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TV消息:中央電視臺系列報道《走基層》自8月下旬開播以來,新聞中心統籌協調報道力量、播出平臺,切實轉變採訪作風、報道文風,有效強化報道聲勢,獲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
一是堅持報道資源的優化配置。前期採訪團隊調遣臺總部、各地記者站近80多路、200多人的精幹力量及知名主持人,深入全國多個省(區)基層,以融入基層群體、體驗百姓生活、開掘鮮活事例的踏實作風,蹲守基層抓“故事”。後期系統組織《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等重點欄目形成聯動。以新聞、專欄、深度報道等多種形態的系統化設計,強化了報道規模與聲勢。
二是拓展報道的題材覆蓋與採訪方式,以記者蹲點採訪、跟車隨訪、職業行為體驗等多種途徑,實地關注基層各行業勞動者和百姓的生活、工作狀態與心態,通過共同的行為與心理感受、原生態的採訪表達,汲取最真實的民情民意。
三是針對基層戰線廣、群體多、內容豐富等特點,形成5個子系列的內容設計,既做到了視點投放、採訪方式選取的有的放矢,又強化了報道內容的針對性與感染力。《蹲點日記》強調在基層的長期蹲守,以“新聞日記”記錄在當地“進入、深入、融入”的過程,形成與被訪者的內心溝通;《我在基層當幹部》以百姓身邊的“小事”入手,聚焦基層幹部為民奔忙的故事,關注其面臨的壓力與責任;《第一手調研》圍繞“先看病後交錢的就醫制度”等各領域採訪中的新發現、基層的新現象進行調研,反映民眾所想,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勞動者之歌》聚焦普通勞動者,以貼身採訪、行為體驗等方式,關注其心聲與人生態度,以及勞動者不辭辛苦、默默奉獻的精神;《百姓心聲》通過深度融入百姓生活,結合新聞性細節事件,反映百姓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
四是注重將探訪題材與基層熱點、現實矛盾相結合,通過基層一線的持續探訪觀察,回應社會關切,強化務實風格。針對“農村壯年勞力流失”問題,記者在寧夏鄉村長期蹲守記錄留守老人與兒童,關注“土地流轉”政策在現實執行中的具體問題;針對創新社會管理中的具體舉措與難點,記者實地走訪推出首個“棄嬰安全島”的石家莊社會福利院,結合具體案例與多方採訪,反映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方向和實際操作中的難題;針對流動人口的生存狀態,節目選取人口輸入集中的廣東省為樣本,就外來務工人員的地域分佈、年齡結構、融入城市程度等內容展開多層次調研,全景式反映外來務工群體在社會發展與城市建設中的角色,為政府管理決策提供借鑒。
系列報道《走基層》在《新聞聯播》及新聞頻道各欄目播出以來,持續引發各方強烈反響,營造出融入基層一線、將視角放平、向勞動者致敬的社會輿論態勢。一是許多媒體紛紛關注。《人民日報》在8月31日頭版刊登《聽群眾心聲 做百姓新聞》,介紹了中央電視臺《走基層》系列報道的報道規模及節目題材。《光明日報》刊登專題,重點報道了《走基層》深入社會群體、汲取民意民望、凝聚社會共識的採訪活動。《江南都市報》評論,“央視《走基層》中的很多人物已進入公眾視野,節目以更具貼近性的內容與表達,形成了百姓茶余飯後的新話題”;二是各地相關部門予以稱讚。記者深入貴州黔東南州、寧夏永寧縣採訪期間,當地宣傳部門對中央電視臺記者腳踏實地的採訪作風與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表示讚賞,認為這真正體現了“走基層”的深觀察、真融入;三是採訪群體給予好評。記者深入艱苦工作環境中進行體驗式報道,受到相關群體好評,認為《走基層》系列報道直擊多領域一線工作與生活,反映了基層工作者與普通百姓現實狀態、忘我奉獻的精神境界,報道充分體現真實性與感染力。
責編:雍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