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共和國從這裡走來)道路信念核心——井岡山啟示錄

 

CCTV.com  2009年08月20日 20:3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江西頻道7月5日電題:道路信念核心——井岡山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劉菁、周偉、張辛欣

  一條路,自井岡山延伸,蜿蜒曲折,在偉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勝利;一條路,在井岡山創建,前無古人,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探索中,走向農村包圍城市,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遊客在井岡紅旗雕塑前參觀(6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 攝

  再上井岡山,重走井岡路,撫今追昔,我們敬仰這片紅土地,自豪60年新中國。

  一條路:從農村包圍城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走進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一幅巨型繪畫《井岡路》大氣磅薄。不管從哪個方向看,畫中的井岡路始終處在你的腳下、始終上行。解説員向遊人介紹説:“畫的寓意是,中國革命勝利的起點就在井岡山,這裡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

  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毛秉華帶著我們重憶歷史的一幕。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政變,無數共産黨人、革命群眾被殺害,大革命失敗。南昌起義後中共中央決定發動秋收起義。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從湘贛邊界攻打長沙失利。是繼續強攻大城市長沙、以卵擊石,還是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地區,保存力量另謀出路?時任前委書記的毛澤東説服部隊放棄攻打長沙,沿羅霄山向邊僻農村轉移。經過三灣改編,10月27日,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把革命的紅旗插上羅霄山中段的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第二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部隊與毛澤東會師,革命根據地逐步壯大。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井岡山道路被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篇”。黨史專家、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余伯流告訴我們,中國革命向何處去,中國共産黨當時面臨兩種選擇:一是仿傚俄國十月革命的城市暴動,一是農村武裝割據。實踐證明後一條道路是正確的。

  從中國實際出發闖新路而不是照搬外國經驗,才最終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

遊客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內參觀(6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 攝

  從井岡山一路走來,中國走向勝利、走向輝煌。以井岡山鬥爭經驗為鑒,中國共産黨始終根據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發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從擺脫貧困到實現溫飽再到總體小康,從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到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神七上天,新中國60年的成就舉世矚目。

  一種信念:從打倒敵人到戰勝金融危機

  井岡山鬥爭時期,敵人在進行軍事圍剿的同時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毛澤東曾這樣寫道:“食鹽、布匹、藥材等日用必需品,無時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貴之中。”紅軍生活十分艱苦,紅米飯、南瓜湯,有時靠野菜充饑,冬天只穿兩件單衣,晚上蓋的是幹稻草。由於食鹽幾乎斷絕,軍民們把老墻土刮下來泡在水裏,然後熬成硝鹽,這種硝鹽又苦又澀。

  戰鬥頻繁,生活艱苦,白色勢力重重包圍,敵我兵力過分懸殊,再加上錯誤思潮的干擾,有人對革命前途産生了動搖,疑問“紅旗到底能夠打多久”。

  走進毛澤東曾工作和居住的茅坪八角樓,我們仿佛看到了毛澤東當年奮筆疾書的身影。在八角樓的燈光下,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余伯流指著展放在八角樓的著作複製品説:這些著作深刻地回答了紅旗能打多久的問題,它堅定了邊界軍民對敵鬥爭的必勝信心,引導井岡山鬥爭向著勝利前進。

  當地人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幾個戰士望著碗裏的野菜説:“這麼苦怎麼吃得下喲?”毛澤東聽到後來到戰士中間,舀起一勺野菜一邊吃一邊説:沒有今天的苦,也就沒有日後的甜。戰士們跟著吃起來。

  20年來堅持免費向遊客宣講井岡山精神的毛秉華已經80歲高齡,説起井岡山精神,他激奮昂揚:為了這面紅旗,井岡山犧牲了四萬八千多名革命先烈,許多烈士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井岡山鬥爭的勝利,靠的是共産黨人對革命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2008年,一場國際金融危機襲來,中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全國上下積極應對危機的關鍵時刻,2009年春節,胡錦濤同志來到井岡山,發出了“弘揚井岡山精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號令。奪取中國革命勝利離不開井岡山精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需要井岡山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始終忠於理想、堅定信念,勇於應對挑戰、戰勝困難,矢志勵精圖治、艱苦創業。

  井岡山幹部學院學員、福建省旅遊局局長郭恒明説,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騰飛的征途上,我們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這需要我們時刻保持那麼一種越是困難越向前的氣概。

遊客在井岡山《勝利的起點》雕塑前駐足(6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攝

  一個核心:從關心群眾到以人為本

  1927年9月,工農革命軍來到井岡山腳下永新縣的三灣村時,村子空蕩蕩的,看到部隊秋毫無犯,躲到山上的村民陸續回到家中。第二天,在村裏的一塊大草坪上,毛澤東召開了一個軍民大會,他用通俗而又生動的語言向群眾説明工農革命軍是窮人的隊伍,到這裡來是保護貧苦農民、打倒土豪劣紳的。

  江西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教授陳小林説,“關心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鬥爭取得勝利的法寶。”在井岡山,紅軍經常幫助群眾割稻子。紅軍在戰鬥中繳獲了一些食鹽,都要分一部分給群眾。看到當地佔人口5%以下的地主佔有60%以上的土地,毛澤東在湘贛邊界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土地革命,使貧苦農民分得土地,井岡山的農民喊出了“共産黨萬歲”,踴躍跟著共産黨打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井岡山市委書記王曉峰説,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我們必須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今年初,江西理出老百姓最需要解決的就業、社保、醫療教育、經濟適用房等8個方面60項實事,在去年安排100億元的基礎上再增加60億元投向民生工程。今年5月,江西又籌資3億多元啟動“光明微笑”工程,為20萬白內障患者和1.2萬名唇腭裂患者實施免費手術。

  首批受益者、南昌市81歲的戴連香重見光明後,興奮地圍著南昌新景點轉了又轉,流下激動的淚水。

  因為山勢險要,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有著抵禦敵人進攻的天然屏障。昔日天塹今變通途。2004年,井岡山機場通航;2005年,井岡山開通國內首條通往旅遊景區的高速公路;2007年,井岡山鐵路投入運營,結束中國革命的搖籃不通鐵路的歷史。借助四通八達的交通,井岡山的花卉、涼蓆、無公害蔬菜、有機茶等紛紛走出深山,井岡山農民人均純收入去年達4130元,年增幅超過10%;借助四通八達的交通,井岡山紅色旅遊蓬勃發展,紅色文化傳揚四海。(完)

責編:楊鑫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