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巴蜀符號印章
在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博物館裏,靜靜陳列著數枚戰國時期的青銅印章。印章上既沒有可以識別的文字,也沒有數字,只有太陽、人形、心形和“王”字形等類似文字的神秘符號。
這些青銅印章被稱為“巴蜀印章”,于上世紀80年代大量出土于“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滎經縣嚴道古城遺址。
幾十年來,圍繞“巴蜀印章”的層層謎團至今仍未得到破解。
“‘巴蜀印章’上的符號是什麼,印章為何用途,為什麼滎經縣出土的印章這麼多,這些至今都還是個謎。”滎經縣博物館副館長黃強説。
滎經縣博物館館長高俊剛告訴記者,“巴蜀印章”上的圖形至今無法解讀,且區別於中原地區文字,被稱為“巴蜀圖語”。
專家對它眾説紛紜,有人認為是巴蜀文字的早期形態,戰國末期因中原文明的侵入而消失;也有人認為是有象徵意義的族徽或者宗教符號。
“如果‘巴蜀圖語’是文字,那麼巴蜀文字的萌芽就可以上推至三星堆時期。”黃強説,“因為從圖案組合方式、佈局和對象徵意義的追求上來説,‘巴蜀印章’與三星堆青銅器上的‘巴蜀圖語’之間是相互聯絡的。”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挖掘以來,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也發現了不少手形文、心形文等類似“巴蜀印章”圖案的符號,它們同樣無法解讀,也被稱為“巴蜀圖語”。
據高俊剛介紹,滎經縣迄今已出土80多枚“巴蜀印章”,這一數量超過了巴蜀地區出土的總和。其中多數是銅鑄,形狀多數為圓形,少數為方形、矩形、半圓形、橢圓形,個別為“山”字形或月牙形。
“‘巴蜀印章’可能是一種邊關使用憑證,因為嚴道古城地處‘南方絲綢之路’要道,過了此地再往南就到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高俊剛説,“滎經出土的印章如此之多,也可以説明它曾是‘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邊貿重鎮。”
據雅安市蘆山縣博物館館長郭鳳武介紹,在蘆山境內的青衣江水下及兩岸,曾發現大量有與“巴蜀印章”類似“巴蜀圖語”圖案的青銅兵器,而青衣江和嚴道古城一樣都是“南方絲綢之路”的組成部分。
“儘管如此,‘巴蜀印章’的真正用途仍有待證實。”高俊剛説。
黃強認為,另一種可能性是在巴蜀文化晚期、秦國滅蜀之前,蜀國曾經退守至嚴道,“巴蜀印章”具有軍事用途,而“巴蜀圖語”的意義則與軍事有關。“因為在嚴道古城遺址周圍的軍事墓葬裏,與‘巴蜀印章’一起被發掘出來的還有大量青銅兵器,兵器上也有類似‘巴蜀圖語’的神秘符號。”他告訴記者。
“南方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的國際交通大動脈之一,先秦時期就已初步開通。它以成都為起點,經雲南、入緬甸、抵印度,是中國古代與南亞、中亞、西亞以及東南亞貿易交往的國際交通線。
責編:何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