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 題:大多達到預期進度 未來兩年挑戰嚴峻——盤點“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情況
新華社記者 劉錚、鄒聲文
“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已經兩年多了,這個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藍圖落實進展情況如何?全國人大常委會24日聽取審議了國務院關於“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情況的報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在報告中指出,《綱要》實施總體進展情況良好,確定的主要指標大多數達到了預期進度要求。但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擴散和蔓延,對今後規劃的實施形成了嚴峻的挑戰。
主要指標大多數達到預期進度要求
從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實現情況看,“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規劃《綱要》確定的22個主要指標大多數達到了預期進度要求。
張平介紹,14個預期性指標中,反映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的10個指標完成情況達到或超過預期;反映經濟結構的4個指標中,城鎮化率達到預期。8個約束性指標中,5個指標好於規劃要求,1個指標因缺乏年度數據難以準確評估。
從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四大宏觀經濟指標看:“十一五”前兩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1.8%,高於預期,處於緊運行狀態,而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9.9%,呈比較平穩和適度回調態勢;兩年多來,城鎮累計新增就業完成規劃目標的67%;前兩年,居民消費價格平均上漲3.1%,總體穩定,今年前4個月上漲較快,隨後連續7個月漲幅回落,物價總水平出現波動性變化;國際收支仍不平衡。
城鄉居民收入方面高於預期。兩年多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4%,均高於年均增長5%的規劃預期。
基本公共服務方面進展明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已經覆蓋全國全部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提前完成規劃目標。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兩年半實現規劃目標的73%;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兩年實現規劃目標的40%。
“三農”得到加強。糧食連年豐收,今年有望創歷史最好水平。在全國範圍內取消了農業稅和農業特産稅,對種糧農民的各類補貼大幅增加,“十一五”前三年預計中央財政用於“三農”支出總額超過“十五”期間總和。
“《綱要》實施總體進展情況是好的。”張平指出,《綱要》實施兩年多來,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改革開放深入推進,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綱要》確定的重點領域各項改革發展任務穩步推進。
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進展滯後矛盾突出
“十一五”規劃《綱要》的主要指標中,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方面的指標完成滯後,背後反映的深層次矛盾突出。
“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些都是約束性指標。從實施的情況看,兩年來,單位GDP能源消耗累計下降5.38%,完成規劃目標的26.9%;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下降幅度,完成規劃目標的32%和22%。
張平指出,由於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較快,節能准入和落後産能退出機制尚未完全建立,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和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形勢更加嚴峻,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相當艱巨。
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十一五”前兩年服務業就業比重提高了1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與2005年持平,與五年累計分別提高4個和3個百分點的規劃預期相比,進展較慢。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兩年提高了0.15個百分點,與五年提高0.66個百分點的規劃預期有差距。
“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張平指出,從産業結構看,工業增速過高,服務業發展滯後,農業基礎薄弱,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工業帶動的局面沒有根本扭轉;從需求結構看,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結構失調,經濟增長過於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的局面沒有根本扭轉。
雖然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進展滯後,但這方面的工作還是在紮實推進。能耗降幅呈現逐年加大的良好勢頭,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前實現目標。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開始出現雙下降。“十一五”前兩年全國研發經費支出分別增長18.7%和23.5%。