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做動員講話
各位新聞界的青年朋友:
今天上午,來自18家中央新聞單位的100位青年編輯記者在此隆重聚會,舉行"青年編輯記者延安行"出發儀式。作為一名長期在新聞單位工作的新聞同行,我在你們身上看到的是青春與熱情、生機與活力。儀式結束後,你們將從被新聞界喻為"記者之家"的中國記協出發,集體前往革命聖地同時也是新中國新聞事業的發源地--延安,進行一次深入體驗基層生活、探尋新聞工作優良傳統的尋根之旅。
這次活動是根據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精神,按照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工作部署,由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聯合主辦的。按照計劃,整個活動分兩批進行,這次是第一批。下半年,我們還要組織中央和首都新聞單位的名編輯、名記者到基層體驗生活。
選擇延安作為整個活動的第一站,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延安是革命聖地,也是黨的新聞事業的搖籃。青年編輯記者到延安體驗生活,既能感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也能感悟到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發展源泉和與時俱進的巨大感召力,還能感悟到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的現實重要意義所在,可以讓新聞界的青年朋友們了解自己在弘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差距。
組織青年編輯記者參加這次活動,主要是因為新聞事業本身就是"爭一日之輝煌"的事業,年輕人永遠是新聞事業的主力軍。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就應該把今天的主力軍和未來的希望作為切入點,這對加強整個新聞隊伍建設都具有重要示範作用。
在延安期間,大家將有三天時間分住在安塞縣的十個鄉村,與當地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安塞曾是陜甘寧邊區的一部分,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現在是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的聯絡點。強調與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這種形式上的要求實際上是為"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服務的。大家從學校大門走進新聞單位時間還不長,很多人生長在城市,每天的工作基本是浮在面上多。儘管大家每天都會面對各種新面孔、採訪新問題,但所接觸的基本上都是"下結論"的人或是結論性的東西。至於這些結論源自哪,是怎樣産生的,歷史沿革如何,卻不甚了解。這些知識都來源於最基層,答案就在最普通的百姓。所以,同吃、同住、同勞動,就是讓大家去尋根朔源,去尋新聞的根,找新聞的源。
這次活動對青年編輯記者是一次不小的挑戰。對於大家,我們的期望只有一句話,就是"深入深入再深入,學習學習再學習"。你們要與老百姓從形式上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三同",轉變為內心上的"三同"。誰率先實現了這個轉變,誰就為自己將來成為一名合格記者乃至一名大記者奠定了政治基礎、業務基礎、作風基礎、紀律基礎。這次活動成功與否,最終將由活動的實踐者--青年編輯記者來判定,用你們的切身體會、真實感悟來給這次活動打分。
這次活動是今年"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活動領導小組始終認為,"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絕不是空洞的、概念化的,它必須做到兩個結合:一是緊密結合新聞采編,特別是重大新聞報道戰役的實踐;二是活動的內容、形式和載體必須貼近新聞界的思想、心靈和品格。當前形勢下,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一定要在"不斷深化"上做文章。"深化"有幾層含義:一是理論武裝上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運用到"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中去;二是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入到生動的采編實踐中,並體現在所有的時政報道、經濟報道、科技報道、教育報道、民生報道乃至文體報道中;三是要針對當前新聞界存在的虛假報道、有償新聞和有償不聞、低俗之風、不良廣告這"四大公害"倡導新聞工作者弘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這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記者自身與基層、百姓和生活的貼近,而實現這種貼近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載體就是到基層去體驗現實生活。
在此,衷心祝願參加這次活動的青年朋友們,不怕艱苦,深入體驗,在為期五天的活動中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穫,希望這次經歷能成為大家一生中的永久記憶、永久鞭策、永久動力!
責編:張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