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嫦娥一號”衛星的“娘家”──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大禮堂裏,喜悅與自豪在空氣中激蕩,感動與溫暖在每個人心裏流淌。四代航天人歡聚一堂,重溫歷程;十名在科研生産中表現突出的青年人被評選為“十大傑出青年”;14個在嫦娥一號衛星成功(10月24日)發射到順利繞月(11月7日)期間出生的航天寶寶被授予了“嫦娥寶寶”的稱號。
四代同堂:重溫激情歲月
一路上風雨兼程,四十載火熱輝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作為我國航天星船研製的主力軍,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已經走過了幾近四十載的崢嶸歲月。
今天,在嫦娥一號衛星成為中國航天史上第三座里程碑的成功時刻,在航天英雄們剛剛接受了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領導人親切接見和表彰的勝利時刻,我院四代青年的傑出代表在激昂的講述中帶領大家重溫了那一段段激情燃燒的火熱歲月。參與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屠善澄老前輩來了。他神采奕奕地回憶起四十年前親手把東方紅一號送上太空時的情景。
葉培建總指揮、總設計師來了。他深情地談起了嫦娥一號衛星研製期間的酸甜苦辣。
神舟六號副總設計師、中國青年科技創新傑出獎的獲得者楊宏來了。不惑之年的他與廣大年輕朋友分享了獻身航天、報效祖國的拳拳偉志。
“嫦娥一號”副總設計師、中國五四獎章獲得者孫澤洲也來了。37歲的他現身説法,與年輕航天工作者分享了崗位成才的體會。
掌聲一次次的響起。正是有了一代代航天人的拼搏付出,才有了來自九天之外的東方紅樂曲,才有了航天人從蒼茫天宇笑看九洲的颯爽英姿,才有了今日嫦娥翩然飛廣寒的奇景。
掌聲一次次的響起。報國之志正在幾代航天人心裏默默傳遞。
嫦娥寶寶:共享溫情時刻
伴著《親親我的寶貝》的溫馨旋律,14個可愛寶寶的大幅合影照片徐徐展現在舞台中央,電視大屏幕上也同步播放著這14個小傢伙兒的一顰一笑。
他們是航天人的後代,他們與“嫦娥一號”衛星一同面世、成長,他們收穫了來自更多“家人”的關注和祝福……
“在10月24日嫦娥衛星成功發射到11月7日順利繞月這15天時間內,也就在著世人矚目、國人振奮的15天裏,我院8000多名職工有十四個幸運的小天使帶著父母的期待降生了。14名“嫦娥寶寶”的父親或母親均為奮戰在航天器科研、生産、測控等各領域的航天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團委書記徐冉在現場告訴記者。
曾在院總體部工作的66歲金峰老先生談起自己的寶貝孫子,一臉的幸福。這個幸運的“嫦娥寶寶”誕生在一個幸福的“航天家庭”──他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航天人。529廠32歲的陳維強今年更是喜上加喜──他參加了嫦娥一號初樣星、正樣星的生産過程,同時也迎來了自己的“嫦娥寶寶”。“作為一名從事航天工作的基層職工,我很自豪參加了嫦娥一號衛星的生産過程,也很高興自己的孩子得到了‘嫦娥寶寶’的稱號,希望我們的航天事業能夠更快更好的發展,同時借著這大發展的勃勃朝氣,我們的寶寶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新爸爸如是説。
每個新寶寶都是這些航天人家裏最珍貴的禮物,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領導們也為寶寶們準備了一份獨一無二的禮物──一個內部雕刻著寶寶滿月照的水晶,下面刻上了寶寶的名字、出生日期以及嫦娥一號成功發射、繞月的時間。
感動充溢,溫馨無限。激動的寶寶家長們們共同約定:在寶寶滿周歲,即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運行一週年之際,再相聚。
十傑青年:彰顯英雄才俊
四頭威武的喜慶獅子口銜大紅“喜報”報喜來了!──歷時半年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十大傑出青年”評選,今天終於揭曉結果,十名青年才俊在全場的掌聲中依次高調亮相,接受頒獎。
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和型號任務的高密度發射猶如滾滾大潮,將一批青年才俊推到了科研、生産、管理的第一線,培養了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質的航天后備力量──據統計,嫦娥一號研製隊伍的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挑起了管理、科研、生産的“大梁”。為了進一步通過樹立、宣傳和表彰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圓滿完成中心任務和實現跨越式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典型,充分展示我院青年風采,優化青年成長成才環境,影響和培養更多建設創新型五院、鑄造國際一流宇航企業所需要的優秀青年人才,院團委主辦了此次院“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
評選對象鎖定在院內35周歲以下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職青年職工。一經宣傳就得到了各所廠的大力支持,廣大青年的踴躍報名,熱情參與。
評選活動從2007年7月起全面啟動,經過了推薦人選、確定候選人、候選人公示、網上投票、評委會評選等五個步驟後,最終從31名候選人中投票評選出了10名成為第二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十大傑出青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首屆“十佳青年文明號”先進集體同期産生。
航天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十年。老一輩航天人熠熠的白髮見證了中國航天往昔的崢嶸歲月;“十傑青年”胸前的大紅綬帶映襯著航天人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襁褓中“嫦娥寶寶”的甜甜笑容昭示著我國航天事業未來的生機與希望!
責編:常穎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