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科學家問網友]王渝生教授:諾獎與中國科技無關?

 

──《諾貝爾科學之夜》有獎互動“頂級科學家提問頂級網友”

CCTV.com  2007年12月05日 14:14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

[頂級科學家提問頂級網友]之三

    Q1、是否有中國華裔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
    Q2、諾貝爾獎與中國的科技水平和實力是否有直接關係?

    ──北京市科協副主席王渝生教授

>>點擊進入寫下您的回答,驚喜相送  

    12月10日,CCTV-10將直播大型節目《諾貝爾科學之夜》,首次實況轉播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頒獎典禮。央視國際將同步進行視頻、圖文直播。

    為了給廣大網友提供更直接的參與機會,讓更多的人關注中國科技發展和世界科學前沿的動態。央視國際聯合CCTV-10開展主題互動“頂級科學家提問頂級網友”,在近期將邀請若干國內外科學家分別向網友提出問題。其中,2007年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得主也會在瑞典親自向網友提問。

    歡迎大家參與這項充滿智慧的互動,與頂級科學家進行深入內心的交流。我們將選拔給出精彩答案的“頂級網友”,有驚喜相送!

     獎項設置:

    一等獎:5名,榮獲“最佳回答者”稱號。獎勵:1、獲邀參加CCTV“諾貝爾科學之夜”現場錄製,與國內頂級科學家面對面;2、獲贈《百年諾貝爾》紀錄片光盤和書籍一套。 

    二等獎:10名。獎勵:1、獲贈《百年諾貝爾》紀錄片光盤和書籍一套。

為科普而生:王渝生

    用“風風火火”形容王渝生同志的工作幹勁和性格特點是恰當的。當你接觸到他,看他的言談舉止,看他的待人接物,看他有章有法地推廣科普工作,你一定也會得出上面的結論。又由於他身兼數職:全國政協委員兼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委員、國際博物館協會科技館委員會執委、國際科學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普及委員會主任、中國博物館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聯合國協會理事、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等職,他又太忙了。上午搞接待、下午作報告,今天去上海、明天飛三亞……以至於總想“抓”到他的我,也不得不用“耐心”二字提醒著自己。

    王渝生,重慶長,重慶生(重慶簡稱“渝”),從小在嘉陵江上玩耍,白天仰望天上的太陽、雲彩,晚上凝視夜空的星星、月亮。小時的他就時常想:宇宙是怎樣生成的呢?躺在岸邊的沙灘上,將沙子放在手上捻了又捻,還用奶奶的老花鏡照了又照,沙子裏面會有什麼呢?他每天在嘉陵江裏游泳,望著兩岸的陸地,他想:海陸是怎樣形成的?再看看周圍同學和他們的父母,他又想:他們像的地方為什麼特別多?沒想到,他小時候關心的這四個問題後來竟成了20世紀四大科學發現:宇宙的大爆炸理論、物質結構的夸克模型(基本粒子由更基本的單元所組成的一種設想)、全球大地構造的板塊學説、遺傳基因DNA分子的螺旋結構。

    後來,王渝生當上了中國科技館館長。有一天,一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來到科技館參觀,當碰到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時,科學家問他們:“你們幾歲?”“五歲!”孩子們齊聲回答。“五歲的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如是説。説者無心卻聽者有意。王渝生想,好問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好問,對自然界充滿好奇心,是探索和發現的原動力,是未來科學家的基本素質。好動、好實踐則是發明家的先聲。於是,王渝生又補充了一句:“五歲的孩子還是天生的發明家。”在科技館裏,王渝生儘量要求展品能動,並能讓孩子們動,讓孩子們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培養探索和發現的能力,鼓勵孩子們爭當未來的科學家和發明家。

    王渝生認為,科技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視科普的倡導工作和推動工作。他在科技館親自接待觀眾,無論是國家領導人、外賓或是廣大青少年學生,他都不厭其煩地介紹科普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開展等等,他應邀到全國各地作科普報告,並充分利用媒體,在電視臺、電臺、網站和報紙雜誌宣講科普。今年SARS期間,他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一口氣做了18期嘉賓主持,暑假期間向中小學生播講了足足兩個月,無論在什麼地方,他宣講的中心總離不開科普。

    王渝生大學的專業是數學,1966年畢業後當了中學數學老師,1978年考取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著名科學家嚴敦傑教授研習數學史、科學史,相繼獲理學碩士、博士學位,曾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王渝生的著作有《自然科學史導論》、《科學尋蹤》、《科技百年》、《中華文化通志?數學卷》等,主編多種科普叢書,如《回顧與展望》、《西學東傳人物叢書》、《奮鬥與輝煌》、《中國科學家群體的崛起》等,榮獲國家圖書獎、全國優秀科技圖書暨科技進步獎等,被評為全國科普先進人物。前不久,他又入選“2003十大公眾科技人物候選人”,多家報紙雜誌刊登了他的簡介。最近他又擔任了國家2006-2020年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戰略研究“創新文化與科學普及”專題組組長。

     

責編:何偉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