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社會新聞部 張萍
CNTV消息:接到和朗永淳一起拍攝“走基層”報道任務,我們迅速聯絡到了北京排水集團。剛開始商量拍攝內容,就遇到了難題:排水集團堅決不同意我們下井拍攝,理由是井下情況太複雜,一旦出問題無法交代。我們反復表明節目初衷——只有下井才能體會排水工人的作業環境以及北京地下排水管道的情況。經盡力爭取,最後商定:如果第二天不下雨,我們就可以下井;但如果下雨,哪怕下一點兒小雨都行,因為哪怕是地面上的一點兒小雨匯集到地下管道後水量都會很大,此時下井異常危險。
第二天淩晨,在東直門簋街,採訪正式開始。排水工張揚——我們片中的主人公,剛完成井下作業升井,坐在下水道井口,此時郎永淳也席地而坐,和他聊了起來。這組畫面被攝像記者邵陽及時抓住,成為節目的結束鏡頭。
早晨7 點半,排水集團對我們進行下井培訓。郎永淳第一次戴密封面罩時,下巴就被面罩上的鐵片割破,“去醫院包紮一下吧”,排水集團的負責人説。“沒事”,郎永淳貼上創可貼,拍攝繼續。
雖説經過了培訓,也下過很多次煤礦,可到了正式下井時我還是很緊張很害怕,井下會出現什麼情況,心裏完全沒底。下水道裏的環境複雜多變,作業空間小、有毒有害氣體不明、藏污納垢之地,會不會忽然出現一群老鼠或者別的臟東西?井下的照明只能依靠手電筒,郎永淳要克服的困難更大,他有幾百度的近視,戴上密封面罩後就不能戴眼鏡了,視線一片模糊,郎永淳穿著重重的水靴、踩著又厚又粘的淤泥、背著30 斤的氧氣瓶,在下水道內完成主體採訪。
升井後,我們立即趕往張揚在北五環外的家。張揚的家是一個地下出租屋,只有6 平方米,收拾得很乾淨。郎永淳告訴張揚, 他29 歲時在北京也是租房子,不過比這個房子稍微好點。張揚笑笑説:“現在已經很好了,我原來住在地下二層,現在已經搬到地下一層了,慢慢都會好的。”做後期的時候,是否用上這段對話,我一直很糾結。説實話,這段話讓我覺得心裏很酸。但現在想來也許該用上,讓更多的人感知張揚樂觀的堅強。
一天之內從東二環到西二環,再到北五環,轉換4 個地點才完成前期拍攝。
這個節目還有很多遺憾。作為編導,接到這個報道任務時,我最擔心的還是怕節目做成主持人秀,一旦有秀的痕跡,節目的説服力和公信力必然會下降。走基層,主持人走的不僅僅是體驗層面,更應該融入到這個群體中,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了解周圍人對他們的評價,實現從誤解到理解的節目呈現。要去除秀的痕跡,就要沉下去,沉下去需要時間。我想,今後再操作類似的報道,可以採用插旗式報道方式,編導沉下去完成主體採訪,關鍵現場環節由主播完成,充分發揮主播的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要去掉秀的痕跡,還需要平實的交流。在拍攝過程中,郎永淳就像是大哥哥一樣,與張揚一起嘮家常、聊孩子,他還自己開車帶著張揚轉換各個拍攝地點,這些細節都讓張揚感受到了主播的平實和真誠。
節目播出時,趕上今年北京的第六場大暴雨來襲,張揚和他的同事們正在防汛的第一線,未能夠看到節目的首播。看到重播的新聞,張揚給我發來短信:“今天在電視看到我了,很高興,謝謝你,工作忙也要注意身體!”感動是相互的,郎永淳的報道,讓張揚和他的同事們覺得工作生活更有奔頭;張揚的愛崗、敬業、淳樸、善良也感動著我們,此時,腦海里正浮現出張揚憨憨的笑容!
我們的報道也許不會改變他們的生活境遇,但是希望我們的報道能成為他們的精神力量。
新聞中心社會新聞部攝像邵陽 —北京東直門內簋街地下下水道 |
新聞中心新聞播音部郎永淳 ——北京東直門內簋街地下下水道 |
新聞中心新聞播音部郎永淳和社會新聞部張萍 ——北京東直門內簋街地下下水道 |
新聞中心新聞播音部郎永淳和社會新聞部張萍 ——北京東直門內簋街地下下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