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中國西藏自治區概況

──國內拍攝點之西藏自治區

CCTV.com  2007年12月28日 13:51  來源:  
專題:《同飲一江水》

一、位置與面積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毗鄰,東連四川省,東南與雲南省相連,南邊與西部與緬甸、印度、不丹、錫金和尼泊爾等國接壤,形成了中國與上述國家邊境線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長近4000公里。

西藏自治區南起北緯26度52分,北至北緯36度32分;西自西經78度24分,東到東經99度06分。南北最長約1000公里,東西最寬達2000公里。全區土地面積為120萬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2.8%,居第國第二位。

二、地形地貌

以西藏為主體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氣勢磅薄,景象萬千。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反映了西藏高原自然條件的複雜和自然資源的豐富。

西藏高原,北起崑崙山,南至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為廣闊的藏北高原,往南則是以雅魯藏布江幹流支谷為主的藏南谷地;高原東南側緊密排列著南北向的高山峽谷。西藏地面以遼闊的高原作基礎,高原面是低山、丘陵和寬谷盆地的共同組合體。總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從平均5000米以上漸次遞降至4000米左右。

在高原面之上,縱橫延展著許多高聳山系,構成了高原地貌骨架。近東西向山系從南而北有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喀喇崑崙山、唐古拉山、崑崙山等。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往東延伸發生轉折變向,形成了藏東南近於南北向排列的橫斷山;從東向西分別有芒康山、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嶺。在這些平行的山脈之間,分別挾持著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的深切峽谷,構成世界上有名的平行嶺谷地貌。此外,在東西向和南北向山脈之間,還有許多次一級的山脈存在,如阿隆崗日等。

高原上的巨大山嶺普遍發育著現代冰川。冰川的融水是長江、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印度河等主要大河的源泉。

在高原面以下,交織著內外流水系。藏北高原以內流水系為主,並形成一些以湖盆為中心的向心狀水系。在高原的東、南、西外圍地區,主要是南北向和東西向的外流水系,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中游寬闊河谷地區是西藏主要工農業分佈區。

西藏地貌大致可分為喜馬拉雅高山區,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區,藏北高原湖盆區和藏東高山峽谷區。

(一)喜馬拉雅高山區:位於藏南。由幾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山脈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山區西部海拔高,氣候乾燥而寒冷;東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植物繁多。喜馬拉雅山頂部長年覆蓋冰雪,其南北兩側的氣候與地貌均有很大差別。

(二)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區:位於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這一帶有許多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如拉薩河、年楚河、尼洋曲等河谷平地。谷寬一般5─8公里,長70─100公里。地形平坦,土質肥沃,溝渠縱橫,富饒而美麗,為西藏主要要農業區。主要的湖盆谷地有札達盆地、馬泉河寬谷盆地、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湖盆谷地、羊卓雍錯高原湖泊區等。

(三)藏北高原湖盆區:位於崑崙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包括南、北羌塘山原湖盆地和崑崙山區,約佔自治區面積的2/3。由一系列渾圓而平緩的山丘組成,丘頂到平地,相對高差只有100─400米。其間夾著許多盆地,低處常潴水成湖,“羌塘”為西藏主要的牧業區。

(四)藏東高山峽谷區:即著名的橫斷山地。大致位於那曲以東,為一系列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間挾持著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簡稱東部三江。地勢北高南低,地貌複雜,從西往東由伯舒拉嶺、他念他翁山和芒康山組成。伯舒拉嶺是念青唐古拉山延續部分,它是帕隆藏布和怒江水系的分水嶺。他念他翁山是唐古拉山的東延部分,是橫斷山中最長的一支,構成怒江和瀾滄江的分水嶺。芒康山是唐古拉山東延的另一分支,構成瀾滄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嶺。該區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頂平緩;南部海拔4000米以下,山勢比較陡峻,頂谷高差可達2500米左右,山頂為終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的森林與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園,構成了南部峽谷區奇特的景色。

三、氣候

西藏氣候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

【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因西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塵埃和水氣含量少、透明度高,故陽光透過大氣層時能量損失少,則輻射較強。西藏是全國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方,拉薩市總輻射為195千卡/平方厘米?年,而緯度相近的成都僅為88千卡/平方厘米?年,上海為113千卡/平方厘米?年。西藏高原的日照時數也遠比我國同緯度的其他地區多,如拉薩全年日照時數3021小時,而成都是1186小時,上海1932小時。

【氣溫偏低,日溫差大】 由於西藏高原地勢高,氣溫比同緯度的長江流域地區低得多,且日溫差大。

【全年分為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在冬季西風和夏季西南季風的交替控制下,西藏乾季和雨季的分別非常明顯,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乾季,5月至9月為雨季。

