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最初的滇西大反攻部署是以霍揆彰指揮的第20集團軍為主攻集團,翻越高黎貢山攻取日軍重要據點騰衝城,而以宋希濂指揮的第11集團軍主要駐防怒江東岸,防止日軍的反偷襲,同時佯攻日軍的另外兩個重要據點松山、龍陵。 |
![]() | |
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最初的滇西大反攻部署是以霍揆彰指揮的第20集團軍為主攻集團,翻越高黎貢山攻取日軍重要據點騰衝城,而以宋希濂指揮的第11集團軍主要駐防怒江東岸,防止日軍的反偷襲,同時佯攻日軍的另外兩個重要據點松山、龍陵。
但由於1944年2月,一架中國軍用飛機在騰衝迫降,飛機上的一份遠征軍密碼本被日軍獲得,使得中國遠征軍的大部分電文被日軍截獲,遠征軍的行動部署也暴露無疑,所以20集團軍的主攻行動受到日軍有準備的頑強阻擊,我軍攻擊受挫,傷亡慘重。為此衛立煌大發雷霆,他認為軍中有人泄密,竟一拳打翻了作戰沙盤。
但衛立煌畢竟老辣,他迅速調整攻擊策略,20集團軍繼續擺出主攻架勢迷惑敵人,而11集團軍改為主攻集團,大舉進攻松山和龍陵。
5月25日深夜,11集團軍的三個軍沿怒江東岸向西秘密運動,所有運兵車輛不得開燈。等到日軍偵聽電臺發現松山一帶的通訊信號突然增多時才引起警覺,但為時已晚,五天后潮水般的中國大軍已經涌向松山。
從日軍的兵力部署來看,放在松山的守軍人數並不多,只有1200多人。一是日軍把兵力主要集中在了高黎貢山以北,重點防禦20集團軍的進攻,二是松山有險可依,工事堅固。
而遠征軍掌握的情報卻是松山守軍只有3、4百人,所以6月1日淩晨開始的第一輪進攻就使用了一個加強師,希望以30倍于敵人的兵力迅速拿下松山。
![]() | |
由於敵情有誤,對松山的地形、敵人工事等不熟悉,初戰半個月第一輪進攻傷亡慘重,71軍軍長親自督戰也無濟於事,他的28師幾乎遭遇滅頂之災。
就在71軍的28師攻打松山的同時,宋希濂命令71軍的另外兩個師繞過松山進攻龍陵,以切斷龍陵之敵對松山的增援。
駐守滇西的是日軍第56師團,師團長松山佑三發現中國軍已經轉移兵力,突然對松山龍陵大舉進攻,經過短暫的躊躇,決定留下一個聯隊固守騰衝,自己則匆匆率領師團主力馳援松山龍陵一線。同時日軍第二、第三十三師團也接到命令沿滇緬公路向龍陵進發。日軍的意圖是:先夾擊並消滅龍陵城外的兩個中國師,然後在松山將中國軍左翼擊破,最後在騰衝圍殲中國軍右翼,實現怒江大捷。
對於日軍來説,松山是支撐勝利的據點。松山不守,騰衝龍陵則無依託,怒江防禦體系的三角支點就將瓦解,把中國軍各個擊破的戰略設想也將化為泡影。
對於中國軍來説,松山好似一把插在心窩的匕首,它把中國軍軍隊分割為彼此孤立的三塊。松山不破,中國軍隊首尾不能相顧,騰衝龍陵之師都成孤軍,隨時有被敵人各個擊破進而導致全線崩潰的局面。由於松山卡住了滇緬公路的咽喉要道,前線急需的物資無法運送,如果不能早日拿下,中國軍隊的攻勢也將因為彈藥短缺自行瓦解。
最終,中國軍隊大戰120天,不惜一切代價,在1944年的9月初才拿下了松山。
責編: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