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論語》可不可以燉成一鍋勵志雞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16日 13:34 來源:

    對勵志作家來説,只要對傳統文化略有見識,能熟練操作“看庭前花開花落”之類的人生格言,擅長將古代的寓言套用到當代商業體系中,就做成了勵志快餐。

    《百家講壇》最近烘焙出一款名為“《論語》心得”的勵志文化蛋糕。中華書局擠出龐大資金,信誓旦旦地放出“首印60萬冊”的大話,準備打破由韓寒、易中天等人陸續堆砌出的首印紀錄。而此前被普遍看好的名嘴易中天,也加入“捧于”的行列,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自肺腑地對這位“美女主講”進行了“力挺”。翻閱講座者于丹的《論語》講稿不難發現,這本“觀之可以忘憂也”的著作,其實不過是在關於“如何個人生活中活學活用孔子語錄”的講義。演講者希望在《論語》中提煉孔子的人生智慧,然後傳達給觀眾,希望能對觀眾有所啟發。>>>超越《品三國》?易中天:于丹好酒 度數略高[視頻]

    孔子的職業生涯很難“勵志”

    不過這一活動的效果十分可疑。事實上,僅就個人職業生涯而言,孔子傳聞中長達73年的個人奮鬥歷程與一般意義上的“成功”存在相當的距離。在進入魯國的權力核心之前,他小心謹慎地安排自己個人生活的一切細節,將“禮”的禁忌發揮到極致。在《鄉黨》章中,保留著這個如履薄冰的形象。當這些謹慎的努力終於見效,孔子掌握了魯國的權力,可未及實踐自己的政治才能,他就被排擠出政壇。隨後,孔子帶著學生週游列國,希望能在其他地方施展政治抱負。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他甚至背負著歷時數千年的指責,會見了衛國名媛南子。在週游期間,孔子“斥乎齊,逐乎宋??,困于陳蔡之間”絕糧七日,只能彈琴自慰。最後孔子只能半推半就地結廬教學,終其一生。這一過程與如今現代人所希望得到的人生智慧或者成功經驗似乎並沒有太大關係。孔子後世的威名,是“師以徒顯,祖因孫榮”的結果。

    《論語》變成了勵志雜拌兒

    于丹所做的,恰恰是將宏大的孔子思想簡化為勵志性的人生智慧。她首先羅列出《論語》中的警句,然後進行初步解釋。作為語錄,《論語》在大多數情況下未提供孔子言論的語言環境,因此增字解經,通過敷衍環境進行義理闡釋就成了她的主要工作。隨後,她通常會用一個事例、典故或者寓言印證自己的闡釋。這些事例典故來源眾多,有些甚至源於《讀者文摘》(它恰好明確了這一講義所針對的讀者人群)。這種勵志雜拌兒有時會引起一些混亂,比如于丹提到一則寓言:一群青蛙爬高塔,其中的大部分以“我們為什麼要爬它呀”為由,停止了這一活動,而一隻小青蛙卻在精神力量的支撐下完成了這一壯舉。

    這一寓言似乎是在號召讀者做一些沒有實際意義卻看起來貌似“奇跡”的活動。

    一種衰老的象徵

1/2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