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們在碟子溝村民家中夜談 闞敬俠 攝
我們三組下鄉體驗的安塞縣沿河灣鎮碟子溝村,曾經是神秘的中央軍委二局的所在地。今天,在這樣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村子裏又都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呢?我充滿期待的開始了我的一天。
伴著雞叫的聲音在炕上睜開眼,農家生活開始了。從缸裏舀水洗臉刷牙,早點是香噴噴的炸面、農家炒土蛋和鹹菜。一大早,我們就有了一個小跟屁蟲,來串門的鄰居家小朋友李旭。小朋友今年二年級,十分大方可愛,興奮地領我們去村子裏他喜歡的好玩的地方。
上午,我們在村口的一家小店見到一位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的同齡人--拓海建。拓海建的名字中有個在陜北農村很少見的"海"字,這個名字是當年知青給他起的。82年出生的他,在路邊開了一間名叫悅華食府的小店。小店有兩層,一層是大約120平米的小飯舖,二層是有17張床位的招待所。
拓海建07年從中南汽車科技大學,原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旅遊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後,他曾經在西安康輝旅行社作過地接,每月有兩千余元的固定收入。然而,一直懷有自己當老闆的夢想,不願意給別人打工的他,最後選擇了回鄉創業,和姐姐一起投資六萬餘元建了這間小店。今年元月,他的小店正式開張營業。每張床位一晚20元,每個過夜的泊車位每晚也是20元。據他説,到現在為止這樣平均下來一個月能有四五千元的純利潤。
小店旺季的時候效益不錯,但是淡季就存在面臨客源不足的問題,難以形成規模。拓海建説,他最想幹的還是養殖業。他曾經在山東考察過回報快的小尾寒羊的養殖,但經過思考,發現陜北黃土高原不利於牧草的生長,而大規模的養雞的技術含量高,風險難以控制。他也考慮過在村子裏開一間網吧,但是資金和牌照的問題一時難以解決。
雖然夢想成為現實的道路仍然坎坷,但是拓海建從來都在積極的思考著今後的路。他既不是一個空想家,也不是一個盲目的衝動者。"延安人人緣好,交朋友誠心,認準的事情就一定要幹好。年輕人的思想更是比父輩超前許多,敢想敢闖敢拼。對面的物流中心建好之後我的生意就會更加好做了",拓海建對未來充滿信心。
告別拓海建回到家中,我一頭扎進了涼爽的窯洞裏。儘管外面驕陽似火,窯洞內的溫度卻十分舒適。熱情的老鄉送來新鮮的西瓜和剛剛摘下來的山杏,十分的甘甜。幫老鄉打掃打掃庭院,擺擺桌椅,很想幫老鄉做更多事情,可是發現自己到了農村就變得一無所知起來。
激昂的鼓點,飛舞的紅綢緞,鎮腰鼓隊的訓練開始了,我們成為了鎮腰鼓隊的一批新學員。但我很快發現,這雄勁有力的安塞腰鼓打起來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不容易搞明白了最基本的手上動作,卻怎麼也和腳底的步伐配合不起來,
傍晚時分,搬個小板凳坐在農家小院,和老鄉拉話話,看家家戶戶的炊煙裊裊升起。入夜了,我們趕到村民顧三家,看一場説書藝人的傳統表演,欣賞幾曲村民的電子琴演奏,聽大家即興一展歌喉。星星一顆一顆升起,亮亮的銀河隱隱閃現。許久沒有欣賞過如此美麗沉靜的夜色了,我沉醉在這鄉村的星夜裏。新華社記者王以端
責編:張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