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CTV.com消息(走近科學11月24日播出):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學。今天咱們説什麼呢,今天咱們就來説説嫦娥一號。誰都知道,嫦娥一號可以説是我們民族的一大驕傲,10月24號那一天,我們的嫦娥一號在火箭的轟鳴聲中,被送入太空。到了11月7號那天,經過第三次變軌之後,嫦娥一號它就進入到了距月面兩百公里,週期為一百二十七分鐘的圓軌道。正式可以開始工作,向我們地球回傳信號了。那麼應該説,為了完成這個夢想,我們多少代人就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不過説實話,歸根結底,不管是嫦娥幾,我們始終都是對月球進行一個詳細的探測和一個認知的過程。那麼月球應該説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天體了,我們誰對都對它非常地熟悉,從古至今,它就是詩人墨客們吟咏的對象。也是我們産生無數聯想的一個天體了,但有的時候我們又感覺到,月球它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真的有點不明白,比如它的形成,比如它的來歷,今天這期節目我們就來説説月球。
月球俗稱“月亮”。作為地球惟一的一個天然衛星,每天週而复始圍繞地球旋轉著。人們通過觀察月亮形狀的變化,發現月球環繞地球大約經過29天半的時間完成一次週期變化。於是,我國古人就把月球圍繞地球旋轉一週的時間稱為月,成為了根據太陽確定的年和日之間,又一個計時單位。
國家天文臺教授李競:從甲骨文開始就有這個月字,所以連續不斷地,四五千年,咱們中間定的時間段都是看月亮。
除了對月球旋轉週期的了解之外,古人對月球上的圖案也充滿著好奇,想象著那裏很可能也生活著和我們一樣的人類,於是人們編織出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美麗神話。在古希臘,人們則想象著在月球上住著一位美麗的狩獵女神。
畢竟地球和月球之間相距大約38萬千米,人們在地面上僅憑肉眼很難看清月球上面的真實情況。直到17世紀,歐洲人發明了望遠鏡,人類才終於能比較細緻地觀察和研究月球。透過望遠鏡人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佈滿了大大小小環形山。這更激起了當時人們的好奇,開始琢磨月球和地球之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
一些天文學家在研究了月球和其它星球的一些觀測資料之後,發現大約6億年前,地球上一年的時間並不是現在的365天,而是424天,表明那時地球自轉速率比現在快得多。在4億年前,一年有約400天,2.8億年前為390天。這説明每經過一百年,地球自轉週期就減慢近兩毫秒。照這樣推算,地球開始形成之後,自轉的速度非常快。再結合對古代月食、日食資料的分析之後,這些天文學家大膽提出了月球和地球之間是母女關係的分裂學説。
李競:就是在太陽系誕生時候,地球還沒有完全成型的狀態下,受某種外力,月球從地球中分離出來的。就生出來的一個,這樣就是母女關係。
提出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大約在46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時所産生的爆炸塵埃在引力作用下,漸漸形成了太陽以及圍繞在太陽身邊,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和眾多小型天體。由於當時地球轉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質摔了出去,這些物質脫離地球後形成了月球,而遺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現在的太平洋。
可是,這個觀點一經提出很快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反對的觀點認為,由於月球的直徑是3476千米,大約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4,以地球自轉的速度是無法將那麼大的一塊物質拋出去的。如果月球是從地球上拋出去的話,二者的物質成分應該是一致的。可是在當時,由於人們研究月球還僅僅停留在用望遠鏡觀察上,誰也拿不出確鑿的證據來批駁對方,證明自己的觀點,爭論就這樣被擱置下來。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