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三組沿河灣鎮碟子溝]但願他們的未來不是夢

 

CCTV.com  2009年07月23日 20: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記協網  

安塞縣沿河灣鎮碟子溝村,電子琴手馬飛在彈奏陜北小調。王瑜 攝

李海江(中)在表演腰鼓。王瑜 攝

  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的農村空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除了老弱婦孺,很少能見到二三十歲的青壯年。然而在陜西省安塞縣沿河灣鎮碟子溝村,記者驚奇地發現村裏有許多20歲上下的年輕人。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夢想,然而較低的文化水平、偏低的結婚年齡等也讓記者很擔心:他們的未來會不會只是一個夢?

  記者所住的顧俊祥家隔壁就是汪帥帥家。19歲的汪帥帥,給人的第一印像是英俊而靦腆,總是穿著黑白條紋的T恤衫、白色休閒褲、白色球鞋,時不時拿出手機來玩遊戲。從外表看,他跟城市裏的年輕人沒有什麼不同。原來,他的衣服都是在延安市買的。和父母輩每年一次到延安買衣服不同,他經常去延安,逛街,上網,見朋友。當被問到上網都幹什麼的時候,帥帥有點不好意思,他説自己從12歲小學畢業後就沒有再上學,因此認識的字不多,上網也就是看看網頁,打打遊戲,很少跟人聊天,用手機也都是打電話,不大會發短信。現在,正跟著村裏腰鼓隊練習的他,並不打算以腰鼓為業,他説自己或許會像媽媽所希望的那樣,結婚,在村裏開個汽車維修店,但記者始終忘不了在腰鼓訓練場上第一次見到他時,他説想去北京時那充滿期待的眼神。

  當記者在沿河灣鎮茶坊村首屆農民運動會上第一次見到李海江時,立即被他跳腰鼓時渾身上下所散發出的感染力所折服:圓睜的雙眼,晃動的腦袋,生動的表情,生龍活虎一般。22歲的他,和當地不少年輕人一樣初中畢業後去學廚師,但他覺得做廚師沒有前途,決定以腰鼓表演作為自己的事業。"在安塞,大家都喜歡腰鼓,平時自己也組織起來跳,正月初一到初三,再就是正月十五。平時商店開業什麼的邀請我們,我們就去,一場下來能拿到五六十塊錢。"性格開朗的李海江告訴記者,從12歲開始,他就跟父輩們學習腰鼓,18歲開始帶著腰鼓走南闖北,去過廣東的深圳、上海和內蒙古等地,還曾在延安專業腰鼓隊裏表演,按月拿工資,每月能拿到1200元左右。在陜北,二十二三歲就應該結婚了,但李海江覺得還早,應該二十五六歲才結婚。現在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立一個網站",像有的同伴那樣把自己的信息公佈到網上,這樣"哪需要腰鼓教練,哪需要腰鼓表演就可以找到我們"。雖然自己不會上網,也沒有電子郵箱,更不知道怎麼建網站,但李海江並不擔心,"我可以諮詢老師"。

  在安塞縣體校練過短跑、跟民間劇團跑過場子的碟子溝村村民馬飛説起話來慢慢的,聲音低低的,仿佛每句話都深思熟慮過一般。他説,自己最想學的還是武術,學電子琴主要是為了生計。在當地,電子琴應用很廣,民間劇團都有電子琴手,而且碰到婚喪嫁娶的也都會請電子琴手,演出一場能賺五六十塊錢。雖然他在村裏開了一個小飯店,但不怎麼賺錢,因此家裏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他的演出費,"冬天活兒很多,每年差不多能賺2萬元"。馬飛想做個職業樂手,這讓村裏很多人感到不理解。然而,年僅23歲的馬飛已經成家並有了一個剛會走路的兒子,這讓他對外面世界的嚮往更多了幾分現實的考慮,"要帶著妻子兒子出去,一個月至少要兩三千塊錢的工資"。

  汪帥帥,李海江和馬飛,他們3個並不能代表安塞年輕一代,但也並不是個案。他們衣著打扮上與我們無異,但對外面的世界,他們雖然嚮往,但顯然了解並不多;雖然同樣上網,但受較低的文化程度制約,他們尚分不清網站和博客,更談不上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雖然同樣心懷夢想,但受制于家庭和習俗,他們不得不早早結婚,承擔起挈婦將雛的重任……在現實與夢想之間,他們能否走出父輩的生活軌跡,能否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現在還沒有答案。但願他們的未來並不只是一個美麗的夢。

 

責編:張曦健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