,在以後的250年至皇朝沒落為止,一個國王緊接一個國王在富饒的依洛瓦底江邊,不斷的建造佛塔及寺廟,美和偉大就這樣日漸形成。國王一聲令下,砍下的樹木都用來喂磚窯,才燒出火紅色的磚塊,再鋪疊成信仰的種種姿勢。或許過分的投入,是衰敗的開始,正如歷史上任何奢華的皇朝。失去根的土地,泥土流失,綠意絕跡,人自然遺棄這塊土地。當然更直接的理由是,1287年忽必烈的入侵,結束了蒲甘皇朝,一個皇朝就剩下落寞而華麗的背影。
責編:李紅立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