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埃及 沙漠中的風景

 

CCTV.com  2007年12月06日 14:47  來源:  

  出訪人:張園

  職務:醫生

  出行地點:開羅、亞歷山大

  城市之一:開羅

  埃及博物館:埃及博物館坐落在開羅市中心的解放廣場,1902年建成開館,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館。該館收藏了5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六世紀的歷史文物25萬件,其中大多數展品年代超過3000年。博物館分為二層,展品按年代順序分別陳列在幾十間展室中。該館中的許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王石像、純金製作的宮廷御用珍品,大量的木乃伊及重242磅的圖坦卡蒙純金面具和棺槨,其做工之精細令人讚嘆。

  金字塔: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90年左右。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佛拉國王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50年,建築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築和著名的獅身人面像。獅身人面像的面部參照哈佛拉雕刻而成,身體為獅子。整個雕像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岩石雕成。由於石質疏鬆,且經歷了4000多年的歲月,整個雕像風化嚴重,面部嚴重破損。破損原因,眾説紛紜。有人説是馬姆魯克把它當作靶子練習射擊所致,也有人説是18世紀拿破侖入侵埃及時炮擊留下的痕跡。

  胡夫金字塔南側有著名的太陽船博物館,胡夫的兒子當年用太陽船把胡夫的木乃伊運到金字塔安葬,然後將船拆開埋于地下。該館是在出土太陽船的原址上修建的。船體為純木結構,用繩索捆綁而成。

  法老村:位於開羅市內尼羅河的一個小島上,佔地約200畝,是埃及首任駐華大使哈桑?拉賈布博士在發現失傳一千年的紙草造紙工藝後於1984年集資修建的。村內種植了大量的紙莎草,有以傳統方法製造紙草紙和繪製草紙畫的作坊。法老村內建有模擬法老時代的神廟、莊園、農戶等建築,有專人著古裝演示當時生産、家居及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景,展現幾千年前古埃及人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畫面。村中有著名的法老圖坦阿蒙墓的模型和金字塔建築方法的模型展示,還有照相館、餐廳和商店。

  行者經歷

  “在開羅安頓好,我們先在市內逛了逛。開羅市內有一怪景,當地老百姓住的很多樓都是沒有蓋好的半截樓房。當地人這麼做有的是為了逃避稅收,據説房子封頂以後,住在裏面的居民就要納稅。而按照當地的習俗,父親沒有把房子蓋完,兒子可以接著蓋,兒子沒有蓋完,孫子可以接著蓋。當地也有封頂的樓房,通常富裕的家庭都是住完整的房子。第二天,我們乘大吉普去沙漠看金字塔,當然,你也可以選坐駱駝。沙漠沿途不時能看到背著真槍實彈的士兵,據導遊説,這是當地政府擔心遊客安全而派出的警衛隊。”

  城市之二:亞歷山大

  夏宮:即蒙塔扎宮,坐落在亞歷山大市東部。1952年前,它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現在海濱向遊人和垂釣者開放。園內有法魯克國王行宮(現為埃及國賓館)。

  卡特巴城堡:前身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燈塔建於公元前280年,經數次地震,于1435年完全毀壞。1480年用其石塊在原址修築城堡,以國王卡特巴的名字命名。1966年改為埃及航海博物館,它與開羅古城堡並稱為埃及兩大中世紀古城堡。

  珍寶館:原為古代法特梅公主住宅,1986年改為穆罕默德?阿裏王朝珍寶館,展出王冠和珠寶首飾等。

  行者經歷

  “亞歷山大的海岸線特別美。陸地和海洋看上去好像沒有過渡地帶,一切都非常直截了當。因為是海港城市,它的環境比開羅明顯乾淨許多!到了亞歷山大,我覺得吃飯不是大問題了,可以吃到很新鮮的海鮮。在港口,我們吃到烤的海魚。口味竟然和在海南海邊吃到的烤魚味道差不多。”

  吃

  吃食特色

  埃及的食物和中國的食物很不一樣,嘗試也成為一個冒險。當地吃食非常便宜,特別豐盛的一頓也花不了多少錢。開羅市內,有很多餐廳、咖啡館和快餐店。

  埃及菜以燒烤煮拌為主,多用鹽、胡椒、辣椒、咖喱粉、孜然、檸檬汁調味,口感偏重。埃及有兩種風格的烹飪:在富貴家庭流行法國烹飪和意大利烹飪,在貧困家庭則以阿拉伯烹飪為主。

