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製作的賀卡
我是新中國的同齡人,從小唱著《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之類的歌曲長大,現在接近花甲之年,已過起了退休的幸福生活,且進入容易懷舊的辰光。父親在2006年初春因病辭世,享年88歲;母親今年高齡80有5,身體還算強健,記憶力仍然極好。年近歲逼之時,前幾天清理舊物,無意間發現了一張手工製作的賀卡,仔細審視,竟是62年前的珍貴之物,它勾起了母親的思緒,向我講起那段難忘的往事。
這個賀卡的底襯是一張暗紅色的厚紙,紙質粗疏,長14厘米,寬10厘米。紙的上方中央粘貼著一幅毛主席坐在桌前看報的照片,照片長9.7厘米,寬7.3厘米。照片下方寫著幾行字,內容是:"佩藍、李莊同志:走著毛主席光輝的路,你們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曾克、黑丁1947,元月。"字不大,用蘭色鋼筆工工整整地寫就,寫的還是繁體字。
這張賀卡祝賀新年,兼賀新婚,致送者為曾克、黑丁,當時是夫婦二人;接受者是李莊和趙培藍,于1947年元旦喜結連理的一對新婚夫婦,即我的父親母親。媽媽向我講述了當年的故事。
我的父親李莊,1918年出生於河北徐水縣,一生從事黨的新聞工作,1946年時為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的名記者,住在河北省武安縣河西村;我的母親趙培藍,1923年出生於山西左權縣,一生從事黨的文藝和新聞工作,1946年時為太行文聯《文藝雜誌》的幹事,住在河南省涉縣下溫村。兩地相距90里。
抗日戰爭勝利後,共産黨領導的革命事業和革命根據地得到極大的發展,父親與戰友們已經"一肩行李下太行",從太行山到河北邯鄲創辦了晉冀魯豫人民日報。但國民黨反動派于1946年7月發動了全面內戰。父親和戰友們又"一肩行李上太行",回撤到武安縣河西村。不過,雖然國民黨氣勢洶洶地進攻,共産黨人卻對自己領導的人民革命事業充滿了信心。毛澤東于1946年10月1日寫的《三個月總結》和1947年2月1日寫的《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已經指出歷史發展的趨勢,預見到"中國時局將要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就是在這種"新的人民大革命"的"前夜",作為革命伴侶的父母親,決定於1947年元旦結婚。婚禮在父親的駐地舉行,母親單位的人長途跋涉送親到河西村。婚禮由時任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總編輯的吳敏主持,那是1927年由王稼祥介紹入黨的老革命,剛從延安解放日報副總編輯調到太行根據地。婚禮簡樸而熱烈,吳敏代表社領導發表祝詞説:今年元旦有雙重意義,一是解放戰爭的形勢越來越好,這激勵我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迎接人民革命的最後勝利。二是大家歡聚一堂,衷心地祝賀李莊、培藍同志的新婚之喜。婚禮後,父母親的蜜月時間只有五六天,母親就回返下溫村,分別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曾克和黑丁,都長我父母幾歲,也是父母親的戰友,卻不是長期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曾克是河南人,曾在上海某大學學習,以知識青年身份參加革命;黑丁姓于,山東人,1933年即參加"左聯"。兩人先後奔赴延安,在那裏結為夫妻,一直從事文藝抗敵和文學創作工作,都有不少著述。他們于1946年初從延安到太行,由太行文聯安排住在下溫村,男女分住,曾克就住在我母親的房間裏,兩人睡在一個炕上,雖然時間不長,卻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在我母親的印象中,比起長期艱苦奮鬥的太行根據地的幹部,從延安來的曾克、黑丁,顯得洋派不少,同樣是灰布製作的棉褲棉襖軍裝,當地幹部穿著就露出臃腫和土裏土氣,曾克、黑丁穿著則合身且精神,連一樣的軍帽,當地幹部規正地扣著,似乎透著死板,曾克自然而稍歪地戴著,就有了些瀟灑俏皮的感覺。他們在下溫村待的時間不長,就被文聯安排到武鄉等地體驗生活和寫作去了,因而沒能參加我父母親的婚禮。但戰友情誼深厚,作傢具浪漫氣質,因此自己動手製作了一個賀卡,補送給我的父母,表達發自內心的祝福,那祝福是曾克所寫,字跡工整、娟秀。
這張賀卡上簡短的話語,體現著共産黨人革命者在那個年代的理想、信念、情操、志趣。此後不久,曾克就跟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並一直進軍重慶,寫了《挺進大別山》等許多作品。黑丁則在建國後歷任河南省作協主席、文聯主席等,也寫了許多作品,他們都成為新中國文壇上有成就的作家。
時隔60多年,重新賞視和體味這張手工製作的賀卡,我的母親難以抑制地懷念過去的火紅歲月,我也不由自主地緬懷老一代革命者的豐功偉績。(李平)
責編: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