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人文探索子網 > 旅遊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尋訪僧王府

 

CCTV.com  2007年10月25日 10: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內容速覽]參天的古槐掩映著道路兩邊整齊古樸的四合院,77號院子門旁挂著一個牌子,上寫“僧王府”三字。

  從京城這條著名的南鑼鼓巷南口踏著青石板路向北走,不一會兒就到了炒豆衚同。參天的古槐掩映著道路兩邊整齊古樸的四合院,77號院子門旁挂著一個牌子,上寫“僧王府”三字。這裡曾是晚清著名蒙古王爺僧格林沁的府邸。

  雖然也挂著“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門牌,院內卻隨處可見散落的雜物,電線橫七豎八的在頭頂纏繞。曾經顯赫一時的這位蒙古王爺的王府,幾乎湮沒在歷史的煙塵中,只有門前依稀可辨的上馬石,在無言地訴説著往事。

  僧格林沁在晚清歷史上是個重要人物。他出生於蒙古博爾濟吉特氏,是成吉思汗之弟哈撒爾的後裔,與清初孝莊皇太后同屬一族。清朝統治者對蒙古貴族一直採取聯姻的懷柔政策,僧格林沁既是國戚,又握有赫赫戰功,自然權傾一時。他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抵禦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後來主持鎮壓山東、湖北等地捻軍農民起義的戰事,戰死於山東曹州。

  原僧王府規模很大,前門在炒豆衚同,後門在板廠衚同,縱跨兩個衚同。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各有四進。其中東路除正院外,還有東院四進,組成一個很大的建築群。隨著僧格林沁的戰死,其家族也逐漸走向衰落,這一片龐大的房産也被僧王的子孫們拆建、變賣,最終湮沒在歲月裏。

  如今,門上的朱漆已經剝落、褪色,門內擺放著自行車,鍋碗瓢盆。顯示這裡已經成為了普通百姓的居住之所,昔日的富貴與繁華再也不見了蹤影。炒豆衚同的西口,原是僧王府的祠堂,如今被改建為“侶松園賓館”,大紅的門廊、宮燈似乎還帶有當年尊貴王府的一絲丰姿,作為如今北京不多的四合院賓館,它還登上了不少時尚雜誌的推薦欄目。

  繞行到前方不遠的板廠衚同,挂著某單位老幹部活動站牌子的小院,也曾是僧王府的一部分,保存的相對完好。碧綠的門兩旁有上馬石,門內有槍架子,依稀可見這位蒙古王爺當年的武將身份。院內還有爬山廊、遊廊、花廳、亭、臺、水池等。現在的炒豆衚同71號至77號、板廠衚同30號至34號,都是原王府的範圍。

  比起廣為人知的雍和宮、恭王府,僧王府的面積和規模都不算出眾。據有關專家介紹,蒙古貴族其本旗領地,都有正式的王府,一般在京城不再賜地建府。這些外姓貴族在京居住之所,往往是由幾個規模較大、質量較好的四合院組成,有人將這種獨特的王府形式稱之為四合院住宅式王府。

  據文物部門有關專家介紹,新中國成立後,僧王府的中部院落被朱熹的二十四代孫朱文鈞買下,後來作為民居和一些機關用地。由於這片院落歷史久遠,居住情況複雜,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修繕和保護。2003年被確認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所屬的交道口社區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煤電管線改造,僧王府未來整修和對外開放還有待於政府和社區的共同努力。

  走出板廠衚同,重新漫步在南鑼鼓巷時,兩邊大大小小的酒吧、咖啡館已披上了落日的余暉。坐在門口拉著家常的老人們,酒吧裏愜意的外國遊客,間或又有穿著時尚的年輕女郎匆匆走過。在這條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百年老巷裏,僧王府門口的上馬石也沐浴在夕陽裏,仿佛在思索著過去,好像又在等待著新生。

責編:李紅立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