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李樹建:欲樹豫劇“李派”

 

CCTV.com  2007年09月21日 11:18  來源:人民網  
     
    [內容速覽]在李樹建的聲腔藝術研討會上,專家指出其可以發展成為豫劇“李派”,從而改變豫劇陰盛陽衰的局面。

  

  

  説到豫劇,人們都知道有常香玉、陳素珍、崔蘭田、閻立品、馬金鳳“五大名旦”,但生行有哪些流派和名家就不太清楚了。直到看了豫劇《程嬰救孤》,發現河南省豫劇二團的主演兼團長李樹建很出色。前不久在京舉行他的聲腔藝術研討會,專家們指出其可以發展成為豫劇“李派”,可改變豫劇的這種陰盛陽衰的局面,很為他高興。

  豫劇分豫西調和豫東調兩種聲腔,前者悲涼,後者高亢。李樹建是“豫西派”的傑出代表,從藝20多年來,他先後主演了《大登殿》、《清風亭》、《鄉村警官》等十幾部優秀劇目。他挖掘整理“豫西調”的傳統聲腔遺産,走訪“豫西調”名家,學習其演唱方法、技巧,琢磨用氣、吐字和潤腔的訣竅,終於自如地掌握了豫西名生王二順演唱的基本特點和韻味,曾被譽為“小王二順”。但藝無止境,他又研習了其他豫西名家的演唱風格。經過長期的舞臺實踐,逐漸形成了自己具有明顯個性特徵的獨特唱法,即既有王二順嗓音洪亮、音域寬廣、聲韻醇厚的特色,又使原本就擅長表現曲折委婉感情的“豫西調”更加悲壯蒼涼。這在他的代表劇《清風亭》中的演唱上表現得非常明顯。劇中他飾演勤勞忠厚、命運悲苦的張元秀,唱腔時而高亢,時而低回。高亢時響遏行雲,聲震屋宇;低回時纏綿蘊藉,宛若遊絲。在演唱方法上,既有馬連良“衰派”的散淡優雅,又有周信芳“麒派”的蒼涼悲壯。豫劇《程嬰救孤》中,李樹建簡約了程式化的表演,使唱、念、身段更加生活化,特別是劇中的“失子”和“十六年”兩大段唱,兼用“輕聲”、“氣聲”,實為哭唱,前者哭別人,後者哭自己,悲痛欲絕卻未見號啕,不勝淒苦卻沒有聲嘶力竭,把無限的悲情化作幹澀的雨與顫抖的風,點滴撕扯著、浸潤著觀眾的心。《程嬰救孤》,榮獲了“文華大獎”、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劇目和第10屆“五個一工程”獎等,李樹建也被中宣部確定為“四個一批”人才。

  許是總演悲情戲中的老人,生活中的李樹建也老是皺著眉頭,顯得十分蒼老,45歲的他看上去像花甲老人。他自嘲地説是“過苦日子過的,帶團累的。”的確,他的從藝之路坎坷、艱苦。出生於困難時期,先天不足的他被父親扔到菜地裏,險些夭折。15歲時奔走報考省內各劇團,沒錢睡旅店,只好在車站過夜。1985年來京投考中國戲曲學院,在小旅店給人打雜換取免費居住。2001年任河南豫劇二團團長,翌年排《程嬰救孤》時,賬面上只有800元錢,劇團險些解散。但李樹建是個能吃苦的人,也是個好學的人。1985年,他拜京劇馬派名家馬長禮為師,學得馬派的精緻做工,並克服一切困難排演《程嬰救孤》,直至該劇成功,一個戲救活了一個劇團。專家們認為,李樹建創造了一種樸拙中見精巧、自成派系的演唱風格,泣聲而吟、吞聲而歌,撼人心魄,可以説在實踐中豐富了豫劇的唱腔、探索了豫劇老生的新流派,而且他有自己的代表性劇目,有很多觀眾傳唱,有自己的學生,還有別的劇團移植他的作品,他的聲腔表演風格有普及化的傾向,這就是流派的特徵,稱之為豫劇鬚生“李派”是非常合適的。

  李樹建目前已是河南省劇協主席,但他似乎並不想馬上稱派。他透露,接下來他要排演《蘇武牧羊》,與《清風亭》和《程嬰救孤》組成悲情三部曲,以豐富自己的代表劇目。

責編:戴昕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