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開辦的飯館
一次偶然的機會出席了拉薩市政協舉辦的藏式自助餐,立刻被眼前幾十道琳瑯滿目的藏菜所吸引,於是便做起關於藏菜的調查來。曾拜訪過拉薩、日喀則、澤當、那曲、樟木等地有名的廚師,甚至採訪過班禪大師的“瑪欽波”(大廚師)羅布桑次仁、索巴等,這才知道藏菜源遠流長,品種紛繁,兼容了漢、回等民族飲食風格,吸收了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餐飲所長。這裡我們將擇列部分藏菜的名譜及其製作方法,以便人們感受藏族餐飲習俗的繽紛。
索康必喜 達賴、班禪的飲食。放少量酥油在麵粉中,將碎肉包在面裏,然後放到酥油中炸熟即可食用。
藏菜“久瑪”
久瑪 即“血腸”。將剛宰殺的牛、羊的血加入糌粑和鹽、野蔥等佐料,攪拌均勻後再灌入洗乾淨的牛、羊腸子裏,放進鍋裏用水煮熟即可食用。
藏菜“卓巴卡渣”
卓巴卡渣 將牛肚煮熟後切成片,加咖喱、茴香、味精、鹽等調料拌勻即成。
隆果卡查 將羊頭煮熟,剔骨取肉,加咖喱、茴香、味精、鹽等調料拌勻即成。
煺 即“奶渣糕”。將碎奶渣、酥油、紅糖混合攪拌均勻,再加入少量涼開水,慢慢揉合在一起,放在木板上切成塊即可。
藏菜“麻生”
麻森 將糌粑、碎奶渣、酥油、紅糖混合,加入適量涼開水攪拌揉合,然後盛入一方形小木盒中,用鏟子儘量塞滿、壓緊。食時倒出切片即可。
學果饃饃 “學果”即土豆。把土豆煮熟去皮,與麵粉混合在一起,將拌好調料炒熟的碎肉如包“元宵”一樣包起來,再放在麵包屑裏滾一下,然後放進酥油裏炸。
帕雜莫古 將麵粉加溫水捏成小圓面疙瘩,放進沸水鍋裏煮熟撈出瀝幹,然後放進另一加熱的酥油鍋內,同時加適量的紅糖和碎奶渣,慢慢攪拌均勻即成。這道食品顏色微紅,味酸甜,是藏族節假日必備食品。
桑康帕裏 在麵粉中加一些酥油揉合,搟成皮子後切成塊狀,放入酥油裏炸。後來一些廚師改用菜油。
甲不熱 將沒有炒過的青稞曬乾,再用石磨磨得細細的,摻入提煉酥油、奶渣後剩下的酸水,攪拌均勻,揉合成餅狀,用火烤一會兒,再在上面放上白糖、酥油,繼續烤熟即可。
折當果折 將麵粉調拌搟好,切成條,放入菜油中炸。炸熟後再放進事先熬化的紅糖裏攪拌,撈出瀝幹裝到食品盒裏食用。
哲色莫古 將大米放在鍋裏煮熟後改用高壓鍋煮,然後倒入融化好的酥油、紅糖、白糖、葡萄幹和鹽等攪拌均勻即可。
卓瑪莫古 將人參果煮熟盛入碗中,按個人喜好加適量融化的酥油和白糖。
約拉 將西藏産的小麥磨細,放入鍋中煮成糊狀,多加一些酥油即可。西藏的小麥味道細膩,營養豐富。此菜主要盛行于聶榮等地。
卓學 將人參果煮熟後拌酸奶吃。
哲學 將米飯煮好後拌酸奶吃。
甲吐 即“漢式麵條”。打一些雞蛋到麵粉中,搟皮煮熟後加骨頭湯即成。
甲火 即“漢式火鍋”。象內地火鍋一樣邊吃邊煮,主要原料需粉條、海帶、蘑菇、豬肉、牛羊肉九子、竹筍等,還要加鹽、味精等調料。據説,大型宗教活動時,大喇嘛們要吃此菜。
夏巴吐 將肉剁成餡,用麵粉搟成皮包成丸子,加蘿蔔絲、奶渣,放進骨頭湯中一起煮熟即可。
共阿饃饃 將雞蛋去殼,摻勻拌麵粉搟成皮,用來包肉餡,或蒸或炸均可。
夏饃饃 即“肉包子”。肉餡以牛羊肉為主。
夏帕裏 即“肉餅子”。用面皮包肉餡,壓扁烤熟即成。
歸丹 即“酒羹”。將青稞洗凈煮熟,加上酒曲,用陶罐裝好密封,發酵釀成微甜的青稞酒。然後將青稞酒倒進鍋裏,加紅糖、人參果、碎奶渣、糌粑,攪成糊狀,用文火熬一小時左右即食。這是藏曆新年家家必備的第一道食品,就象漢族不少地方講究大年初一早上吃湯圓、水餃或端午節吃粽子一樣。
曲端 將鮮羊肉塊、麵粉、幹辣椒、鹽及搗碎的幹奶酪摻涼開水用文火煮熟兩小時左右,然後再加入另一鍋煮熟的麥片和青稞片,攪拌均勻,再繼續用文火煮一會兒即可。西藏南部邊境上的人,如門巴族等有不同吃法,喜歡加奧奶渣,有時還加一些蘑菇、野生木耳以及“毒雅”(當地一種野生植物,味苦、辛辣,吃其葉)。
由於青藏高原獨特的生態人文環境,衍生出來的藏菜與其他民族的菜係風格迥異,形成了如下特色:
1.藏菜受祖國內地及印度、尼泊爾影響大,帶有濃郁的漢、印、尼式風格。不少菜直接從漢族地區引進,並在名稱上留下了標誌,如“甲火”(漢式火鍋)、“甲吐”(藏式火鍋)等,甚至西藏最盛大的宴席被稱為“甲索留九傑”(漢餐十八樣),不少菜的名稱直接從漢語音譯成藏語,如“蘇入”即“酥肉”的譯音。
2.傳統藏菜烹任方法以煮、炸為主,輔以一定的拌、蒸食品和生吃食品,較少有炒菜,這主要是由於西藏海拔高,菜不易炒熟。傳統藏菜原料以西藏本地的青稞、牛羊肉及內臟、酥油、奶渣等為主,時令蔬菜難以躋身藏菜菜譜。但近年來,隨著蔬菜種植和食用在高原的推廣,蔬菜也開始出現在藏族餐桌上,炒制食品也越來越多。
芒康縣農家
盛水具
3.不同地區的飲食存在一定差別。西藏農區和牧區飲食差異較大,飲食習俗也不太一樣。牧區以肉食為主食,只吃少量糌粑,但農區恰恰相反;藏北牧民不愛在菜裏放咖喱粉,而邊境各族幾乎食必放咖喱;又如各地都喜歡的曲瑞(麥片粥),而其吃法卻不一樣,門巴人喜歡加奧奶渣。
4.藏菜文化的最高水平主要集中在拉薩和日喀則,是藏菜的中心。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傳統藏菜大廚師主要集中在拉薩、日喀則的大貴族、官僚的莊園、官署以及兩大活佛(達賴、班禪)的行宮裏。西藏其他不少地方的藏菜儘管也極具特色,但就藏菜品種的齊全、製作工藝、烹飪技術的精湛而言,遠遠無法與這兩地相比,特別是拉薩的藏菜,已成為藏菜文化的代表。
責編:張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