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記者手記] 車輝:另一隻眼看老區

 

CCTV.com  2009年07月18日 19:2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記協網  

  安塞最早進入我的印像是通過一篇文章--劉成章所寫的《安塞腰鼓》。裏面是這樣描述"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從那時起,這個誕生如此充滿豪氣舞蹈的地方就進入了我的腦海,時至今日,我跟隨百名青年記者延安行到達了安塞。我終於第一次實地觀看了安塞腰鼓表演。

  要怎樣形容眼前的這些漢子跳的舞呢?他們是陜北高原的漢子,舉手投足間激蕩著生命和磅薄的力量,表現了漢子的陽剛美。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誕生一方文化,誰説農民沒有文化,誰説農民不懂藝術,安塞腰鼓以及安塞相關的文化告訴我們,對農村存有偏見的人需要用另一隻眼看。

  在縣劇場、在我們駐點的村莊安塞縣沿河灣鎮侯門溝村我們觀看了兩場安塞腰鼓的演出,第一場來自縣藝術團,另一場則是即將參加建國六十週年慶祝的後生們。

  對於我而言,第二場對我的觸動尤為大,因為我們親身學習了那些豪放的動作。那些動作看著好看,但是學習起來太難了。老師很有耐心,我們有一點進步,他們就一起鼓掌。可能一直對腰鼓文化感興趣,我學的比較快,得到了老師的表揚。但是一位漢子告訴我們,你們的動作基本到位了,但是風格還是沒有。"我們陜北漢子豪放,打腰鼓很講性情。"

  這種文化植根于陜北的文化,這裡的老鄉樸實,樂觀,積極,他們農閒時,就會打腰鼓,就和他們的為人一樣,痛快淋漓。跳了一會,我已經是大汗淋漓,但是感覺卻有一股豪情在心中涌動。

  我望著教我們跳舞的這些漢子,他們面色黝黑,樸實無華,臉上都泛著微笑。從中,我只能感受到他們自信。

  他們有足夠的資本自信,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除了腰鼓,還有被稱為"東方畢加索"的農民畫,還有膾炙人口的民歌。中國共産黨在這裡起步,新中國從這裡走出。在新時期,這個縣,這個村鎮,積極開動腦筋,結合本地情況,科學種植大棚菜,大力發展致富農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文化燦爛,歷史悠久,經濟也不斷繁榮。胡錦濤總書記曾兩次來到沿河灣鎮侯門溝村,對這裡的農村新貌作出了積極評價。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漢子打得腰鼓十分有力,臉上都透著喜慶。

  沒有來之前,老區伴隨著黃土高原的蒼涼貧瘠,但從我們實地調研情況看,完全不是這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老區已經今非昔比。

  比如我和光明日報李可,經濟日報任意在的這個駐點家庭就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小康,寬敞明亮的庭院,現代的家用設施,遠方一片青山綠水,院內種著小樹。女主人擅長剪紙,又是村裏秧歌隊隊長,十分能幹,丈夫早年當兵,現在在家務農,兒子在西安上學,女兒已經出嫁。一到這裡我們就能感受到幸福和諧的氛圍。據阿姨介紹,這樣的家庭在村裏已是普遍。

  這裡有電腦,還能夠上網,阿姨説,她還經常上網聊天,查詢剪紙的信息。這就是駐點第一天展現在我們眼前的老區風貌。從生活水平上説,老區已不是當年的老區。如果不實地採訪觀察,我們無論如何也感受不到這些情況。

  老鄉們對我們真的很好,通過和他們的交流,感覺自己對於現在農村一線的情況知道的實在是太少,另一隻眼看老區,對自己也是一種提醒。不豐富閱歷,不深入調查,怎能寫出貼近人民的作品?還是那句老話,深入群眾,深入實際,對於一名想寫出好新聞的記者來説是唯一的選擇。

 

責編:盧佳穎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