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大型人文科考活動圓滿結束
2007年12月15日,“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大型人文科考車隊在經歷了七千多公里的長途跋涉和考察後,順利回到了本次活動的出發點??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
隨着活動領隊中央電視臺著名編導梁仁紅將活動隊旗交給廣漢市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耀輝,標誌着本次大型人文科考活動的圓滿結束。
“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大型人文科考活動是由三星堆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聯合南絲路沿線二十余家文博單位和國內外各個學科的專家以及中央電視臺、新華社、四川電視臺等國內外多家強勢媒體共同舉辦的。
“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大型人文科考隊自2007年11月18日出發以來,歷時30天,行程7000多公里,先後完成了對四川省邛崍市、雅安地區、涼山州地區和雲南省昆明市、楚雄地區、麗江地區、大理地區、保山地區、曲靖地區和昭通地區的20多個縣市的100多個遺址、古跡以及博物館的考察工作,採訪專家、學者、民間文化人近50余位,挖掘拍攝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動10余個,囊括了川滇之間最具西南地理地貌及山川風情特色的地區,獲得了大量關於南絲路歷史文化、沿道考古學與民族學的珍貴資料以及三星堆文化在西南地區的歷時性輻射的重要材料和證據。
在科考隊帶回的大量的考察資料中,共有文字資料50余萬字,圖片資料12000張,影像資料8000多分鐘。在這其中,反應三星堆文化強大的歷時性輻射力與巴蜀青銅器深厚的圖像傳統的雅安地區巴蜀青銅器,反應巴蜀第一文化圈共性的與三星堆博物館造型相似的滎經陶器,青衣羌獨特的慶壇民俗,西昌地區的大石墓文化,彝族畢摩文化中祭祀用杖、古彝族文獻記載的古族與三星堆縱目面具額部方孔等造型的對應關係等體現三星堆文化中包含有古彝族文化因素的文化元素,洱海的與三星堆相似漁鷹文化以及會理、昭通地區與三星堆青銅金屬元素構成相似的銅礦遺址等資料,都將對進一步研究三星堆與南方絲綢之路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次活動的舉辦,開創了國內博物館界的先河,三星堆博物館也成為第一個與新聞單位合作舉辦大型人文科考活動的博物館。同時,本次活動充分運用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的學科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將三星堆文化的研究和探索放在了一個更大的範圍中進行,打破以往三星堆文化研究中的局限性,搭建了一個三星堆綜合研究的平臺,極大的促進了國內廣大專家、學者對三星堆文化以及南方絲綢之路的關注,為全面、深入、持續地推進三星堆與南方絲綢之路系統化、科學化、全方位的研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在活動進行中,全國、省市主流平面媒體、電視媒體以及大型網站對本次科考活動的跟蹤報道和密切關注,中央電視臺、新華社、四川電視臺、成都晚報、搜狐網、TOM網、央視國際等國內強勢媒體都對活動進行了專題跟蹤報道。截止目前,共有中國日報、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成都晚報等12家平面媒體,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旅游衛視等8家電視媒體,新華社、央視國際、TOM、新浪、搜狐、四川新聞網等150余家網絡媒體對“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科考活動進行了各類新聞報道或轉載。總報道篇幅達800余篇,字數超過180萬字,電視新聞報道時間超過100分鐘。此外,雅安日報、蘆山電視臺、寶興電視臺、西昌日報、涼山洲電視臺、會理電視臺、楚雄電視臺、彌渡縣電視臺、昭通電視臺等十余家沿線地方媒體也對科考隊在相關科考點的考察活動情況進行了特別報道。這些媒體的報道,不僅對探索三星堆文化、弘揚南絲路文化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也對沿途區、市、縣,以及其文博單位和相關歷史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宣傳推介作用,社會反響強烈。同時,獲得了社會各界對本次科考活動的良好評價,引起了其對南絲路文化的濃厚興趣和對中國線性遺産保護與申遺工作的重視。
在不久的將來,三星堆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將結合本次科考隊考察成果,組織民族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多學科的相關專家,整合各方資源優勢,展開對三星堆時期四川及雲南文化與南亞、南亞、西亞外域文化的交流情況,三星堆文化向南輻射、影響與南方絲綢之路形成發展,巴蜀文化圈的形成與大致劃分,西南地區民族遷徙與南方絲綢之路形成發展關係,三星堆銅礦來源問題等諸多新的學術課題的進行全面、深入研究。
與此同時,中央電視臺與四川電視臺將於近期推出《探秘三星堆、尋訪南絲路》(暫定名)大型人文紀錄片。另外,活動還拍攝精美照片近千張,相關的紀實報告及圖文集隨後也將隨後出版。“三星堆與南方絲綢之路”文化熱潮必將在不久的將來在全國範圍內興起。
責編:王震宇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