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出生於1942年的郎志麗從小在父親郎紹安的熏陶下學着制做面人,6歲左右就能捏制一些面人手上拿的小物件。 |
郎志麗在制做面塑
在北京城一次民間藝術展上見到了“郎氏面塑”的傳人、郎紹安之女、北京民間工藝大師郎志麗老人。她慈祥的神情和淡定的笑容詮釋出了老一輩藝術家的樸實情懷。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在展覽演示臺的周圍一些小孩子癡迷地看著這位奶奶現場表演捏面塑,而她則耐心地回答孩子們一個個問題。在了解我們想探究“郎氏面塑”的淵源時,她熱情地邀請我們上她家去看看。
我們來到位於西直門外交大東路的郎志麗家,赫然映入眼簾的是金石家鈕雋題寫的“面人郎”牌匾,遒勁有力的筆道襯托出“郎氏面塑”的百年內涵。而居室內琳瑯滿目的面塑作品更是讓人目不暇接。有三四十歲“高齡”的彌勒佛面塑,也有幾歲的“史努比”全套面塑。而一組以“運動”為題材的面塑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地將精彩的動態瞬間形成美妙的定格,如亞運會吉祥物盼盼做出各種憨態可掬的競技體育姿態、矯健的女體操運動員所展示的優美體形等。多種多樣的面塑精品無不折射出老人豐富的精神內涵和高超的捏塑技巧。
面塑世家
“面塑”俗稱面人或江米人,它的淵源可追溯到戰國時的“俑”和漢朝“傀儡”,清朝的《揚州畫舫錄》等古籍上均有記載,在我國民間城鄉廣為流傳。
北京“面人郎”郎紹安先生是近代中國著名的面塑大師,北京郎派面塑藝術的創始人,滿族鑲紅旗鈕鈷祿氏後裔。解放後多次代表中國到國外進行藝術表演,被國外友人驚呼為“上帝之手”。
出生於1942年的郎志麗從小在父親郎紹安的熏陶下學着制做面人,6歲左右就能幫父親捏制一些面人手上拿的糖葫蘆、皮球、小白兔等小的物件。1957年郎志麗進入北京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當年就做出面塑“穆桂英”並參加了莫斯科國際少兒藝術作品比賽,獲得了優秀獎,一下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1958年她隨父親一起制做了上海大世界新舊對比面塑造型,這不僅是接受新事物的開始,也是她日後發展創新面塑藝術的基礎。
傳承藝韻
郎志麗認為自己的父親作為一代名師,在面塑技法上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至高境界,因此,立志創新是自己的發展之路。
她在面塑創作中時常以一种女性特有的細膩給面塑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在顏料上,她將以往的染布平色改為色彩更豐富的繪畫色;在捏制眉毛時,她將麵糰揉成粗細不一樣的尖形,讓眉峰和眉梢活靈活現流露出面人的神態。在老一輩面塑藝人創作核桃面塑的啟發下,她還創新出在葫蘆裏塑造面人的技法,可將更大場景的寓言故事在葫蘆裏得到體現。由於她經常用心去觀察社會和日常生活,並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出新出奇,使面塑作品更加具有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創作表現潘多登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的面塑作品中,她利用透明材料和其它工藝仿製的冰凌,效果極佳。此後又借鑒了玉器、臉譜、彩繪等姐妹藝術融到面塑創作上,並創出了倣珊瑚、倣象牙等新作品,極受歡迎。
郎志麗不斷探索突破傳統作品的局限,在作品大型化、微型化和集成化上進行了積極嘗試。她的微型作品在一個拳頭大小的葫蘆裏(10厘米高)裝下了一百零八將,葫蘆裏每個人物僅2厘米高,穿着古裝,戴着頭飾,拿着兵器,黑白眼珠分明,人物造型各異,人物的神態還互相呼應。類似作品創作有《關公》、《七仙女》、《百子圖》、《八仙過海》、《四大天王》、《紅樓夢》人物等。
郎氏面塑充分運用揉,捏,揪,挑,壓,搓,滾,碾,剁,撥,按,切等技法對細節不厭其煩地勾勒,制做一絲不茍,細緻入微,武將頭盔上的花紋,衣服褶皺的顏色,旗子上的字跡圖案,人物的眼睫毛、雙眼皮、頭飾發髻,無一不體現制做的精良,而且都是一次成型,制做之前經過深思熟慮,捏起來一氣呵成,集中精力在美和神韻上下功夫,讓人物形象不僅有靜態美,還有動態美,呼之欲出。
面人傳情
郎志麗的勤奮不僅為她帶來了諸多的榮譽,也通過一件件面塑作品在世界各地傳遞着友情。1981年夏季,郎志麗正在夏威夷一家手工藝商店做現場表演時,一位40多歲的英國男子向她打聽曾經在英國捏面人的郎老先生。得知郎老先生是她父親,對方在驚嘆之後道出了一個時隔20多年的故事。原來這名男子的母親十分喜愛中國民間藝術,在30年代的北平曾經買過一個面人,但不慎遺失。1956年8月,她得知第四屆國際手工藝品展覽會在倫敦舉辦並有面塑技藝表演時,匆匆趕往會場,但由於身體不適,一進入大廳就暈倒了。當時在為國外人士塑像的郎紹安得知這一情況後,急忙去看望了老人,並將一個侍女面塑作品送給她。得知這一奇緣後,郎志麗也非常激動,將自己做好的“面人郎”作品贈送給他。
1993年郎志麗被特邀隨中國申辦奧運會代表團一起赴摩洛哥德蒙特卡洛為中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加油。在這期間,她為代表團專門制做了以和平鴿、兔子為主題的面塑禮品。薩馬蘭奇的女兒專程找到郎志麗,希望能夠制做美國亞特蘭大市會標和吉祥物的面塑作品。當薩馬蘭奇的女兒親手把會標和吉祥物面塑交給亞特蘭大市市長後,市長非常高興,當即把奧運會吉祥物回贈給了郎志麗。
2003年在美國克裏夫蘭民間藝術展上,美國華僑劉天擎在觀摩了郎志麗的面塑作品後,在一張橫格紙上即興寫下了一首藏頭詩,“郎家世代藝專精,志在傳世巧天工,麗質慧心似水仙,手中自有像萬千,巧藝真傳聲名揚”。
郎志麗的諸多作品如《紅樓夢》被中國藝術研究院珍藏,而首都博物館則珍藏有她的百子圖、十八羅漢(核桃面塑)、民俗小孩等12幅面塑作品。她還多次到美國、德國、瑞士、韓國等10多個國家表演面塑藝術,獲得一致好評。
郎志麗的先生一直工於刻瓷畫,兩人在藝術之路上攜手共進。兒子、女兒也都將面塑藝術作為生活中的一種愛好來陶冶性情。如今郎志麗年過花甲,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感到十分欣慰。她認為能夠看到面塑藝術後繼有人,民間藝術興旺發達,是自己最大的心願。(高楊 麗達)
責編:戴昕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