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首頁 > CCTV指南頻道 > 西藏頻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喪葬民俗]西藏葬俗種種

 

CCTV.com  2008年12月22日 13:5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人,終有一死,但對死亡的詮釋不盡相同。

  死亡,對眾多人來説是一件恐怖、畏懼的事,但對藏族卻不相同。

  一、西藏葬俗種種

  喪葬是人生最後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一個人在塵世中的最後禮儀,也體現著生者對死亡、對死者的哀悼。喪葬習俗是一個社會政治、宗教、經濟、文化的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青藏高原,緣著她獨特的自然人文環境,孕育出來的喪葬習俗當然也極具特色。西藏的喪葬習俗受到藏傳佛教或苯教的深刻影響。這裡幾乎存在著世界各民族的喪葬習俗——土葬、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崖葬、樹葬、石棺葬、附寄葬等等。每一葬俗都有其存在的特定時間、範圍和意義。土葬一般認為是西藏早期的葬俗;塔葬、火葬往往被視為高貴的葬俗,特別是塔葬,只有歷世達賴喇嘛、班禪及少數大活佛才享有金銀靈塔之葬的殊榮。普通僧人和貴族往往選擇火葬,但在森林多的林芝等地區,一般老百姓也行火葬 水葬往往用於窮人、病死者、兒童等;天葬,是西藏最受歡迎、具有普遍性的一種葬俗……

  天葬

天葬場上的“神鷹”

  關於天葬的起源,既有本土起源説,又有印度、中亞舶來説。一般公認天葬分兩個階段,西藏先實行的是一種無意識“棄屍于野”的“原始天葬”。到11、12世紀,隨著佛教思想的影響,天葬逐漸儀式化,進入“人為天葬”時期,而後數百年間天葬儀軌日臻完善。天葬也成為藏區眾多喪葬習俗中最流行、佔主導地位的葬俗。

  一套完整的喪葬習俗應從人彌留之際開始。這時親人將給垂死者喂一粒被高僧活佛念過咒語的“津丹”(是用名貴的藏藥摻拌活佛的衣飾、頭髮、指甲等製成的),他們認為這有助於其“內氣”斷絕,斬斷七情六欲,讓靈魂安然離去。同時還請喇嘛唸經,幫助臨終者擺脫痛苦和恐懼。一般不讓婦人和子女接近,怕攪亂了死者的心境不利於其轉世。

  人一咽氣,即用一塊白布蓋住死者的面孔,不可再觸摸和搬移死者的遺體。同時要請喇嘛做“拋哇”儀式,即幫助死者靈魂從頭蓋骨溢出,升入天堂,而非從下身氣孔排出,進入地獄。停喪期間,死者家人要將一個陶罐挂在門口,表示家有喪事,而且罐里加柏枝等煨燒,還要按時加入糌粑和牛或羊血、肉、脂三葷及乳、酪、酥三素,表示給死者開飯。而且死者親友、鄰居不得歌舞娛樂。切忌貓、狗等牲畜接近遺體。

  同時請巫師算卦選擇合適時辰出殯。時間一般安排在人死三四天后的臨晨四五點。先將屍體捲曲起來,手腳相交捆成一團,猶如母腹中的胎兒。然後蓋上白氆氌,由家人和親人將屍體背出家門一段路,再交由背屍人背,沿途千萬不能將屍體放到地上,否則死者的靈魂將徘徊於此。到天葬場後,先“煨桑”,通報“神鷹”。隨著縷縷桑煙升起,遠近的禿鷲紛至沓來。天葬師開始操刀分屍,先從屍體的背面剖開,然後剖腹,取內臟,去肌肉,用石頭砸碎骨胳,摻拌上糌粑。喂鷹順序是先喂內臟,然後喂骨頭,最後喂肉。如果鷹吃得一點不剩,視為吉利,死者生前無大罪孽,靈魂將“升天堂”。如果白鷹最先啄食屍體,最為吉祥。如果鷹不願吃,或沒有吃完,將會用火焚燒,把灰燼撒向四方。而且家人還得請人為死者唸經超度。天葬完成後,代表死者家人的監喪人,將拿出酒、肉犒勞天葬師,不過在數天內,天葬師不能去死者家,將怕死者的靈魂帶回去危及家庭。

  各地天葬師習俗差異較大,以上主要是拉薩附近的喪俗。

  土葬

藏王墓

  土葬是西藏古老的葬俗。青藏高原眾多新石器時代墓葬群的考古發掘説明遠古時期藏族就流行土葬,到吐蕃時期,土葬成為藏族佔統治地位的葬俗。吐蕃盛時,土葬制也發展到頂點,成為藏族最高貴的葬俗,吐蕃王室高大雄偉的陵墓至今聳立在西藏山南瓊結,加之繁褥的喪葬儀禮,眾多的殉葬品,無不顯示著當時土葬制的輝煌。但隨著吐蕃王朝的沒落,公元877年吐蕃暴動的平民奴隸搗毀了吐蕃王室陵墓,土葬制度的統治地位為隨佛教思想傳播而來的天葬所取代。

飄揚的經幡

  從此,土葬在藏文化腹心地帶慢慢演變為一種低級葬式,即一般用於傳染病患者,死於非命的人以及外地人等選擇的一種喪葬方式。現在不少藏族認為這些人“不潔”,其屍體不能敬獻“空行母”(鷹鷲)和“水神”(魚),不能行天葬和水葬,將其屍挖坑埋地,即懲其滅根絕種。