  埃及烹飪原料的特點是:廣泛使用大米、黃豆、羊肉、山羊肉、家禽和雞蛋;大量食用奶酪(山羊奶酪)以及酸製品;也喜歡用蔬菜做菜肴;在沿海區域流行魚肴。

  埃及人最喜愛的飲料是紅茶、咖啡、“凱爾凱地”、鮮檸檬水、三大洋飲料(可樂、雪碧和芬達),外加自來水,有錢人則喝礦泉水。冷飲料中最流行的是冰鎮水果汁和甘蔗汁。旅遊者有時在街頭、店舖前看到一個個陶土水罐,有的放在木凳上,有的安置在圓形鐵架上,有人以為那是供消防滅火之用的。

  其實那是被稱為“土冰箱”的專供行人飲用的自來水。據説自來水放入這種陶土罐後會自然冷卻,行人在烈日下乾渴難熬時,能喝上一口清涼的自來水,是免費享受到冰涼透心的冷飲。陶土罐的主人也為自己的“來世”積了一份功德。

  行者經歷

  “自己擔心剛去埃及會不習慣當地的吃食,所以走之前買了幾袋泡麵以備不時之需。事實是,剛到的第一二天,的確很不適應,泡麵能解決一時的問題。”

  飲食習俗

  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在飲食上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的教規,齋月裏白天禁食,不吃一切忌物,也不吃紅燴帶汁和未熟透的菜。

  不同的宗教節日裏有不同的節日食品,如齋月裏要吃燜蠶豆和甜點;開齋節要吃魚幹和撒糖的點心;聞風節吃鹹魚、大蔥和蔥頭;宰牧節要吃烤羊肉和油烙面餅。

  行者建議

  “見到齋戒中的信徒,不要指指點點,不要質疑。這是他們的習慣,我們應該尊重。”

  行

  作為首都,開羅的交通設施還是完備的。

  開羅是一座非常擁擠的城市,城裏四車道和六車道的馬路很少,單行線很多。開羅幾乎沒有停車場,汽車都停在馬路邊上,使得本來就不寬的馬路更窄了。雖然路窄車多,但是開羅人開車都很快,很自由。在開羅人看來,世界上不存在“交通規則”。如果你走在馬路上,看到逆行一點也不奇怪。不僅如此,司機對行人也視而不見,甚至直接從行人身旁飛馳而過。

  和開羅混亂的交通相比,開羅的地鐵非常先進。除了車廂和車站不是非常乾淨亮堂外,其他的設施都非常先進。

  行者建議

  “開羅的交通狀況不是很好。走在街上要特別小心謹慎,不然很容易出車禍。在開羅,乘公共汽車也要注意,因為司機都不愛停車。到站後,司機在路中間減速,你甚至需要穿過車道才能跳上車!出租車還是很方便,雖然很多車簡直看上去像是報廢了的一樣。上車前,一定要準備好零錢,因為開羅的司機不愛找錢,你給他一張大票子他可能就直接揚長而去。”

  購

  花瓶、雕像和仿製古董都是不錯的小紀念品。買這類東西最好的地方,是盧克索的商店或底比斯衛城中古爾納村的手工工場。黃銅和銅器製造業,長期以來一直是開羅的傳統工藝,現在水平依然很高。

  埃及棉布是世界上最好的,這是在埃及買衣服或定做的又一個重要原因。若定做,事先警告,服裝店不會讓你只跑一次就能完成服裝的製作,你要跑幾次才行。你也可以買一些當地手工生産和設計的布料帶回家。

  埃及珠寶,大多明顯倣照法老時代的主題,如蜣螂像、碑文邊飾、霍魯斯的眼睛等等。伊斯蘭主題的珠寶較少反映民眾的想象,設計通常沿襲驅邪的手和眼睛,並刻上“安拉”的名字。看上去首先是奇特,其次是主題有限乏味。若想買,只買一個簡單的小東西作紀念品就可以了。任何超出上述兩個主題的飾物通常沒有美感,但是簡單的青松石條和貝都因銀製品除外。儘管樣式有限,金銀珠寶首飾仍大受遊客歡迎。

  行者經歷

  “埃及的棉布製品非常好,我買了幾身帶回國。在大街上有很多出售紀念品的商店,不論大小,你都可以砍價。通常我們按照開價的一半再少一些付錢。估計還是多付了不少,因為小販答應得很爽快。儘管時常看了看,又放下不買。他們也不會為此責備我們,大有買賣不成仁義在的意思。我覺得,埃及商人很友善。”

  行者建議

  “在店家拿東西給你之前,最好談好價錢。之後反悔,畢竟不好。只有一次,一個同行的人被店家稱為‘阿裏巴巴’。經過翻譯的粗略解釋,我們才知道被人家笑話成窮人。”“不要買埃及的鞋,腳感不好。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埃及的拖鞋。”“出國前買點清涼油,那種‘龍虎牌’的紅色小圓鐵盒的就可以。當地人特別喜歡中國的清涼油,甚至主動向你要!清涼油有時可以當做小費。”

  

責編:李紅立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