【氣候類型複雜,垂直變化大】 西藏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由5000米左右下降到幾百米。氣候類型也因此自東南向西北依次有: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等各種類型。在藏東南和喜瑪拉雅山南坡高山峽谷地區,由於地勢迭次升高,氣溫逐漸下降,氣候發生從熱帶或亞熱帶氣候到溫帶、寒溫帶和寒帶氣候的垂直變化。“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這裡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四、人口和民族

(一)全區總人口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的總人口為261.63萬人。(以2000年11月1日0時為標準時間,普查登記的對像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常住的人,每個人都在常住地進行登記。)

(二)人口分佈

拉薩市:47.45萬人;昌都地區:58.61萬人;山南地區:31.80萬人;日喀則地區:63.52萬人;那曲地區:36.62萬人;阿裏地區:7.73萬人;林芝地區:15.92萬人。

 

(三)民族構成

全區的人口中,藏族人口為241.11萬人,佔92.2%;漢族人口為15.53萬人,佔5.9%;其他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99萬人,佔1.9%。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了31.44萬人,增長了15.0%;漢族人口增加了7.45萬人,增長了92.1%;其他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3.14萬人,增長了169.7%。

(四)城鄉總人口 

全區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49.53萬人,佔總人口的1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212.10萬人,佔總人口81.1%。

五、山脈

西藏高原,絕不凈是無垠的高原,還有很多馳名中外的山體高峰。在西藏境內,超過5000米的高峰有50余座,高達8000米以上的亦有11座。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冰封雲繞,俯視全球;7776米的南迦巴瓦峰峭壁千仞;岡底斯山體上6656米的岡仁波齊峰吸引著東南亞眾多生民來“朝聖”。

西藏高原上的山脈,基本上由近東西向和近南北向兩組組成。

東西走向,由北到南的山脈有:

1.崑崙山脈:自西向東橫亙在西藏高原的北緣,平均海拔5500米至6000米。它的北側以巨大的高差俯臨新疆塔裏木盆地和青海柴達木盆地,南側以一系列山前洼地、湖盆和寬谷與平均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相連。

2.喀喇崑崙山脈:主體在新疆與克什米爾的交界線上,西藏境內是它的東延部分;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繼續向東時山體變得十分零散。

3.唐古拉山脈:在東經90附近,開始唐古拉山脈,構成了西藏和青海的交界線。寬達150公里以上,平均海拔5400米。

4.岡底斯山:位於藏北高原的南緣,為藏北與藏東南、藏南的分界線,也是西藏內、外流水系的天然分水嶺,在東經90左右與念青唐古拉相連。平均海拔5500米至5800米。

5.念青唐古拉山脈:山勢平緩,山形不甚明顯,整個山脈在高原腹部一帶最為高峻,平均海拔5800米至6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7米。

6.喜馬拉雅山脈:巍峨蜿蜒于高原最南緣,全長2400,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其間,高峰林立,超過7000米的就達50余座,超過8000米的有10座。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是:藏東南的橫斷山脈,它由幾條平行的山脈組成,山脈之間,有深邃的河谷。這些山脈由西向東是:伯舒拉嶺,他念他翁山,芒康山脈,它們分別是由念青唐古拉山脈和唐古拉山脈延續轉向而來。海拔在4000米至5000米,谷地切割一般可達1000米至2000米。

上述兩組山脈,構成了整個高原地區的明顯骨架,形成了西藏基本地貌的格局。

六、河流、湖泊

西藏不僅孕育了世界上許多名山大川,也形成了許多大江、大河。其河流可分為外流河和內流河兩種。

外流河:主要分佈在東、南、西部的邊緣地區。東部有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南部有雅魯藏布江;西部有郎欽藏布(象泉河)、森格藏布(獅泉河)等。

亞洲許多著名的大河,如長江、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恒河、印度河等發源於此或流經這裡。

內流河:主要分佈在怒江上遊分水嶺以西、崗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藏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以南及喜馬拉雅山以北的一帶地區。藏北藏南內流河,多是以各內陸湖泊為中心的短小向心水系,大部分為季節性流水,只有一些水源較為豐富的才是常年流水的內流河。

西藏是我國湖泊最多的地區,湖泊總面積二萬三千八百平方公里,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30%,大小湖泊有一千多個,其中面積超過一千平方公里的有那木錯、色林錯、扎日男木錯三個。

西藏的湖泊分為內流湖和外流湖兩種,內流湖佔了大多數,主要分佈在藏北及藏南的內流河地區,是歷次造山運動、地層斷裂造成的。

外流湖方面,一是由於泥石流,山體崩塌致使河道堵塞形成的堰塞湖,多分佈在藏東南地區。二是由於冰川的作用而造成的冰山湖,主要分佈在藏南、藏東南高山冰川和古冰川活動的地區。 西藏最大的湖泊是那木錯,另外還有許多著名的神湖、聖湖,如瑪旁雍湖、羊卓雍湖、拉莫拉錯等。(來源:中國西藏信息中心)

責編:王震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