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央視網 登錄 註冊

視頻

視頻 網頁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侯豐:新聞節目主持人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CTV.com  2013年06月27日 09: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人類決定不了自己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厚度和寬度。而完成這樣的任務就需要在歷史和哲學中尋找密碼和鑰匙。人類如此,人類社會亦如此。

  縱觀人類文明史,還沒有一個大國可以把過去曾經輝煌的歷史成功再現,而今天的中國正在努力創造這個奇跡。同時,中國的再次崛起也將促使這個世界進入新的平衡狀態。幸運的是,我們生活在這個離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近的時刻,當然,這也將是一個最複雜和最困難的時刻。這是中國共産黨的歷史使命,作為國家電視臺一線的形象擔當者也要義無反顧地承擔起自己的光榮職責。

  那麼,任務有了,應該如何有所作為呢?唯物辯證法是個好嚮導。因此,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從某種意義角度來講就是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生活在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馬克思所提供的哲學推理,需要今天的共産黨人來進行科學實證,而這種在動態平衡中的前進,就要求個人在前進中不斷地完成自我更新和進化。

  電視誕生不到百年,新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也不過三十而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問世十年,新聞頻道的全天候時空平臺搭建剛剛千天,但如果從更宏大的維度來看待這些數字,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因為與這些數字共振的背景是:歷經苦難和命運多舛的近現代史;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的深刻調整;全球一體化和重心的西遷東移;人類生態危機的出現;中國經濟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十八年時間中國互聯網從開門立戶到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用戶;十年時間從進入汽車社會到今天的擁堵社會(西方發達國家用了八十年時間),中國在最短時間內消除了全球最多的貧困人口等等。

  兼濟則達,思考的容量越大,評判的坐標就越清晰,前進的方向也就越明確。

  社會高速發展,有國家重新崛起的青春期煩惱,有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物質愉悅,有社會轉型期的精神困惑,有全球競爭帶來的壓力痛苦,而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和機遇必然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媒體人更是首當其衝,面對前所未有的風力海況,需要超前思考,做好預判。而要想成功的應對挑戰,只有進入寬闊的思想市場,汲取新的方法和智慧。突破慣性、系統升級、觀念常新是艱難的,要求變革的現代化也會觸及既得利益和傳統意識,但一旦成功突圍就會是可貴的、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馬克思主義思想是一個內容豐富、動態發展的理論體系,作為一個國家媒體的形象表達者站在新聞節目的崗位上,要樹立尊重實際、向前看的文化傳播觀:

  1、職業身份的立身之本

  堅持黨性原則,喉舌性質是在新聞崗位安身立命的首要原則。沒有超越階級的媒體,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觀點。因此不能消極的把喉舌認定為工具,而是要在頭腦中認真的解決立場、觀點和態度問題。這樣才能把工作性質帶來的影響力不濫用,知道在工作中怎麼看、怎麼説;清楚社交媒體的本質和作用,明白説什麼、説給誰,不嘩眾取寵,更不妄自菲薄;清楚監督類節目中怎樣處理輕重緩急。

  2、職業身份的定力之基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是政治定力的基石。社會現象紛繁複雜,面目多樣,真偽難辨。而且很多是灰色地帶,如果自己的認識有一度的偏差,在崗位上被放大後可能就會變成一百八十度,甚至會被逆向誤讀。所以增強定力就是要解決大是大非的問題。在節目主持中,對解説詞的刪減、評論的方向、措辭用語甚至是服裝領帶的色彩選擇都代表立場。因此定力解決的是標準問題,隨後才能解決判斷力,之後是報道能力,傳播力和影響力,最後帶來媒體公信力。

  3、職業身份的活力之源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大局服務要解決的是動力和壓力問題,而壓力加動力才有活力。中國共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如何有針對性的出臺或是調整的,會給社會生活的哪些方面帶來影響,同時在實施過程中還有哪些需要完善和補充的地方。民眾有什麼具體的呼聲,滿意程度如何,這些都應成為工作的出發點。在信息時代,上情下達與下情上達應該是技術障礙最小的時代,但信息瀑布帶來的泥沙俱下和別有用心者的攪混水、無中生有,讓真實信息的有效傳遞和權威解讀變成了稀缺物資。所以,多反映主流意見,多提供正能量,注重社會效果是保持優質活力的選擇。

  4、職業身份的生命之根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但生命的質量不在於簡單的事實堆砌和羅列,還在於它的重大和深刻。而真實也分為本質真實和總體真實。分清個體和整體,分清支流和主流,看到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和背後深層次的問題都是題中之義。在工作當中建立宏觀視野有利於一個個新聞事件生命體的灌溉、收割、稱重和呈現方式。

  5、職業身份的智慧之光

  堅持以人為本,從生活、群眾和實踐中體現價值,尋求智慧才能事業之樹常青。只有特殊的崗位,沒有特殊的人物。要加強修養,向人民學習,接受公眾監督,淡泊名利,才能真正紮根泥土,仰望星空。理解和獲取民眾的需求,首先要長在一起,其次才能想到一起,最後才能汲取智慧、詮釋命運、共擔風雨。

  2008年7月,中國市場轉型芝加哥研討會召開。來自英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在總結演講中提出論斷:“中國的奮鬥就是世界的奮鬥”。相信這樣的結語並不局限于經濟領域。民眾的文化覺醒和民族的精神重振都是要義,而思想的創造、傳播與消費將是活力之源。新聞人必須勇往直前。

  心中有理想,腳下有現實。七年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世紀中葉,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是眼前的硬指標,但背後做支撐的軟實力還亟需升級。在世界文明的中國時刻,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將中國豐富的傳統文化和現代世界的多樣性融入其中,又要凝聚國家責任、全球視野和人文關懷的信念,這樣才會用新聞的力量更好的傳播中國。

責編:邊境佳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