  水葬

  在西藏,水葬可以説是天葬的一種輔助葬俗。一是在藏文化的腹心地區,盛行天葬的地帶,水葬只用於鰥寡孤獨及乞丐等經濟地位低下者,葬儀也較為簡單。將死者屍體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水中,或者用白布包裹,將整屍投放河裏。在這裡,水葬被視為低等級葬俗。

  二是在藏文化邊遠區,特別是藏南深山峽谷缺乏老鷹的地帶,水葬成為當地人的主要喪葬方式,那裏的人認為水葬不比天葬遜色,後者將屍體喂“神鷹”,而前者則是喂“神魚”。因而當地藏族仍保留著不吃魚的習慣。當然,水葬儀式在這些地方顯得紛繁,有專門的水葬師、約定俗成的水葬場。施葬過程中的監葬人以及一套與天葬相同的喪葬儀軌。請僧人唸經超度,停屍三至五天,打卦選擇出殯日期等一樣不少。

  火葬

  火葬也是西藏較早産生的一種葬俗。早期可能受中國西部、西南部少數民族火葬習俗的影響,但後來隨佛教的傳入,西藏的火葬儀軌顯然打上了更多印度火葬習俗的烙印。

  人們認為火葬在藏區屬較高等級的葬式,一般只用於高僧活佛和貴族。其實這只是相對前後藏、安多等缺少樹木地方而言,但在森林樹木眾多的西藏東部、東南部,特別是僜人、夏爾巴人中,火葬十分流行,是當地佔主體地位的喪葬習俗。

  火葬斂屍過程中的儀軌大致與天葬、水葬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焚屍後對遺骨的處理。普通人的骨灰一般是帶到高山上隨風飄撒,或撒進江河讓流水帶向遠方。高僧大德的骨灰則要作特殊處理。一般是與土摻拌,製成各式各樣的“擦擦”,存放到佛塔的瓶肚裏或基座頂部,保存供奉起來。

  塔葬

色拉寺辯經的喇嘛

  塔葬被藏族視為最高等級的葬俗,只有大活佛和極個別貴族才能享此殊榮,將肉身經過防腐處理保存在金銀塔內,受人供養。

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塔身耗黃金18870兩

大昭寺的喇嘛在製作供品

  在藏族聚居區,對施行塔葬儀式遺體的防腐處理方法較多。一種是先用摻香料的藥水浸泡洗滌遺體後,多次敷鹽巴以吸幹體內的血和黃水。這些粘滿活佛血和黃水的鹽巴叫“頓擦”,被藏族視為聖物,既能包醫百病,又能去災避邪,寺廟以此贈送貴賓。筆者曾得到一包紮什倫布寺贈送的十世班禪的“頓擦”,並以此轉贈藏族朋友,朋友為之感激不盡。還有將遺體放進同人體一樣高的、四週堆滿乾燥沙粒的土框中,讓細沙慢慢吸幹遺體中的水分,這大約需要三年時間。此外還有將遺體放置在地下有火爐的房間裏烘乾,當然房間的地面上要鋪一層厚厚的特殊粉末,遺體先經過了特殊處理——取出體內器官,灌入特製的油漆……

  遺體經過防腐處理後,一些遺體還要貼上金片,撒滿藏紅花和香料等。第十世班禪大師圓寂後,西藏自治區政府提供了108種共500多公斤的藏紅花、冰片等名貴藥材,專門用來處理法體。此後再給遺體整容、著裝,移入塔中,長期保存並供人膜拜。

  靈塔由塔座、塔瓶、相輪三部分組成。從塔外的包裝看,靈塔種類較多,有金靈塔、銀靈塔、銅靈塔、木靈塔、泥靈塔,根據活佛生前地位高低不同而選用不同等級的靈塔。一般説,歷世達賴、班禪採用金靈塔,甘丹赤巴只能用銀靈塔。靈塔製成後,分別存放在寺院的大小宮殿裏。

  除上述在各地主要流行的葬式外,西藏還存在著其他一些輔助性葬俗。

  崖葬

阿裏神山

  藏南吉隆藏布河谷存在較典型。當地同時並存水葬、火葬。人死後,人們延請高僧打卦占卜來決定葬式。如適合採取崖葬,便用酥油或牛奶塗抹屍體,同時用鹽巴、香料進行防腐處理,然後入殮四方形的小木箱中。有些不用葬具,用繩索將穿著衣服的屍體捆綁成團狀。葬址一般選擇在遠離人畜活動、面對激流的山崖上,利用天然岩檐、崖洞為葬穴,這些洞穴一般比附近地面高50至200米,比河流平面高300至500米。也有人工在山崖上挖掘墓洞的,墓洞離地面越高則顯示墓主越貴,伴隨崖葬而來的祭禮活動十分隆重。

  樹葬

  主要流行于西藏林芝,多用於夭折的兒童。用鹽水把屍體洗乾淨,殮入木箱、木桶或竹筐裏,然後到大山陰面森林中,選棵大樹懸挂起來,以防止家裏再有孩子遭不幸。

  此外,還有懸棺葬、複合葬、石棺葬等眾多葬俗不一而足。

 

責編:雍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